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为啥总是发动侵略战争?一位日本少女说出了真实想法!

日本為何總是發動侵略戰爭, 這貌似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有限的國家, 本土面積僅有37萬平方公里, 其中85%的面積為山地, 呈狹窄形。 而且資源極為匱乏, 但就這樣一個地狹資源少的國家在曾多次入侵東亞大陸和第一島鏈沿海, 使日本成為近代最富侵略性的國家之一。

日本國土狹小, 四面環海, 資源匱乏, 地震頻繁, 這種島國地理環境帶來的是一種“島國情結”。 這種“島國情結”具有強烈的排他主義。 表現為一方面積極吸收外來影響, 一方面又極力排斥外部世界, 這實際上是一種自卑的心理,

這種自卑可能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沖動, 對其他國家和民族有一種敵視、蔑視、征服而后快的心理。

然而這種“以戰養戰”的策略終究會將其拖入深深的泥潭。 為了侵占朝鮮, 與其宗主國大清對決黃海;為了遠東, 又把沙俄干翻;后來在深陷中國戰場不能自拔之時, 又不惜賭上全部的運數, 幻想鯨吞整個太平洋。

每當人們提到日本多次發動侵略戰爭, 總會以“資源匱乏”作為主要原因。 很多人認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 想要通過侵略戰爭掠奪其生存發展的空間和資源。

可是實際上, 在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和內蒙古東部以后, 到1937年, 人們發現日本已經控制了一個幅員遼闊, 人口眾多, 資源富集的龐大疆域, 包括日本本土(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沖繩)、朝蘚、樺太(庫頁島南)、關東州(旅大)、南洋(國聯托管地)、偽滿洲國,

蒙疆自治政府, 總面積超過了255萬平方公里, 相當于4個法國。 總人口超過2億, 相等于兩個蘇聯。

擁有了如此之多資源的日本, 隨后又挑起了對華全面戰爭, 然后向北挑釁蘇聯, 最后與美英開戰。 這說明日本這個民族的邏輯有一些問題,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句話, 說日本解決矛盾的辦法就是制造更大的矛盾。 這雖是一種調侃, 但我們不禁要問, 支撐日本作出這些瘋狂舉動背后的精神邏輯是什么?

日本放送協會(簡稱NHK)拍攝了一個戰爭親歷者的證言征集記錄片, 《國民の戰爭證言》, 其中有一位日本女性, 木村崇, 1940年還是個少女。 她回憶:周圍的人說其他列強有很多殖民地,

在離她們很遠的地方, 日本是被迫開戰的, 是民族主義戰爭。 “我這個小女孩也感覺我們受到了欺辱, 五內如沸, 只有戰爭能解決問題”。 木村崇還回憶:“我記得最清楚的詞語是:滿蒙是我們的生命線”。 還有, 我們都深信蘇聯和美國都是惡魔。

日本這個民族特別善于向別國, 尤其是比他先進強大的國家學習, 而且學習的認真徹底, 這是它能取得今天如此成就的重要因素。

所以有人總結, 日本人是即生性好斗又溫和謙讓;既窮兵黷武而又崇尚愛美;既桀驁自大卻又彬彬有禮;既頑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既忠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這就注定了日本天然地具有一種精神焦慮。 因為它總是去學別人, 那它就總覺得不如別人, 怎樣才能證明它比別人強呢?最簡單粗暴的辦法, 就是把別人干掉。 在日本人看來, 這叫“各就其位”。

日本早就夢想有一天能領導黃種人和白人決戰, 這就搞出了所謂的“大東亞主義”。 怎么樣才能帶表東亞, 自然就是先征服東亞。 明治維新后的日本接連干翻了大清和沙俄, 自以為脫亞入歐, 故而在巴黎和會上提出, 將“種族平等”列入國聯的章程, 卻被英法打臉。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 日本國內有一些個“大東亞主義”者激動萬分, 這次終于可以和白人一決高下了。 不料, 1945年8月, 美帝國主義在日本廣島扔了一個“小男孩”, 然后又在日本長崎扔了一個“胖子”,

當量分別是1.7萬噸和2萬噸TNT, 日本差點兒被炸得永世不得翻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