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为什么日本关东军当年不和德国一起夹击苏联,转身去打美国?

為什么日本當年不和德國夾擊蘇聯。 而去打美國?難道蘇聯比美國更難打?1931年的918事變以后, 日本占領東北全境, 那時候日本是把蘇聯設為第一假想敵, 但這不等于日本要入侵蘇聯。 日本當時的戰略思路, 是想驅逐歐美列強在亞洲的勢力, 實現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當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以后, 就認為已經完成了在滿洲和遠東的布局。

到了1937年以后, 日本人認為已經自己已經可以獨霸滿洲, 可以給蘇聯一個小小的教訓, 認為蘇聯會知難而退, 然后日本就會保住占領中國東北的勝利果實。 于是在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至8月,

日本關東軍先后在中國境內挑起張鼓峰和諾門坎事件, 與蘇軍發生武裝沖突, 以武力試探蘇聯的虛實。

結果由于中國抗戰對日軍主力的牽制, 使日軍在兵力懸殊之下均遭失敗。 日本為什么甘心吃啞巴虧而不擴大武裝沖突?

日本當年并沒有與德國夾擊蘇聯的愿望, 因為正當日軍與蘇軍在諾門坎激戰時, 德國背著日本 , 與蘇聯在1939年8 月 23 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這給了日本很大打擊。 是日本迅速主動提出與蘇聯休戰的原因之一。

張鼓峰和諾門坎兩場戰斗的失利, 使得日本打消了繼續北進的念頭。 日本隨后在東北沿著蘇聯邊境修建大量的要塞和防御工事。 其中最知名的是東寧要塞, 號稱“東方的馬其諾防線”,

僅在東寧要塞周圍, 鬼子就修建了11個野戰機場。 此外海拉爾、孫吳、黑河、愛輝等地的要塞化, 說明日本此時對蘇已轉入防御狀態。 德國在進攻蘇聯之前, 曾妄圖拉日本一起夾擊蘇聯, 但都被日本拒絕, 日本只是想與德國結成防御性的盟約, 而不是進攻性的。 蘇軍在諾門坎一戰打斷了日本人的脊梁, 再也沒敢招惹蘇聯。

黑河北門鎮地下工事遺址平面圖A

亞雷高地炮座遺址剖(左)、平(右)面圖

海拉爾要塞河南臺陣地地下工事平面圖

東寧要塞, 勛山地下指揮所

侵華日軍孫吳要塞, 勝山陣地, 左為地下指揮所, 右為炮臺。

日本關東軍在孫吳縣建設的軍用火力發電廠, 位于遜別拉河畔, 主廠房是一座6層的大型鋼筋水泥框架建筑,

是當時北滿地區的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使用德國西門子主機, 有當時較為先進的發電配電設施。 用于向黑河孫吳以及北部正面軍事設施送電。

博物館內展出的, 侵華日軍繪制的虎頭要塞斷面圖

虎頭要塞的地下工事

虎頭要塞猛虎山主陣地

日本沿中蘇、中蒙邊境地帶陸續修筑了17處軍事防線, 形成東、北、西三面規模龐大、設施齊備的對蘇攻防體系。 在戰略上采取持久防御之策, 戰術上以阻擊戰為主。 其持久守勢并非固守待援或被動挨打, 而是以國境陣地為依托, 在作戰時采取進退攻守、機動靈活的戰術。 即在持久守勢中, 視有利時機在戰術上進行規模較大的局部決戰攻勢。

日本人為何放棄“北進”呢?日本對于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北進計劃一直是搖擺的,

日本人想要的是戰略資源, 然而西伯利亞地區雖然資源豐富, 但大多都被封在永久凍土層中, 以當時的技術條件, 恐怕根本無法進行有效開采。 尤其是當時在東北和遠東地區沒發現石油。 東西伯利亞地區以山地地形為主, 氣候條件極端, 并不適合日軍作戰。 再加上張鼓峰和諾門罕戰役的失利, 日本在1940年之后便逐漸放棄了北進戰略。

就算在1941年下半年, 美國禁運以及蘇聯遠東部隊回援莫斯科的時機下, 日本想要撕毀條約, 北進蘇聯尋求戰略資源, 等待它的也是兵力仍達130余萬的蘇聯遠東部隊。 憑借其區區幾十萬關東軍就想千里橫掃西伯利亞, 無異于癡人說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