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为什么抗日时期日军对明显落后的三八大盖情有独钟?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坦克誕生前, 各國步兵的最佳射擊距離通常是六百至八百米, 雙方躲避在溝壕中進行互射。 在坦克誕生后, 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各國注意到, 在配合坦克進攻的步兵他們的最佳射擊距離為400米內, 因此各國開始研制新式步槍, 將之前的制式步槍進行改造并將步槍縮短, 成為短步槍, 使其縮短射程, 就在全世界將步槍長度改短時, 只有日本對此趨勢不感興趣, 于是, 二戰中最長的步槍——三八式步槍誕生了。

三八式步槍, 日本陸軍于日俄戰爭后1907年正式采用為制式武器, 此后一直服役于日本軍隊, 是日本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

一直使用到日本二戰戰敗, 整整40年的時間。 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 因其槍機上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對于三八大蓋, 國人肯定不陌生, 在N多抗日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作為日本士兵的標配武器, 它早已成為了日本士兵的標志之一。

根據資料顯示, 三八式步槍重3.73千克, 加上30年式刺刀為4.1千克, 槍身全長127.6厘米, 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后就可達166.3厘米。 三八式步槍具有射程遠, 精度高, 善于白刃戰等特點, 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 三八大蓋在中國戰場上創下了巨大的殺孽。 但是, 這不意味著三八大蓋就是一把完美的步槍, 可以說對比當時各國軍隊主流槍支,

三八大蓋的缺點也十分多, 面對美、蘇等國的沖鋒槍、自動步槍, 三八大蓋明顯落后, 為此日本還專門研制新式槍支以應對。 說到這里, 有人不禁納悶, 既然三八大蓋明顯落后, 那么為何在抗日時期日軍對它情有獨鐘呢?

不得不說, 這是當時中國的悲哀。 在美、蘇軍隊面前占不到便宜的三八大蓋, 在中國戰場上卻是比較犀利的武器, 一方面中國軍隊武器裝備落后, 重火力武器欠缺, 拼刺水平也比較低。 另一方面, 長期運用三八大蓋的日本士兵早已習慣了該槍的性能, 能充分發揮該槍的優勢。 于是, 射程遠、精度高、利于拼刺的三八大蓋, 在中國抗日時期長期壓著中國軍人打, 令中國軍民損失慘重。 抗日時期的中國,

無疑是比較艱苦的, 絕非抗日神劇中的胡編亂造, 艱苦奮戰14年才趕走日本鬼子, 我們千萬不要盲目自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