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佔據鋰電池全球出貨量榜首的寧德時代為什麼還急著“出海”?

5月18日, “獨角獸”代表性企業寧德時代火速拿到了中國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的首發上市申請(IPO)批文。 據寧德時代的新版招股書, 2017年該公司動力電池出貨量高達12GWh, 超過松下的10GWh和比亞迪的7.2GWh, 穩居全球第一。 這也是中國鋰電池公司首次佔據全球出貨量榜首。 憑藉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 寧德時代輕鬆奪得全球動力電池銷量榜冠軍, 但它並未“高枕無憂”, 而是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希望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

首個海外工廠選址即將揭曉

當地時間5月15日, 歐洲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展銷會——歐洲電池展在德國開幕。

甯德時代歐洲區總裁馬蒂亞斯·岑特格拉夫在展會上透露道, 該公司“在歐洲建廠一事已進入最終討論階段”。 岑特格拉夫表示, “將在幾周內敲定在歐洲建廠事宜”。 據悉, 目前寧德時代正在討論工廠選址、產能和總投資額的問題, 歐洲工廠有望於2020年前後投入運行。

今年3月, 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該公司計畫在歐盟為其首個海外工廠選址。

歐洲動力電池市場前景廣闊。 韓國電池公司採用低價策略在當地積累了市場優勢, 然而他們過去幾年來在技術領域並未取得多大進步, 寧德時代則成長很快。

據知情人士透露, 該公司已在德國、匈牙利和波蘭進行相關考察。 據悉,

寧德時代正在尋求用盡可能低的成本在歐洲建廠, 當地電動汽車的需求將決定其電池產能。

與韓國LG化學一樣, 寧德時代前不久也被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甄選為電池供應商。 岑特格拉夫強調了在歐洲本土化生產的必要性, “從中國運送動力電池到歐洲需要6周時間, 長此以往難以為繼。 ”甯德時代也將成為繼LG化學與三星SDI等韓國企業之後, 最新一家在歐洲生產動力電池的亞洲企業。 LG化學在波蘭建有工廠, 三星SDI在匈牙利設立了電池工廠。 實際上, 寧德時代早已開始在海外市場佈局。 去年, 它斥資3000萬歐元收購了芬蘭Valmet Automotive Oy公司22%的股份, 該公司是戴姆勒的合約製造商, 也是保時捷和蘭博基尼的供應商。

前不久, 寧德時代研究院總監梁成都在東京透露,

該公司將於5月在日本開設銷售辦事處。 據悉, 寧德時代將在年內派遣電池技術人員到橫濱地區去協助客戶。 截至目前, 寧德時代與跨國車企的訂單絕大部分是在中國市場完成的。 不過, 寧德時代也希望通過建立日本銷售中心爭取更多日本車企的訂單。

跨國車企“朋友圈”不斷擴大

自從今年3月拿下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500億歐元電池採購訂單大頭後, 寧德時代不斷收穫新的跨國車企客戶, 速度之快令人震驚。 3月13日, 大眾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表示:“我們已經與甯德時代達成合作, 寧德時代的產品將應用於純電動汽車、MQB的混合動力以及MEB平臺的新能源汽車, 但需要強調的是, 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將會全部用於中國本土生產的電動汽車。

4月25日, 在北京車展現場, 英國高檔汽車品牌捷豹路虎宣佈, 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 雙方將共同研究與開發汽車動力電池技術。 5月初, 戴姆勒集團採購主管薩賓娜·安格曼表示, 該集團已和寧德時代簽訂了合同, 寧德時代進入戴姆勒的全球電池供應鏈體系。

除了歐洲汽車製造商外, 甯德時代近日也成功“解鎖”日本車企。 據悉, 該公司將與雷諾-日產簽訂電池採購合同, 未來為雷諾和日產新開發的純電動汽車供應鋰電池。 此次雙方合作, 對寧德時代而言是首次為日系車提供車載電池。 在剛剛過去的北京車展上, 東風日產純電動車型軒逸EV首次公開亮相, 新車所搭載的正是寧德時代的電池,

這也是日系品牌旗下產品首次搭載寧德時代電池。

與此同時, 雷諾也決定其純電動商用車Kangoo ZE使用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 5月23日, 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宣佈將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電池和相關技術, 用於新款電動汽車。 據悉, 該電動汽車將於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和其他市場推出。

可以看出, 寧德時代與上述這些跨國車企的合作目前還主要局限在中國市場, 不過隨著跨國車企客戶越來越多, 寧德時代在這些跨國車企的本土市場以及其他海外市場擴張, 也有很大潛力。 例如, 日系車企率先在華推出新電動車型後, 未來也將陸續在其他海外市場上市。 戴姆勒董事長蔡澈也表示:

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 未來我們都會看到賓士的電動汽車使用中國電芯。

本土產能過剩 積極佈局海外

越來越多歐洲車企將寧德時代納入全球供應鏈,因此,寧德時代計畫在歐洲建立電池工廠也是合情合理之舉。而且,歐洲是排在中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前,歐洲各國反對柴油車的呼聲高漲,政府正在大力促進電動汽車發展,導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增速迅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很旺盛。寧德時代在歐洲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三星SDI、LG化學等韓國電池企業。那麼,寧德時代有能力與他們在海外市場一決雌雄嗎?

從技術方面來看,甯德時代原本是數碼電池世界級龍頭ATL的一個分部,獨立出來之後就經歷了給寶馬供應電池的磨練,直到今天得到眾多國際主流汽車製造商的認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資品牌車企高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認為甯德時代進軍海外市場很有戲,它與松下、LG化學等國際供應商的技術水準差距已經越來越小,而且甯德時代有望在短時間內將市場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

另一位車企代表認為,甯德時代產品品質沒問題,可能在裝配工藝上還有提升空間,如果其價格相比其他電池生產商更具優勢的話,那麼它完全能在歐洲市場站住腳。而且,寧德時代在產能供應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貨量高達12GWh,配套車型達到390款。隨著眾多車企選擇寧德時代,其規模效應也進一步增強,成本得到進一步控制。

實際上,甯德時代進軍海外市場,除了提升利潤率的訴求之外,還基於一個嚴峻的現實,即中國國內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產能已超過200GWh,但裝機量僅為44.5GWh,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才有可能達到100GWh。

實際上,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市場產能過剩,從寧德時代的招股書就可見一斑。2017年,寧德時代鋰離子電池產能17.09GWh,產量12.91GWh,產能利用率為75.54%,2015年和2016年分別為96.92%、92.37%,產能利用率已經連續兩年下滑。近年來,寧德時代不斷擴張產能,到2019年其動力電池產能將達30GWh,到2020年將達50GWh。因此,寧德時代在國際市場爭取更大的份額,成為必然之舉。

記者觀察

風停了,豬怎麼辦

成立不到7年時間,寧德時代飛速崛起,2017年就躍居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一。有人戲稱,這速度簡直比火箭還快。實際上,這就是“風口”的力量,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政策補貼給力支持,寧德時代可謂兼具“天時地利人和”。這也應了小米創始人雷軍的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自2011年成立以來,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業務增速迅猛,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2015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到77.7萬輛,今年可能超過100萬輛,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遠遠甩在身後。當前,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本土動力電池生產商的支持力度,因為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

“風”繼續吹,從明年開始,“雙積分”政策將正式落實執行。按照要求,屆時在華產銷具備一定規模的車企必須生產和銷售一定數量的新能源汽車。因此,我們看到寧德時代在將德國汽車製造商“包圓兒”之後,又接連拿下日產和本田兩大日本整車企業客戶。

如果說寧德時代是因為政策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而成為電池巨頭,那麼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已開始未雨綢繆,思考在補貼取消之後公司該如何應對了。上個月,曾毓群以“颱風來了,豬真的會飛嗎?”為題,發了一封致員工的電子郵件。“豬真的是在飛嗎?當颱風過去後,豬的下場又會怎麼樣?”他寫道。顯然,“豬”指的就是寧德時代,“風”指的是政府補貼。顯然,“風”不會一直吹。曾毓群提醒員工保持警醒,在國內外市場同時保持競爭力,這樣在風停的時候,豬才不會由於越重而摔得越慘,而是實現平穩著陸。

文:萬 瑩編輯:萬 瑩

未來我們都會看到賓士的電動汽車使用中國電芯。

本土產能過剩 積極佈局海外

越來越多歐洲車企將寧德時代納入全球供應鏈,因此,寧德時代計畫在歐洲建立電池工廠也是合情合理之舉。而且,歐洲是排在中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前,歐洲各國反對柴油車的呼聲高漲,政府正在大力促進電動汽車發展,導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增速迅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很旺盛。寧德時代在歐洲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三星SDI、LG化學等韓國電池企業。那麼,寧德時代有能力與他們在海外市場一決雌雄嗎?

從技術方面來看,甯德時代原本是數碼電池世界級龍頭ATL的一個分部,獨立出來之後就經歷了給寶馬供應電池的磨練,直到今天得到眾多國際主流汽車製造商的認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資品牌車企高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認為甯德時代進軍海外市場很有戲,它與松下、LG化學等國際供應商的技術水準差距已經越來越小,而且甯德時代有望在短時間內將市場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

另一位車企代表認為,甯德時代產品品質沒問題,可能在裝配工藝上還有提升空間,如果其價格相比其他電池生產商更具優勢的話,那麼它完全能在歐洲市場站住腳。而且,寧德時代在產能供應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貨量高達12GWh,配套車型達到390款。隨著眾多車企選擇寧德時代,其規模效應也進一步增強,成本得到進一步控制。

實際上,甯德時代進軍海外市場,除了提升利潤率的訴求之外,還基於一個嚴峻的現實,即中國國內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產能已超過200GWh,但裝機量僅為44.5GWh,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才有可能達到100GWh。

實際上,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市場產能過剩,從寧德時代的招股書就可見一斑。2017年,寧德時代鋰離子電池產能17.09GWh,產量12.91GWh,產能利用率為75.54%,2015年和2016年分別為96.92%、92.37%,產能利用率已經連續兩年下滑。近年來,寧德時代不斷擴張產能,到2019年其動力電池產能將達30GWh,到2020年將達50GWh。因此,寧德時代在國際市場爭取更大的份額,成為必然之舉。

記者觀察

風停了,豬怎麼辦

成立不到7年時間,寧德時代飛速崛起,2017年就躍居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一。有人戲稱,這速度簡直比火箭還快。實際上,這就是“風口”的力量,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政策補貼給力支持,寧德時代可謂兼具“天時地利人和”。這也應了小米創始人雷軍的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自2011年成立以來,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業務增速迅猛,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2015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到77.7萬輛,今年可能超過100萬輛,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遠遠甩在身後。當前,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本土動力電池生產商的支持力度,因為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

“風”繼續吹,從明年開始,“雙積分”政策將正式落實執行。按照要求,屆時在華產銷具備一定規模的車企必須生產和銷售一定數量的新能源汽車。因此,我們看到寧德時代在將德國汽車製造商“包圓兒”之後,又接連拿下日產和本田兩大日本整車企業客戶。

如果說寧德時代是因為政策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而成為電池巨頭,那麼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已開始未雨綢繆,思考在補貼取消之後公司該如何應對了。上個月,曾毓群以“颱風來了,豬真的會飛嗎?”為題,發了一封致員工的電子郵件。“豬真的是在飛嗎?當颱風過去後,豬的下場又會怎麼樣?”他寫道。顯然,“豬”指的就是寧德時代,“風”指的是政府補貼。顯然,“風”不會一直吹。曾毓群提醒員工保持警醒,在國內外市場同時保持競爭力,這樣在風停的時候,豬才不會由於越重而摔得越慘,而是實現平穩著陸。

文:萬 瑩編輯:萬 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