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为何广岛长崎核爆之后能够重建 切尔诺贝利却至今杂草丛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 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分別投放了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 舉世震驚, 日本受到沉重的打擊, 建筑物大量坍塌, 20多萬人死于此次核爆, 隨后又發生嚴重的核輻射, 一旦沾染核污染, 此區域會成為不毛之地無人問津, 但是日本只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重建。 但是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件之后, 遭受核污染的普里皮亞季城遭到廢棄, 至今雜草叢生。

對于廣島、長崎的核污染, 日本人不是不恐慌, 而是核爆之后的影響并未非常嚴重。 美軍當時投放原子彈時都采用空爆的方式,

在距離地面500多米的地方爆炸, 從而形成巨大的沖擊波, 波及的范圍更廣, 大量的地標建筑被毀, 傷亡人員慘烈, 但是空爆雖然摧毀的建筑物多, 但是遺留的核輻射較少。 加之受當時風向的干擾, 核輻射的濃度被稀釋, 又由于雨水影響, 只讓本地區的土壤核輻射含量高, 對城市的影響不大, 所以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重建。

但是對比廣島、長崎的核爆, 切爾諾貝利的核爆后果更為慘烈。 據有關報道稱, 切爾諾貝利核的輻射量相當于美國投放在日本的400多顆原子彈, 這種情況下怎么進行城市重建呢?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號反應堆在爆炸之前有大約180噸的核燃料, 事故發生之后蘇方稱有50多噸核燃料進入到當地環境, 而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小男孩”僅搭載了約60千克左右,

其實只有700克左右發生了真正的核反應。 可想而知, 切爾諾貝利的核泄露比日本的核泄漏有至少400倍以上影響。

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之后, 蘇方對此進行全面封鎖和撤離, 加之冷戰以后歐洲各國都建立了核污染的檢測體系, 對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一直檢測至今, 所以切爾諾貝利至今雜草叢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