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解放军哪些将军比元帅还能打?

作者:Niggham

這回編輯給出了個刁鉆的題目, 問「哪些將軍比元帥還能打」?就從55年的四個「將銜」中各挑一位吧。

龍書金少將

55少將里, 能征善戰者少說也能列出幾十位, 其中翹楚, 自有丁盛、何以祥、肖永銀等驍將。

但在少將這個級別, 主要就是戰術層級上執行命令, 很難接觸到更高的戰役層級。 所以要說哪個比久經沙場的大帥們還能打, 還真挑不出來。 躊躇間靈機一動, 想到了龍書金。


龍書金

龍書金, 湖南茶陵人, 一軍團出身, 抗戰中先給大叛徒邢仁甫打工, 邢叛變后就跟紅四的楊國夫搭伙。 勝利后開始自衛, 楊龍(神雕俠侶?)被趕鴨子上架守山海關,

讓國軍的炮火轟了個夠。

龍書金是位愛學習好琢磨的良將, 挨完打回來就能總結能進步。 三下時偷營摸寨, 他這伙便「善于夜戰和村落戰斗」, 只占便宜不吃虧。 等到夏季反攻時, 龍師長更是厚積薄發, 血戰四平一戰成名。

龍書金帶隊上陣已經是「下半場」了, 殺紅眼的李天佑也不甚熱情。 小龍來了啊, 你這團聽1師指揮, 那團撥給2師, 好好打別怕。 結果只一夜, 龍部便大顯神威, 連推下好幾條街。


李天佑

轉過天來李「前指」臉就變了。 書金啊, 今晚你來統一指揮, 三團攏齊一起上, 啥也別節約可勁造, 老哥給你撐著。 江擁輝, 賀猴子, 你倆愣那干啥呢, 趕緊給龍師長整理陣地去。

龍書金打巷戰確實有絕活。

穿墻打洞逐屋鉆, 不在街面上當活靶子。 爆破的突擊的掩護的分工明確, 輪流沖擊連綿不絕。 遇到炸不爛沖不垮的硬茬, 就調壓箱底的巴祖卡轟。 四十來個小時就打進了陳明仁的指揮所, 看得一縱老大哥目瞪狗呆。


四平守將陳明仁

雖然四平最后沒打下來, 但龍書金和他的17師算是一炮而紅了, 四處戴紅花作報告, 「四組一隊」吹得山響。 「課堂教學」完了接著「實戰示范」。 戰錦方為大問題, 龍師從城北突入, 下日本神社, 克鐵路大樓, 攪了個天翻地覆。

決戰天津, 本坐「冷板凳」的龍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啊)后發先至, 搶先摸到了解放橋。 這么說吧, 全軍誰「攻堅力量最頑強」?非他龍書金莫屬(其他何以祥、王耀南等一來戰績不如, 二來經驗推廣的效果也不如)!

故曰, 這專業攻堅的龍書金, 若有機會干上「總指揮」, 伸著半截胳膊指揮全軍萬馬進攻大城市, 或許會有比天津、太原、上海等大戰更好的發揮呢。

鄭維山中將

到了中將這級, 良將就更多了, 既有王近山、梁興初等猛將, 也不乏皮定均、聶鳳智等帥才。 但敢說「比元帥還能打的」主, 也就鄭維山能算一號。


鄭維山

鄭維山, 鄂豫皖麻城人, 徐帥的衛士出身, 20歲便執掌主力88師, 無論能力還是資歷, 都甩同世代的陳錫聯、王近山輩多少條街。

可惜西征中全軍覆沒, 只好分配到晉察冀當了個教員。 但是金子總要發光, 這不內戰初期聶帥「滿地找牙」地重編野戰軍之際, 就授了他冀中三縱的「兵符」。


聶榮臻

鄭司令估計是冷眼旁觀久了,

早看透了這幫「雙一」同志的斤兩, 上任后高調得很, 人稱「鄭維山指揮楊得志」。 先是北野「翻身」的清風店, 對峙多日, 上面野司坐不住了, 想調打援的鄭縱去攻堅了賬。

鄭維山直接抗命曰, 慌個屁, 朱毛沒教你們怎么圍點打援嗎。 野司收電躊(惱)躇(怒)間, 就等到了羅歷戎北上, 這才有了后來的清風店大捷。

接著是淶水鏖兵。 那傅匪出手狠辣, 一合就打得曾思玉潰不成軍。 國軍一著得手便不饒人, 前鋒「虎頭」新32師更是狂得沒邊(之前打共軍都跟切菜一樣, 沒法不狂), 撒丫子過了拒馬河, 一「頭」就頂在了三縱的「腰眼」上。

鄭維山見狀毫無懼色, 一面催著上級在河東阻擊, 一面后隊變前隊跟他這「飛虎奇兵」死磕。 血戰一天, 新32師終于塌了架,

師長李鼎銘斃命, 上頭35軍軍長魯英麟也羞憤自戕。 戰役層面輸贏不論, 單看鄭維山這出「亂軍之中取上將首級」, 有點502槍挑張靈甫的風范吧。


國軍的「飛虎」榮譽旗

最后講「高潮」新保安。 之前鄭維山剛三天狂奔500里, 化解了傅匪偷襲西柏坡的陰謀。 此時再扭頭跑到新保安, 已有點上氣不接下氣(領袖大發雷霆之怒, 楊羅耿也顧不得體恤下屬了)。

正呼哧帶喘著, 便聞得東面傅匪暫3軍繞路而來, 要救自家「大哥」。 遂通報陳正湘, 對頭繞過了阻擊, 到你背后了, 趕快固守「局眼」沙城。 沒想四縱對曰, 落實上級指示, 圍死新保安, 堅決顧頭不顧腚。 鄭維山哭笑不得, 一咬牙一跺腳, 竟點起自家主力, 去搶沙城。

果然轉過天來, 暫3軍山呼海嘯地殺到, 那「烈度」全砸在了鄭維山這萬把人身上。 與此同時,鎮子里35軍也看準三縱單薄(主力去了沙城嘛),紅著眼死命突圍。兩處都喋血鏖戰之際,兵團又來催命的電報:「中央軍委并告鄭維山:鄭維山擅自行動,要負完全責任!」


35軍軍長郭景云

鄭司令頂著漫天的槍炮憤然回復:「兵團并報中央軍委,麻溜派援兵來,不然誰也負不起責!!!」就這樣咬牙堅持了一晝夜,暫3軍后路被東面吳克華抄了,這才撤走。

看這新保安大戰,鄭維山簡直像了那美國大片里的孤膽英雄,一邊血戰拯救世界,一邊還得分神應付自己人的瞎指揮。就這份智謀、決斷與膽識,再加上所部的強勁戰力,輸給哪個元帥了?對于這樣的良將,后人除了擊節稱贊,還能有啥?

韓先楚上將

到了上將這個層級,才算真正有資格跟元帥們比試「武功」了。黃永勝、鄧華、陳錫聯、王震等,無不是優秀的高級將領。但要說公認的「頭把交椅」,還得是那「國士無雙」的韓先楚。


韓先楚

韓先楚,鄂豫皖黃安人,早年廝混于赤衛隊,正規化后在紅25軍的惡劣環境中屢立奇功,獨樹護住吳煥先,板橋撈出徐海東,東征保衛毛主席,連著「救駕」三回,想不進步都難。

果然韓先楚被派到紅78師,統(調)領(教)謝子長的余部。獨當一面的感覺好極了,定邊「自主」,鹽池「套馬」,大放異彩。之后過河抗戰,重編689團,韓先楚自然是陜北「后生」們眾望所歸的團長。

抗戰中韓先楚血戰長樂村一戰成名,危難際勇冠三軍,帶隊連打十輪白刃戰(三攻七守),撐起了戰斗全局。中軍徐帥看得直挑大指,便點名帶著韓團長走了趟「大平原」,威縣一戰定乾坤,打開了冀南的局面。


紅軍時期的徐向前

韓先楚帶著等身的威名回了老營,待遇立馬就得提升,一躍成為旅級領導,再回延安整風時都能享受「高干」待遇了。這一學習就到了抗戰勝利,韓先楚出關到101手下聽封。

解放戰爭中韓先楚先是鞍海拉來潘朔端,給「跌停」的民主聯軍挽回了些聲勢。接著新開嶺硬刀硬馬地正攻吃下「千里駒」師,給東北國軍「開了苞」。四保南滿,講政治顧大局,力主堅持。而且大膽擇強,伏擊13軍一擊得手。

從此韓先楚「好戰分子」的大名不脛而走,肖陳倚重,林羅側目,一飛沖天。

轉過來夏季反攻,梅河口大捷,「單挑」攻堅(兵力基本對等,你占地利,我有炮火),出師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及時調整戰案,破城奪旗。此戰最體現韓先楚的指揮藝術,放眼我軍將帥,就是到了49年,又有幾個能拿下這種「單挑」攻堅的活計。

立了功自然要受賞,到秋攻時韓先楚便火線履新三縱司令。一上任便否了之前的戰案,大膽奔襲威遠堡,捉了那從江橋打到騰沖的劉師長。至于冬攻時四平八穩地拿下新五軍,跟前面的戰例一比都懶得提了。

待到決戰時分,好將自然要委以重任。韓先楚登壇拜將,二縱、三縱、17師(龍書金部)三大主力加上炮縱在手,31個小時便合血吞下了范主任的「東方凡爾登」。

下了城池再立刻撒腿奔遼西,自助者天助,中了彩票拿下了廖耀湘。最后解放海南,「守土有責」的花帥、鄧華都犯了蘑菇,又是外來的韓先楚反客為主,提著腦袋渡的海。


被俘的廖耀湘

抗美援朝,引得我軍一大票名將「現了原形」(如宋時輪、鄧華、王近山、楊得志等)。真正表現上佳的兵團級將領,只有韓先楚一個。

你看那二次戰役,他蹲38軍軍部,催著梁軍長打出了「萬歲」的翻身仗。三次戰役,又轉悠到116師前沿,幫著汪師長搗鼓出「臨津江突擊」。四次戰役,臨危受命,在西線逐級「用空間換時間」,與其他「集團」指揮形成鮮明對比。

看韓先楚一生戎馬,不但可稱我軍絕對的頭號「驍將」,就算比起那些主持一方的「都督」們,也是略勝一籌。可以說,我軍「最能打」的三位,便是林彪、粟裕、韓先楚

粟裕大將

大將這個層面肯定是502,陳賡、肖勁光有意見保留。502的赫赫武功大家都熟悉,篇幅有限就不羅列了。只對502的遺憾少講兩句。


林彪粟裕合影

502的困境,一是自身資歷不足,華中內部不服。二是整軍不力,山東好漢們離心離德。三是中央層面周、陳對新四軍的「情節」掣肘。四是陳唐這幫「監軍」也添亂。最后,他這地界國軍又特別強大,戰場上稍有個閃失,官場上前述的四項矛盾便會爆發。有此幾項,隊伍能帶好才見鬼。

除了這些客觀原因,502主觀上也確實不是「講政治」的材料。

網友常喜歡把「政治」和「軍事」對立起來,仿佛非政治弱智才算「真正的軍人」。但實際上,指揮員首先就是要弄清自己在大棋局上的功能(所以良將也常常是政治投機的高手,一通百通嘛)。在這個層面上,502確實缺乏劉鄧千里送死,或者肖陳舍命堅持的那種「黨性」。

與此同時,鎮子里35軍也看準三縱單薄(主力去了沙城嘛),紅著眼死命突圍。兩處都喋血鏖戰之際,兵團又來催命的電報:「中央軍委并告鄭維山:鄭維山擅自行動,要負完全責任!」


35軍軍長郭景云

鄭司令頂著漫天的槍炮憤然回復:「兵團并報中央軍委,麻溜派援兵來,不然誰也負不起責!!!」就這樣咬牙堅持了一晝夜,暫3軍后路被東面吳克華抄了,這才撤走。

看這新保安大戰,鄭維山簡直像了那美國大片里的孤膽英雄,一邊血戰拯救世界,一邊還得分神應付自己人的瞎指揮。就這份智謀、決斷與膽識,再加上所部的強勁戰力,輸給哪個元帥了?對于這樣的良將,后人除了擊節稱贊,還能有啥?

韓先楚上將

到了上將這個層級,才算真正有資格跟元帥們比試「武功」了。黃永勝、鄧華、陳錫聯、王震等,無不是優秀的高級將領。但要說公認的「頭把交椅」,還得是那「國士無雙」的韓先楚。


韓先楚

韓先楚,鄂豫皖黃安人,早年廝混于赤衛隊,正規化后在紅25軍的惡劣環境中屢立奇功,獨樹護住吳煥先,板橋撈出徐海東,東征保衛毛主席,連著「救駕」三回,想不進步都難。

果然韓先楚被派到紅78師,統(調)領(教)謝子長的余部。獨當一面的感覺好極了,定邊「自主」,鹽池「套馬」,大放異彩。之后過河抗戰,重編689團,韓先楚自然是陜北「后生」們眾望所歸的團長。

抗戰中韓先楚血戰長樂村一戰成名,危難際勇冠三軍,帶隊連打十輪白刃戰(三攻七守),撐起了戰斗全局。中軍徐帥看得直挑大指,便點名帶著韓團長走了趟「大平原」,威縣一戰定乾坤,打開了冀南的局面。


紅軍時期的徐向前

韓先楚帶著等身的威名回了老營,待遇立馬就得提升,一躍成為旅級領導,再回延安整風時都能享受「高干」待遇了。這一學習就到了抗戰勝利,韓先楚出關到101手下聽封。

解放戰爭中韓先楚先是鞍海拉來潘朔端,給「跌停」的民主聯軍挽回了些聲勢。接著新開嶺硬刀硬馬地正攻吃下「千里駒」師,給東北國軍「開了苞」。四保南滿,講政治顧大局,力主堅持。而且大膽擇強,伏擊13軍一擊得手。

從此韓先楚「好戰分子」的大名不脛而走,肖陳倚重,林羅側目,一飛沖天。

轉過來夏季反攻,梅河口大捷,「單挑」攻堅(兵力基本對等,你占地利,我有炮火),出師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及時調整戰案,破城奪旗。此戰最體現韓先楚的指揮藝術,放眼我軍將帥,就是到了49年,又有幾個能拿下這種「單挑」攻堅的活計。

立了功自然要受賞,到秋攻時韓先楚便火線履新三縱司令。一上任便否了之前的戰案,大膽奔襲威遠堡,捉了那從江橋打到騰沖的劉師長。至于冬攻時四平八穩地拿下新五軍,跟前面的戰例一比都懶得提了。

待到決戰時分,好將自然要委以重任。韓先楚登壇拜將,二縱、三縱、17師(龍書金部)三大主力加上炮縱在手,31個小時便合血吞下了范主任的「東方凡爾登」。

下了城池再立刻撒腿奔遼西,自助者天助,中了彩票拿下了廖耀湘。最后解放海南,「守土有責」的花帥、鄧華都犯了蘑菇,又是外來的韓先楚反客為主,提著腦袋渡的海。


被俘的廖耀湘

抗美援朝,引得我軍一大票名將「現了原形」(如宋時輪、鄧華、王近山、楊得志等)。真正表現上佳的兵團級將領,只有韓先楚一個。

你看那二次戰役,他蹲38軍軍部,催著梁軍長打出了「萬歲」的翻身仗。三次戰役,又轉悠到116師前沿,幫著汪師長搗鼓出「臨津江突擊」。四次戰役,臨危受命,在西線逐級「用空間換時間」,與其他「集團」指揮形成鮮明對比。

看韓先楚一生戎馬,不但可稱我軍絕對的頭號「驍將」,就算比起那些主持一方的「都督」們,也是略勝一籌。可以說,我軍「最能打」的三位,便是林彪、粟裕、韓先楚

粟裕大將

大將這個層面肯定是502,陳賡、肖勁光有意見保留。502的赫赫武功大家都熟悉,篇幅有限就不羅列了。只對502的遺憾少講兩句。


林彪粟裕合影

502的困境,一是自身資歷不足,華中內部不服。二是整軍不力,山東好漢們離心離德。三是中央層面周、陳對新四軍的「情節」掣肘。四是陳唐這幫「監軍」也添亂。最后,他這地界國軍又特別強大,戰場上稍有個閃失,官場上前述的四項矛盾便會爆發。有此幾項,隊伍能帶好才見鬼。

除了這些客觀原因,502主觀上也確實不是「講政治」的材料。

網友常喜歡把「政治」和「軍事」對立起來,仿佛非政治弱智才算「真正的軍人」。但實際上,指揮員首先就是要弄清自己在大棋局上的功能(所以良將也常常是政治投機的高手,一通百通嘛)。在這個層面上,502確實缺乏劉鄧千里送死,或者肖陳舍命堅持的那種「黨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