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说说大明嘉靖朝的悍勇武人之周尚文

自土木堡之變后, 明朝對蒙古的戰略轉向防御, 而明代中后期的主要邊防則是九邊防御體系。 此體系從東到西, 把整個明朝牢牢包在里面。

征戰圖(局部), 和平街火神廟壁畫

在長時間的以少敵多作戰中, 明軍中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這些寧死不屈、鐵骨錚錚的英雄故事的主角有世襲武將、以戰功獲職的行伍軍士, 也有通過武舉成為軍官的考試武將。 今天故事的主角便是明代中期大將, 多謀略, 精騎射, 有“飛將軍”之稱的周尚文。

周尚文, 字彥章, 陜西西安后衛人。 他出身于武將之家, 幼時喜好讀書,

粗曉大義, 且多謀略, 精騎射。 16歲的時候, 他承襲家中指揮同知的職位, 后來屢出邊塞剿殺蒙古游騎, 因屢獲戰功, 升職為指揮使。 正德年間, 安化王朱寘鐇造反, 周尚文率兵控制黃河渡口, 抓獲叛賊丁廣等人。 后來, 他牽扯進御史劉天和與中貴(有權勢的宦官)廖堂的斗爭, 被逮捕入獄, 并被要挾, 要其污蔑劉天和犯有罪行。 但他始終沒有屈服, 后來被釋放出獄, 前去守備階州。 后因計擒叛番, 升為都指揮僉事, 充甘肅游擊將軍。

嘉靖十九年(1540年), 吉囊汗在八月二十一日率領右翼蒙古數萬眾, 從延綏西路的定邊營一舉進入明朝境內。 當時明軍各路兵馬分散在各處堡壘、墩臺防守, 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前去攔截。 于是吉囊汗這數萬人憑借著兵力和機動上的優勢,

一路突進到固原城下, 之后分兵四處劫掠財物、人口。 在蒙古人四下劫掠的時候, 天氣忽變, 大雨滂沱, 蒙古人的弓都被淋壞了, 而且道路泥濘也影響了騎兵的速度。 再加上劫掠到的財物已經不少, 以及陜西總兵魏時集結了軍隊前來剿殺, 吉囊汗擔心事久生變, 于是決定退軍出境。

得勝圖(局部), 和平街火神廟壁畫

一開始, 明軍這邊由于兵力分散各處, 根本無法有效攔截, 而各部明軍很明顯也不想靠自己這點兒人出去送死, 所以一時間幾乎都龜縮在城堡內。 時任陜西三邊總制的劉天和在得到吉囊汗入寇的消息后, 馬上擬定軍令下發, 嚴命各地明軍集結作戰, 但還是有一些顧慮畏縮者。

于是劉天和將不聽出兵號令的指揮使牛斗、郭卿以軍法斬首示眾, 同時找到了當時已經奉旨革任的周尚文來統領軍隊。 周尚文接受職責后, 帶著已經集結完畢的明軍, 趕到黑水苑堵住了吉囊汗。 隨后兩方展開大戰。 自巳時到申時的七八個小時里, 雙方相互沖鋒逆戰, 連續組織三次會戰。 明軍士氣高昂, 蒙古人多勢眾, 結果就是三次會戰后雙方依然不分勝負。 這個時候, 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的鏖戰, 一些人極為興奮, 比如說吉囊汗的一個兒子, 明朝稱為小十王的, 他腎上腺素飆升, 帶著三十多個親兵勁卒就朝著明軍的中軍大帳沖去。 他可能是想搞個斬首行動盡快結束這場戰斗, 也可能就是打紅眼了, 頗有些亞歷山大沖擊大流士的味道。
不過很明顯, 他不是亞歷山大, 這三十多人連帶著他自己很干凈利落地被明軍全部斬殺。 小十王的死, 加上屢戰不勝的低迷, 讓蒙古人的士氣更加衰敗。 大部分人已經無心再戰, 吉囊汗無奈之下也顧不上給兒子報仇, 率軍撤退了。

不過吉囊汗在跑路的時候也不輕松。 寧夏總兵任杰和副總兵陶希皋早就挑選了一些精銳, 準備好了痛打落水狗。 明軍在鐵柱泉碰上后一路蒙古人, 并追到境外。 這一戰, 明軍斬獲首級四百四十多, 加上個吉囊汗兒子, 吉囊汗掠奪的財物輜重也被明軍搶回來一大半。 畢竟東西多了不好跑。

這一次的成功讓劉天和加太子太保, 給兒子也撈了個世襲的錦衣衛正千戶職。

周尚文和任杰、魏時一起升任都督同知;趙廷瑞、尹嗣忠升為兵部侍郎;游擊以下軍官、軍士, 或升職, 或賜銀幣。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正月間, 大同明軍偵騎探查到, 俺答汗即將率蒙古諸部入關劫掠宣府等地。 總督翁萬達接到警報后, 隨即展開部署。 因為當時的宣府總兵趙卿為人怯懦, 翁萬達擔心他不敢出戰拒敵, 于是上疏請求革任趙卿另換他人, 同時調派已升任大同總兵的周尚文代宣府總兵前來作戰。 到二月十一日, 俺答汗果然率領蒙古諸部數萬人入關, 很快就移動到了滴水崖, 與當地駐守明軍爆發第一戰。 結果指揮董旸、江瀚、唐臣、張淮等因眾寡不敵, 在血戰之后一同殉國。

征戰圖(局部), 和平街火神廟壁畫

首戰得勝, 俺答汗馬不停蹄一路南下在隆慶石河營扎營,并派遣游騎分別向永寧、川南、岔道、灰嶺、柳溝以及大小紅門諸口偵查明軍動向。這時候,游擊王鑰和大同游擊袁正領兵經過,跟俺答汗在隆慶州橋南遭遇。明軍迅速擺好陣形與蒙古軍大戰并將其擊退,明軍士氣稍振,俺答汗則往南退走。巧合的是,周尚文此時正帶著大同的一萬名精銳騎兵傾巢而出趕來支援,與參將田琦一千多人在南路會合,正好碰上南下的俺答汗。于是雙方在曹家莊對陣搏殺,從早至晚打了整整一天卻不分勝負。到第二天,明軍再次出陣,軍士奮勇作戰,當陣斬殺俺答汗部下首領四人,并奪取蒙古將旗,蒙古軍士氣大衰。這時候,翁萬達帶領西路參將姜應熊部自懷來前來增援,看到蒙古軍氣勢低弱,于是命令士兵順風大聲喊殺。一時間殺聲陣陣、塵土漫天,俺答汗驚慌之下以為明軍集結了大部隊來圍剿他,于是急匆匆向東撤走了。宣府新任總兵趙國忠已經帶兵守在岔道,他派參將孫勇率領士兵一千余人,在大滹沱截殺俺答汗。蒙古軍狼狽之下也不多做糾纏,損失部分人馬后繼續逃竄。趙國忠隨后與周尚文會合,分道追殺。至此明軍三戰三勝,一路將俺答汗趕出邊境。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大同明軍還干過一件險事兒。當年八月,駐守在大同的明軍集合起一支由500名官兵組成的小股機動部隊,組織這支部隊的目標是出塞尋找附近地區的零散蒙古據點,并加以打擊剿滅。這支部隊連續行軍3天到達涼城附近,并剿殺了一些蒙古游騎,斬獲首級8顆。不過形勢轉換不由人意,涼城附近忽然出現蒙古大部隊,500明軍見勢不妙并沒有死拼爛打,而是邊打邊跑,在移動中作戰,作戰中移動。就這樣,他們轉戰200里路途終于擺脫追擊。明軍雖然成功逃脫,但損失也不小,把總劉欽、旗牌官范世杰均戰死,軍士也有200人捐軀沙場,戰死人員達40%。嘉靖皇帝得到消息后,雖然略嫌損傷不小,但士卒血戰的勇氣依然值得嘉獎,于是下旨地方生者加以獎賞,死者從優撫恤。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36》

俺答汗馬不停蹄一路南下在隆慶石河營扎營,并派遣游騎分別向永寧、川南、岔道、灰嶺、柳溝以及大小紅門諸口偵查明軍動向。這時候,游擊王鑰和大同游擊袁正領兵經過,跟俺答汗在隆慶州橋南遭遇。明軍迅速擺好陣形與蒙古軍大戰并將其擊退,明軍士氣稍振,俺答汗則往南退走。巧合的是,周尚文此時正帶著大同的一萬名精銳騎兵傾巢而出趕來支援,與參將田琦一千多人在南路會合,正好碰上南下的俺答汗。于是雙方在曹家莊對陣搏殺,從早至晚打了整整一天卻不分勝負。到第二天,明軍再次出陣,軍士奮勇作戰,當陣斬殺俺答汗部下首領四人,并奪取蒙古將旗,蒙古軍士氣大衰。這時候,翁萬達帶領西路參將姜應熊部自懷來前來增援,看到蒙古軍氣勢低弱,于是命令士兵順風大聲喊殺。一時間殺聲陣陣、塵土漫天,俺答汗驚慌之下以為明軍集結了大部隊來圍剿他,于是急匆匆向東撤走了。宣府新任總兵趙國忠已經帶兵守在岔道,他派參將孫勇率領士兵一千余人,在大滹沱截殺俺答汗。蒙古軍狼狽之下也不多做糾纏,損失部分人馬后繼續逃竄。趙國忠隨后與周尚文會合,分道追殺。至此明軍三戰三勝,一路將俺答汗趕出邊境。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大同明軍還干過一件險事兒。當年八月,駐守在大同的明軍集合起一支由500名官兵組成的小股機動部隊,組織這支部隊的目標是出塞尋找附近地區的零散蒙古據點,并加以打擊剿滅。這支部隊連續行軍3天到達涼城附近,并剿殺了一些蒙古游騎,斬獲首級8顆。不過形勢轉換不由人意,涼城附近忽然出現蒙古大部隊,500明軍見勢不妙并沒有死拼爛打,而是邊打邊跑,在移動中作戰,作戰中移動。就這樣,他們轉戰200里路途終于擺脫追擊。明軍雖然成功逃脫,但損失也不小,把總劉欽、旗牌官范世杰均戰死,軍士也有200人捐軀沙場,戰死人員達40%。嘉靖皇帝得到消息后,雖然略嫌損傷不小,但士卒血戰的勇氣依然值得嘉獎,于是下旨地方生者加以獎賞,死者從優撫恤。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3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