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这把枪因一缺陷被德军嫌弃,不成想中国人用一简单方法让它变成“抗日名枪”

1895年12月11日毛瑟廠取得一把手槍的專利權, 第二年毛瑟廠開始大量生產該槍, 它就是毛瑟軍用手槍, 根據資料顯示, 該槍長288毫米, 口徑7.63毫米, 重1.24千克, 20發彈匣供彈, 子彈初速每秒425米, 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 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 有效射程50-150米, 該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 由于該槍性能良好, 制作精良, 于是流入軍隊, 但由于它有一大的缺陷, 就是射擊時子彈殼會從槍支正上方跳出, 十分影響射手視線, 因此在軍隊中并不受待見, 遭到不少德軍士兵嫌棄。

為了打開市場, 毛瑟廠開始尋求軍隊合約,

但直到停產也沒一個國家采用該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 據悉, 毛瑟軍用手槍不死不活的生產了40年時間, 產量大約在1百萬支, 而仿制品則是幾倍或更多。 各國軍隊不采用該槍作為制式武器, 并不是因為該槍質量不好, 而是因為價格高、尺寸大、槍口上跳、子彈拋殼影響視線等原因, 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西方不亮東方亮, 在德國被軍隊嫌棄的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卻是大受歡迎。

中國人在使用毛瑟軍用手槍后, 想出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 不僅解決了槍口上跳難題, 而且將它轉化為全自動速射的掃射優勢, 這個方法就是射擊時把槍身放平, 讓彈頭在水平面上形成散布, 這樣一來既避免拋出的子彈殼影響視線,

又提高對地平面上目標的命中率, 這真是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神來之筆!這種射擊方式后來廣為流傳, 至今仍是許多影視劇中的經典鏡頭。

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鮮有人這樣稱呼, 大多都是叫“駁殼槍”、“盒子炮”等, 由于該槍威力和射程較一般手槍大, 還有木盒槍托, 多人齊射時火力很猛, 十分適合突襲作戰。 著名的“南昌起義”第一槍就是由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此槍打響的。 后來在抗日戰爭爆發后, 毛瑟軍用手槍成為中國軍人發動游擊戰得心應手的最好伙伴, 《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 《亮劍》中的李云龍用的都是這把出鏡率最高的“爆款神槍”, 可以說, 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已經成為“抗日名槍”, 代表著一種難忘的集體記憶和歷史情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