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古人喝酒,为何喝上好几坛都不会醉?网友:是我的话,千杯不醉!

在古代題材的電視劇中, 我們往往能看到古人在飯館里面喝酒的樣子, 那是相當豪放, 裝酒的碗真稱得上是海碗, 動不動就來好幾壇。 那么古時候的人, 真的都那么能喝嗎?

古時候的酒跟現在的白酒又有什么區別呢, 今天我們就根據時間線來說一說古時候酒的特點。 我國最為悠久的兩個文化, 就是酒文化和茶文化, 根據考古界發現的釀酒文物來看, 它們中最古老的居然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

這說明在上古時期, 黃帝的時代, 就已經有酒出現了。 不過根據資料記載, 比如東漢時期的著作說文解字,

還有戰國史官寫的世本, 他們都認為釀酒的老祖宗是杜康, 那個時候應該是夏朝。

到了先秦時期, 酒曲出現了, 不過那個時候制作酒曲的原料是發霉的小麥, 效果不好, 所以酒的度數當然很低。 到了漢代, 出現了用大麥和小麥制作的多種酒曲, 釀出來的酒的質量也進一步提高。

唐代時釀酒的技術有了更大的進步, 出現了用大米為原料, 再用曲母培養出來的紅曲, 這樣釀出來的酒度數大概有8度左右。 而在我國釀酒歷史上, 發展最為快速的還是宋朝。

宋朝初期就出現了, 名為連渣拌飯法的釀酒技藝, 首先將大米洗干凈, 在鍋里蒸熟后放置一旁, 直到米飯冷卻后再混入酒曲碎塊, 這樣能夠充分發揮酒曲的作用, 根據季節的不同,

在不同的氣溫之下, 也要使用大小不同的酒曲碎塊。

使用這個方法縮短了釀酒的時間, 同時能讓酒的度數達到10多度。 所以當我們在看水滸的時候, 武松喝了八大碗, 然后大大咧咧地上山, 還能把老虎干死了。

其實他當時喝的酒應該是不到20度的, 八大碗的量相當于六瓶啤酒, 度數要高一些, 不過糧食酒的后勁很大, 武松也的確是個狠人。

同時書里面也描寫過, 在天氣炎熱的時候買酒解渴, 可以用來解渴的酒度數應該是很低的。 宋朝末期的時候人民, 就已經能夠釀出高濃度的白酒了, 這個技術是從當時的游牧民族那里傳過來的。

由于北方天氣嚴寒, 所以游牧民族的人們采用蒸餾的方法釀酒, 這樣釀出來的白酒味道濃烈,

度數很高, 能夠驅寒保暖。 后來這種技術傳到了中原地區, 因為這種酒可以被點燃, 所以也叫燒酒。

在元代的時候, 燒酒已經大范圍的流行開來, 那時候有的人能喝十碗, 的確能夠稱得上是海量。 明朝時李時珍在書中, 詳細記錄了燒酒的釀造方法。

先將普通的酒和酒糟放在容器里面, 然后在容器底部加熱, 容器上方蓋著一個裝有小管子的蓋子, 加熱后酒開始氣化, 蒸汽進入小管凝結成液態, 收集起來就成為了燒酒。

燒酒可比以前的酒厲害多了, 不過在那個時候能喝得起酒的可都不是普通人, 因為那時的酒都是用糧食釀造的, 老百姓光是吃飽飯都得費一番功夫, 誰還有財力去買酒喝呢。

看完之后, 如果你回到古代,

估計你也能豪氣地喊一句“小二, 上兩壇酒!”有網友說, 以我喝白酒的酒量, 去到古代估計能千杯不醉。 你呢?你能喝上幾壇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