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康有为是被谁捧成“网红”?原来早在清朝想出名就得“背后有人”


康有為

昨天閱讀數讓人感動, 那么, 今天我們就要來談一談康有為是如何“成名”的了;康有為成名精力告訴我們, 早在清朝, 想要“紅”就得背后有人捧。 那么, 究竟是誰捧紅了康有為的呢?

張蔭桓與康有為的交往具體開始于何時已經不可考證了, 但是最遲到1894年, 也就是甲午年, 張蔭桓與康有為交往就比較密切了, 雖然康有為修改了自己日記, 只字不提張蔭桓, 但是在張蔭桓日記里卻記載了當時他與康有為見面的全過程。

“二月二十九日:或言法源寺桃花尚盛, 凌閏臺遂約餐僧飯, ……座客有康長素。 深入法海,

談禪不倦, 不圖城市中有此清涼世界。 晚宿山舅寓廬, 長素、閏臺夜話將曙。 ”

“三月二十四日:申正返寓。 康長素、梁小山、梁卓如已來, 檢埃及各圖與觀, 詫嘆欲絕。 長素屢言謀國自強, 而中外形勢惜未透辟, 席間不免呶呶, 此才竟不易得, 宜調護之。 ”

“四月十九日:返寓后, 長素來談, 山舅在寓, 相與抵掌。 ”

“四月二十七日:長素因山舅觥筵大醉, 逾夕始醒。 前日相過, 詢其拼醉之故, 為詩調之, 昨來寓, 夜談甚暢, 酒力微矣。 ”

康長素即康有為, 梁卓如即梁啟超。

從張蔭桓日記看, 康有為在學習西方問題上, 與張蔭桓志趣十分相投。 不過, 張氏對康卻有所批評, 認為他雖“屢言謀國自強”, 然對中外形勢的了解則不甚透辟, 應該說這一點評還是很到位的,

畢竟對在美國擔任過公使, 又精通英文的張蔭桓來說, 從未出國, 也不懂外語的康有為的見識確實不夠深刻。

雖然有學者就此認為張蔭桓從此時就算是“康黨”, 但是其實這話應該調過來說, 張蔭桓此時是想把康有為拉入自己陣營才對。

而之后張蔭桓對康有為愛護有加, 這年七月因為康有為在老家和人發生經濟糾紛, 被人買通御史, 御史上折子參劾《新學偽經考》一案;這件案子按照康有為自己說法是多虧梁啟超在北京奔走, 還說翁同龢、張謇、沈曾植、曾廣鈞、盛昱、黃紹箕、文廷式等人都為康有為說情。

然而目前看純屬康有為捏造, 因為這件事本身是粵籍人士因鄉里構訟而導致賄買御史參劾, 且以“悖亂圣教”的大題目出奏,

按照當時慣例, 應該首先由在北京的廣東籍高官出來調解才對;然而康有為不知何故, 被在京的廣東籍高官普遍厭惡, 比如許應骙就曾評價康有為“屢次構訟, 為眾論所不容”, 就連張蔭桓親家禮部右侍郎李文田都很討厭康有為, 所以真實情況應該是張蔭桓出面請翁同龢等人出面為康有為說話。

而在第二年, 康有為考中進士后, 張蔭桓更為康有為前程在北京到處奔波, 用和康有為關系及其親密, 甚至出錢贊助康有為進京考試的梁鼎芬的話說“康有為既中進士, 欲得狀元, 日求戶部左侍郎張蔭桓為之遍送關節于閱卷大臣, 皆以其無行斥之;不得狀元, 尚欲得翰林, 又托張蔭桓送關節于閱卷大臣禮部右侍郎李公文田。

當然, 梁鼎芬這話說在戊戌變法失敗后, 里面肯定有他要擺脫與康有為聯系而惡言詆毀的因素, 但是大致應該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而另一位京官葉德輝也證明了張蔭桓為康有為奔走的情況“通籍后, 朝考卷不列高等第者, 卷為李約農侍郎簽摘, 同閱卷者或為請托, 李持不可, 后康有為刻朝考卷以辱李, 李則將康在都鉆營張蔭桓之事, 遍告于人, 此湘粵京朝官所共知者。 ”

張蔭桓為了康有為前程不可謂不用力, 開始是想讓康有為入翰林, 見不成功, 則又把康有為引薦給翁同龢, 甚至安排翁同龢和康有為見了一面, 要知道翁同龢那是可是軍機大臣, 漢臣之首, 能抽空見康有為這么一個新進士已經很難得。 可惜康有為并沒有把握住機會,

翁同龢對康有為的評價是“此君舉世目為狂生, 自余觀之, 蓋策士也。 ”, 簡單說評價康有為是嘴炮。 這已經是翁同龢這一輩子對康有為最正面的評價了。

康有為此時已被授予工部主事職務, 然而對于自視甚高的康有為來說, 主事這個職務無疑讓他大失所望, 而在年末強國會活動中, 雖然康有為是首倡者, 又借著公車上書而聲譽鵲起, 但是他和主戰派大佬李鴻藻和翁同龢既沒有師生之情, 又沒有堂屬之誼, 很快強國會就被李、翁兩人的門生把持, 康有為黯然出局。 很快他就請病假出京南下, 投奔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去了。 因為康有為“至交”梁鼎芬在張之洞幕中。

從甲午、乙未年康有為與張蔭桓關系而論, 張蔭桓之所以愿意這么幫助康有為,并不是因為張蔭桓多欣賞康有為才華,在張蔭桓看來,康有為那些改革主張還差得遠;張蔭桓愿意幫助康有為主要原因是張蔭桓一生要強,但是最大遺憾是捐班出身,一直被人詬病,盡管張蔭桓在士大夫群體里已經以“詩詞歌賦”、“駢文書畫”聞名,但是在輿論上他還是弱勢。甚至民間長期流傳張蔭桓“大字不識”。

因為他捐班出身,所以無論他在駐美公使任上還是辦理對外交涉上都屢屢被人彈劾貪墨,盡管不是完全捏造(他確實收英國人回扣),但是這種彈劾密度是翰林出身官員所沒有的,張蔭桓當然想改變這種情況。

在晚清,最好的辦法是培養門生故吏,然而由于張蔭桓是捐班,放不了學差,門生就別想了,另一方面,張蔭桓畢竟是外交出身,對真正的書呆子也是看不上眼的,所以一來二去,能等到一個稍微具有改革思想,思維不那么僵化,又愿意走自己門路的康有為對于張蔭桓來說是非常珍貴的。

張蔭桓為康有為奔走也可以看出,張蔭桓對康有為的希望是把他培養成“輿論領袖”,然后讓康有為為自己叮囑“清議”這塊,所以最開始幫他跑進翰林的事,之后又安排他見翁同龢,最后還配合康有為搞強學會。

但是結果讓張蔭桓失望的,康有為雖然通過公車上書聲譽鵲起,但是北京輿論市場水太深了,康有為很快被人排擠出局,張蔭桓大概也大失所望,所以并沒有挽留康有為,放康有為南下了。

兩人再次交集就要等到波瀾壯闊的“戊戌變法”了。

張蔭桓之所以愿意這么幫助康有為,并不是因為張蔭桓多欣賞康有為才華,在張蔭桓看來,康有為那些改革主張還差得遠;張蔭桓愿意幫助康有為主要原因是張蔭桓一生要強,但是最大遺憾是捐班出身,一直被人詬病,盡管張蔭桓在士大夫群體里已經以“詩詞歌賦”、“駢文書畫”聞名,但是在輿論上他還是弱勢。甚至民間長期流傳張蔭桓“大字不識”。

因為他捐班出身,所以無論他在駐美公使任上還是辦理對外交涉上都屢屢被人彈劾貪墨,盡管不是完全捏造(他確實收英國人回扣),但是這種彈劾密度是翰林出身官員所沒有的,張蔭桓當然想改變這種情況。

在晚清,最好的辦法是培養門生故吏,然而由于張蔭桓是捐班,放不了學差,門生就別想了,另一方面,張蔭桓畢竟是外交出身,對真正的書呆子也是看不上眼的,所以一來二去,能等到一個稍微具有改革思想,思維不那么僵化,又愿意走自己門路的康有為對于張蔭桓來說是非常珍貴的。

張蔭桓為康有為奔走也可以看出,張蔭桓對康有為的希望是把他培養成“輿論領袖”,然后讓康有為為自己叮囑“清議”這塊,所以最開始幫他跑進翰林的事,之后又安排他見翁同龢,最后還配合康有為搞強學會。

但是結果讓張蔭桓失望的,康有為雖然通過公車上書聲譽鵲起,但是北京輿論市場水太深了,康有為很快被人排擠出局,張蔭桓大概也大失所望,所以并沒有挽留康有為,放康有為南下了。

兩人再次交集就要等到波瀾壯闊的“戊戌變法”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