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地球周期性的生物灭绝,难道和地球绕银心公转一周有直接的联系?

地球上曾發生過多次生物大滅絕, 科學家推測其相隔時間呈現周期性, 但是與太陽系繞銀心“公轉”的周期并不匹配。 因此地球的周期性“毀滅”與繞銀心公轉一周可能并沒有直接聯系。

地球在繞太陽公轉, 而太陽帶領著整個家族以250千米/秒速度在圍繞銀河中心旋轉, 旋轉一周約2.2億年。 下圖展示了我們在銀河系的位置:

地球毀滅最明顯的標志那就是生物的大滅絕, 科學家認為地球歷史上一共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稱奧陶紀大滅絕, 發生時間是4.4億年前奧陶紀末期,

約85%生物滅絕, 科學家推測因全球氣候變冷導致;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泥盆紀大滅絕, 發生時間是3.65億年前泥盆紀后期, 科學家推測是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二疊紀大滅絕, 發生時間是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三疊紀大滅絕, 發生時間是2億年前三疊紀末期;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被稱為白堊紀大滅絕, 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恐龍滅絕, 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

大約6200萬年就會有一次集群滅絕。 這個時間間隔跟太陽系繞銀心公轉的周期相差甚遠, 所以說并沒有直接關系。

關于生物大滅絕的周期性發生, 人類有過諸多猜測, 有一種假說認為太陽是有伴星的, 周期性回歸到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擾動彗星大本營, 導致地球災難降臨。

地球歷史上似乎呈現周期性的生物滅絕, 但與太陽系繞銀河系運行的2.6億年周期沒什么關系。 地球形成之后很難被毀滅了, 毀滅的只是地球生物而已。

地球歷史上的生物滅絕事件, 都是由于環境的大幅度改變, 地球本身所處的太陽系中的位置, 使地球環境比較溫和, 加上大氣和地磁等因素的存在, 使得生命發生、演化, 呈現目前的生物多樣性。 而銀河系中, 不同恒星相距距離很遠, 通常在1光年以上(太陽系直徑就被認為至少1光年), 因此遭受其它恒星風暴的影響導致生物滅絕基本是不可能的。

太陽系外銀河系中運行, 所處的位置和周圍的恒星等在較長的時間內也是相對不變的,

地球生物滅絕更多的是發生于自身的事件。 地球歷史上的幾次滅絕事件, 有海水溫度的降低、海水氧含量降低、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球大氣溫度降低, 均造成了生物的大量滅絕。 而這些事都沒有導致地球的毀滅, 毀滅的只是部分物種, 地球仍然繞著太陽在銀河系中運行。

地球生物滅絕并沒有嚴格的規律, 也和太陽繞銀河系運行規律沒什么關系。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