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两朝天子一朝臣,吴三桂为何降清

千人石上坐千人, 一半清朝一半明。

寄語婁東吳學士, 兩朝天子一朝臣。

清代劉獻庭《廣陽雜記》

云南昆明,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月底的一天清晨, 清平西王吳三桂沒有穿著大清官服, 反而一身漢式縞素、頭戴方巾來到了城郊永歷皇帝的墓前, 身后三軍諸將皆是如此打扮。 吳三桂在永歷陵前親自酌酒, 三呼再拜, 趴倒在地、慟哭不止, 身后三軍同悲、聲震如雷。 大放悲聲的吳三桂幾乎不能起身, 而墓中之人、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永歷帝朱由榔——十年前正是被他擒獲絞死的, 現在他卻拜倒在永歷墓前痛哭流涕,

這是為何?與其說吳氏是在哭故主, 不如說他是在哭自己, 他曾拋棄名節、賣力為清朝攻城略地、奮斗半生, 換取了一頂王冠、一方屬地, 正希望在此永享富貴, 卻接到了朝廷的撤藩令。 根據清廷的旨令, 他將要回到荒涼的關外, 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 連自身安危、子孫性命也不知能否保全, 這一切怎能不讓他悲從中來呢?

吳三桂是明朝遼東人, 錦州總兵吳襄之子。 崇禎皇帝登基后開武科取士, 不滿二十歲的吳三桂一舉奪得武科舉人, 后來被任命為明朝總兵官, 在明末崇禎年間駐守遼東山海關等地, 防備在滿洲崛起的后金。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 已經席卷北方的李自成的農民軍(大順軍)逼近北京, 驚慌失措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急忙下詔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

要他放棄山海關外的寧遠(今遼寧省興城市), 火速前來救駕。 但吳三桂“不為君親來故國”, 他對勢如破竹的大順軍心存畏懼, 想保存自身實力, 于是故意拖延, 以致進軍緩慢。 從寧遠到山海關總共兩百余里路程, 晝夜兼程疾馳一日可達, 但吳三桂三月四日接到入援京師的圣旨, 直到三月十六日才抵達山海關與山海關總兵高第會師。 入關后的吳三桂又花了五天時間安置隨軍的家眷與遷來的民眾, 之后才率主力向北京進發。 當他還在勤王的路上時, 傳來了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北京, 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消息, 于是他立即調轉馬頭, 返回了山海關。

北京失守后, 身在北京的吳三桂之父吳襄也投降了大順軍,

被李自成封為侯爵的他還寫信勸告兒子吳三桂也盡快歸附大順政權。 除了動之以父子之情外, 李自成還誘之以利, 特意派遣降將唐通攜帶白銀四萬兩前去犒勞吳三桂等人, 并答應投降后給以“封侯之賞”。 返回山海關的吳三桂已是腹背受敵、獨木難支, 他效忠的朱明王朝已經覆滅, 現在西有氣勢如虎、如日中天的大順軍, 東有仇殺數十年、虎視眈眈的清朝——權衡利弊后, 他認為“吾與北兵(指清軍)結仇深, 勢難歸北”, 最后決定投降同為漢人的大順政權。 于是他寫信回復父親:本來“國破君亡, 兒當以死相報”, 可如今父親諄諄教導, 兒子應當遵從父命, 做個“孝子”。 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后, 吳三桂將山海關的防務移交給了前來接洽的唐通,
率軍再次向北京進發, 準備朝見新主。

誰料三月二十四日吳三桂行至玉田縣時, 得知吳家在北京的家產被大順軍抄掠、父親吳襄被拘捕并被嚴刑拷問追餉二十萬, 家屬被虐待, 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大順軍將領劉宗敏強占后, 立馬改變了主意。 他怒火中燒地對部下說道:“我不忠不孝, 尚有何顏面立于天地間!”“此仇不可忘, 此恨亦不可釋!”并發誓與大順農民軍誓不兩立。 懷著滿腔怒火的吳三桂殺了個回馬槍, 驅逐了唐通所部八千人, 于四月初四重占山海關。

“吳帥旋關日, 文武盡辭行。 士女爭駭竄, 農商互震驚。 ”形勢突變使大批明朝鄉紳大為驚駭, 一時搞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重返山海關的吳三桂在回復父親的信中怒道:“父即不能為忠臣, 兒安能為孝子!”并宣布:“桂與父絕, 請自今日, 父不早圖, 賊雖置父于鼎俎旁, 桂不顧也。 ”但他手中僅有五萬兵力, 根本不足以與大順軍抗衡, 現在他只有一個選擇, 那就是投靠關外的清朝, 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 于是, 他決定引清兵入關, 效法唐朝向回紇借兵平定安史之亂, 向清軍“借兵”復君父之仇。

掌握清朝大權的攝政王多爾袞得知吳三桂來投的消息后大喜, 立即率領十萬大軍南下, 清朝兩代君主雖多次深入明朝腹地劫掠, 但都被山海關所阻。 此前清朝曾三番五次誘勸吳三桂投降, 甚至動員降將、吳三桂的舅父祖大壽進行規勸, 但吳三桂不為所動。 現在吳三桂主動獻關來歸, 清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入關,奪取中原的夙愿即將實現,多爾袞不由得驚喜交加。在信中,吳三桂稱自己兵少力微,無法與大順軍抗衡,故而以“亡國故臣”的名義向清朝“借兵復仇”,并許諾“攻滅流寇”后清軍可以得到大量金帛子女,明朝還會“裂土以酬”。

多爾袞在給吳三桂的回信中假惺惺地聲稱,聽到“流寇”攻陷京師、“明主慘亡”的消息后“不勝發指”,正要率“正義之師”前去討伐,“救民于水火”。對于吳三桂以明朝遺臣“借兵”的請求,多爾袞根本不予理睬,而是直截了當要他降清,并對他做出了“裂土封王”、“世世子孫永享富貴,如山河之永”的承諾。吳三桂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大順軍已經兵臨城下,自己先后八次派遣使者前往清軍營中請援,但抵達關外的多爾袞的清軍還在游移觀望,不肯馬上參戰。四月十二日清晨,已無退路的吳三桂親自奔赴多爾袞帳中求援,并與多爾袞達成了協議,雙方斬黑牛白馬、折箭歃血,向天盟誓:吳三桂遵從滿人風俗剃發易服,以示順從,并承諾以黃河以北之地作為酬謝;多爾袞則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山海關,“幫助”明朝討平“流寇”、收復北京。

清軍入關后與吳軍在山海關外的石河內外夾擊,很快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并乘勝追擊奪取了北京城。山海關之戰結束那天,吳三桂就被多爾袞封為平西王,但清方未允許吳三桂部進入北京城,而是命他繞城而過,領軍繼續西征,追擊大順軍。之后,清軍又分兵南下,席卷中原江南,降清的吳三桂見清兵勢大,李自成敗死九宮山,弘光、隆武等短命政權相繼覆滅,南明永歷帝四處逃竄,清朝入主中原之勢已成定局,便知趣地不再提復明之事,徹底投降了清朝。

被封為清朝的平西王后,吳三桂開始率兵協助清攻打農民軍及南明軍,由陜甘入川滇,立下了汗馬功勞。南明最后一個皇帝永歷帝逃至緬甸,也于康熙元年(1662年)被吳三桂擒獲處死。吳三桂因此被破例晉升為親王,成為漢臣中的第一人。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45》

清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入關,奪取中原的夙愿即將實現,多爾袞不由得驚喜交加。在信中,吳三桂稱自己兵少力微,無法與大順軍抗衡,故而以“亡國故臣”的名義向清朝“借兵復仇”,并許諾“攻滅流寇”后清軍可以得到大量金帛子女,明朝還會“裂土以酬”。

多爾袞在給吳三桂的回信中假惺惺地聲稱,聽到“流寇”攻陷京師、“明主慘亡”的消息后“不勝發指”,正要率“正義之師”前去討伐,“救民于水火”。對于吳三桂以明朝遺臣“借兵”的請求,多爾袞根本不予理睬,而是直截了當要他降清,并對他做出了“裂土封王”、“世世子孫永享富貴,如山河之永”的承諾。吳三桂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大順軍已經兵臨城下,自己先后八次派遣使者前往清軍營中請援,但抵達關外的多爾袞的清軍還在游移觀望,不肯馬上參戰。四月十二日清晨,已無退路的吳三桂親自奔赴多爾袞帳中求援,并與多爾袞達成了協議,雙方斬黑牛白馬、折箭歃血,向天盟誓:吳三桂遵從滿人風俗剃發易服,以示順從,并承諾以黃河以北之地作為酬謝;多爾袞則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山海關,“幫助”明朝討平“流寇”、收復北京。

清軍入關后與吳軍在山海關外的石河內外夾擊,很快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并乘勝追擊奪取了北京城。山海關之戰結束那天,吳三桂就被多爾袞封為平西王,但清方未允許吳三桂部進入北京城,而是命他繞城而過,領軍繼續西征,追擊大順軍。之后,清軍又分兵南下,席卷中原江南,降清的吳三桂見清兵勢大,李自成敗死九宮山,弘光、隆武等短命政權相繼覆滅,南明永歷帝四處逃竄,清朝入主中原之勢已成定局,便知趣地不再提復明之事,徹底投降了清朝。

被封為清朝的平西王后,吳三桂開始率兵協助清攻打農民軍及南明軍,由陜甘入川滇,立下了汗馬功勞。南明最后一個皇帝永歷帝逃至緬甸,也于康熙元年(1662年)被吳三桂擒獲處死。吳三桂因此被破例晉升為親王,成為漢臣中的第一人。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4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