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为防止俄欧在伊朗问题上联手,美国又出损招,捅了俄罗斯一刀!

天路客

由于美國日前重啟對伊朗的制裁措施, 導致美國與歐洲盟友之間的對抗達到“史無前例”的激烈。 據央視新聞網8月9日報道, 美國日前重啟對伊朗的制裁, 并且對歐盟發出“任何與伊朗有商業來往的歐洲企業將無法與美國進行商業交往”的威脅, 盡管在美國的制裁威脅下, 大批歐洲企業紛紛撤離伊朗, 但歐盟官方的表現卻十分強硬, 并且公開叫板美國, 將保護歐洲企業與伊朗的商業合作。 這顯然已經讓美歐關系陷入“史無前例”危機中。

實際上, 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 美國一直希望歐盟能夠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同步對伊朗進行施壓,

試圖通過最高級別制裁迫使伊朗最終向美國屈服、甚至推翻伊朗政權以消除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強勁對手。 與此同時,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那就是造成國際油價動蕩, 利用關稅政策或者針對伊朗的所謂“連帶制裁措施”等手段, 最終將伊朗的石油出口“歸零”, 迫使歐洲盟友轉而向美國的中東附庸國購買石油, 或者轉而向美國購買高價天然氣, 為美國繼續維持對歐洲的控制增加另一個重要籌碼。

然而, 歐盟為了自身利益, 根本就沒有按照美國預先所設置好的路線走, 不但在拯救伊核協議問題上一直不像美國做出任何妥協, 甚至還做出讓美國更加無法接受的舉措,

那就是加強與俄羅斯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的合作。 據《俄羅斯報》日前報道, 歐盟領導人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的態度與美國嚴重對立, 但與俄羅斯倒是相當合拍, 歐盟正試圖通過與俄羅斯的合作, 向美國發出明確信號:歐盟不是美國的附庸, 更不會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對美國做出任何妥協。

很顯然, 一個歐盟都已經讓美國焦頭爛額疲于應對了, 如果再加上一個俄羅斯, 顯然會大大增加歐盟最終在伊核協議問題上打敗美國的幾率。 畢竟, 有俄羅斯的支持, 美國試圖通過制裁讓伊朗石油出口“歸零”已經變得不可能, 更可況, 俄羅斯作為產油大國, 完全能夠滿足歐洲的石油天然氣的供應。 更重要的是, 俄歐雙方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的合作,

無疑會成為緩解雙方此前維持的緊張關系創造難得的契機, 讓最終實現歐洲局勢全面穩定變成可能。

一旦俄歐得以聯手, 結果將會導致美國通過關稅政策、以及對伊制裁等手段迫使歐盟從美國購買更多的高價天然氣的愿望落空, 同時還將造成美國控制歐洲的難度成倍增加。 由此可見, 為了阻止這種局面的出現, 制造事端挑起俄歐之間的矛盾, 阻止雙方進一步的合作, 顯然就成為美國必然的選擇了。 據人民網8月9日報道, 美國國務院日前發表聲明稱, 美國將就英國發生的神經毒劑襲擊事件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

眾所周知, 今年3月, 俄羅斯前情報人員斯克里帕爾和他的女兒在倫敦一處街頭暈倒,

英國方面宣稱兩人中了神經毒劑, 并且一口咬定是俄羅斯干的, 由此而引發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外交大戰”, 最終導致俄歐關系陷入了自克里米亞事件以來的最低點。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起中毒事件已經變為歷史而正被世人所淡忘。 而就在俄歐雙方因為伊核協議危機而即將牽手對抗美國之際, 美國舊調重彈翻出這件事, 并且借題發揮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 顯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美國之所以會在這種敏感時刻將這件早已經被人遺忘的案件翻出來, 并且進行無限的擴大, 顯然就是希望能夠引起歐洲國家的響應, 重新挑起針對俄羅斯的外交或者制裁大戰, 以來把正在逐步走出低谷的俄歐關系拉回到原來的冰點,

從而達到破壞俄歐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的合作。

實際上, 美國并非是第一個拿出這種歷史黃歷說事的國家, 早在美國因為退出伊核協議而開始引發美歐關系緊張、以及歐盟向俄羅斯表達了在該問題上進行合作的愿望之際, 英國情報部門官員就曾跳出了希望歐洲“別忘了前俄羅斯間諜中毒事件”, 試圖以此來阻止歐盟與俄羅斯的合作, 但結果卻沒能獲得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持和響應, 更無法阻止歐盟主要大國領導人接連對俄羅斯的訪問, 尋求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的合作。

很顯然, 美國此次將該事件無下限的進行炒作和擴大, 希望引起歐洲盟友的響應或者支持, 試圖以此來挑起俄歐之間的矛盾, 摧毀正在形成的旨在對抗美國保護主義的聯盟。但除了作為該事件的始作俑者英國發聲響應外,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歐盟國家對此事進行回應。鑒于歐盟目前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對美國所采取的強硬態度,加之在該問題上與俄羅斯進行聯手的迫切性,美國此番炒作俄前間諜中毒事件沒能引起歐洲盟友的回應,本身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這意味著英國在該事件上所經歷的尷尬,注定要在美國身上重演了。

摧毀正在形成的旨在對抗美國保護主義的聯盟。但除了作為該事件的始作俑者英國發聲響應外,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歐盟國家對此事進行回應。鑒于歐盟目前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對美國所采取的強硬態度,加之在該問題上與俄羅斯進行聯手的迫切性,美國此番炒作俄前間諜中毒事件沒能引起歐洲盟友的回應,本身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這意味著英國在該事件上所經歷的尷尬,注定要在美國身上重演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