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是枝裕和和《小偷家族》:这是一部辛辣讽刺中产阶级家庭观的神作


《小偷家族》劇照

今天本來是連載張蔭桓系列的, 但是作者我周末看了一部日本電影《小偷家族》, 覺得這是一部這些年難得一見的左翼電影佳作, 臨時決定先談談這部電影。

不過要真談清楚這部電影所代表的意識形態的意義, 得先從17世紀, 工業革命爆發說起了。

在工業革命爆發前, 今天人們所說的“道德評價”可不是單純的道德評價, 是真真正正可以影響人們生活的“律法”。

比如今天衣著暴露的女性, 就算有人看不慣, 頂多腹誹罵幾句, 可是在工業革命前, 很有可能被認為具有“誘惑力”而被認定為女巫,

被任意加以摧殘與折磨、投河淹死或處以火刑。

宗教的影響力輻射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工業革命以前, 如果一個人被評價為“道德淪喪”, 那么, 他很可能不僅會聲名狼藉, 而且會丟掉自己的性命。

工業革命的爆發改變了這一切, 宗教的影響力逐漸退出了公共生活領域, 成為了私人道德約束。

而宗教影響力的衰退為人們公共生活松綁的同時, 也讓另一部分人產生了“道德焦慮”, 他們認為道德失范后果嚴重, 雖然宗教和道德不再具有強制性, 但是這批人認為自己有義務和責任重塑道德, 甚至他們希望在工業革命以后, 重新恢復“道德”在中世紀的權威地位, 所以19世紀開始, 歐洲各國都有類似“純潔運動”、同性戀從中世紀道德敗壞變成了刑事犯罪。

而工業革命另一個影響就是減少了“集體”對個人的束縛, 不管這個“集體”是指的家庭、家族、宗教團體乃至國家。 以文人為例, 在18世紀末以前, 一個文人幾乎不可能通過寫作來維持自己生活的, 即使大名鼎鼎的莫里哀, 他寫了一輩子劇本, 可最后算賬, 還是賠了, 所以他一生也沒有離開法國國王的資助。

但是工業革命后, 首先在英國, 產生了最早的中產階級, 龐大的識字人群催生了發達的報紙行業, 而文人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靠自己一桿筆活著了, 自己可以不用依靠任何人了。

所以無論從道德層面還是物質層面, 工業革命后的世界, 道德和集體的力量在削弱, 人類靠個體力量存活逐漸成為可能;這直接催生了兩種截然相反,

但又一體兩面的意識形態, 這就是保守主義意識形態和進步主義意識形態, 再簡單粗暴的說, 就是珍視家庭、愛情和道德的右派和批判家庭、愛情和道德的左派。

對于保守主義者來說, 一個體面人, 就應該珍視家庭、愛情和道德, 一個連自己家庭和妻子都不珍視的人, 能值得信任嗎?

而在進步主義者看來, 保守主義不管嘴巴上說的多天花亂墜, 但是社會實際情況就是揭穿了保守主義者偽善的面具, 珍視婚姻?19世紀英國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沒辦法結婚, 而不能結婚的原因是她們找不到門當戶對, 在財產上可以匹配自己的丈夫;英國當時絕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夫妻相差15—20歲, 因為一個體面的紳士必須先有一筆豐厚的穩定的年金,

做生意?做生意風險太大, 有破產的可能性, 所以要等到這個紳士40來歲, 結束了自己生意, 購買了穩定的國家債券, 靠年金生活, 這才能保障家庭的幸福, 這樣才能考慮結婚。

而對于這位體面的40歲紳士, 奮斗了小二十年, 終于可以享受生活喘口氣了, 為什么自己要找一個年紀相當的同齡老女人?當然想找一個20歲左右的小姑娘, 以補償自己多年的辛苦。

在進步主義者看來, 這種所謂體面的婚姻就是建立在赤裸裸金錢交易基礎上的, 恩格斯就認定資產階級的婚姻就是隱性的“prostitution”, 有什么可以值得尊重的?

但是保守主義者的主張也沒有錯,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愛,

又怎么能相信這樣的人可以愛全世界呢?

保守主義與進步主義之爭, 貫穿了工業革命后的整個人類社會方方面面, 從廚子做飯到公知互噴, 電影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行業, 自然更是充滿了意識形態之爭。

那么, 怎么區分保守主義導演和進步主義的導演呢?

高曉松曾經簡單粗暴總結過, 右派導演, 重視家庭、婚姻和道德, 左派導演, 解構家庭婚姻和道德。


《小偷家族》劇照

哈哈, 我寫了這么多, 終于要說到是枝裕和與他的《小偷家族》了。

在日本電影導演里, 小津安二郎是公認的珍視家庭和傳統的保守主義導演, 小津安二郎自己也曾經說過“戰后的社會不干凈, 混亂骯臟, 我討厭這些, 但這是現實。 與此同時, 也有謙虛、美麗而潔凈綻放的生命, 這也是現實,不能同時看到這兩方面就不配稱為導演,因此,描寫的方式也有兩種,例如泥中之蓮……”。哀嘆道德淪喪和感嘆道德的閃光,這正是保守主義導演的特質。

在《小偷家族》以前,我一直認為是枝裕和也是一個典型的右派導演,都不說《步履不停》,即使是批判性質的《無人知曉》,其實也屬于“愛之深,責之切”范疇,正因為對社會依然抱有信心,所以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希望這個社會能因此變得更好。

所以,每當影評人說是枝裕和是新時代的“小津”時,我其實是同意的,一直到這部《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的劇情很簡單,講述的是一個東京邊緣人群六口之家的生活,他們雖然生活艱難,雖然生活中充滿偷竊和出賣色相,但是他們彼此關心,真誠的為彼此著想,雖然他們其實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而作為對比,這六口人真正具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對他們卻不聞不問的故事。風格,依然是是枝裕和傳統風格:“表面平淡無波,內里驚濤駭浪”。

但是在意識形態層面,是枝裕和的改變堪稱劇烈,完全是轉了180°的彎,這完全是一部無政府主義佳作,對保守主義的家庭觀和道德觀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是枝裕和在電影里提出了一個辛辣的問題:家人之間的羈絆究竟來自血緣還是來自情感?如果來自血緣,為什么親生父母,親生子女對自己的孩子和母親不聞不問,完全當他們不存在?

如果說家人之間的羈絆只因為情感,那么以血緣為基礎的現代家庭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種辛辣,在日本電影里是很少見的,因為只有廣泛批判過資本主義家庭觀和價值觀的左翼陣營國家才會常見這種思考方式;比如我們,大家經常可以在網絡上看到“難道只有我覺得親戚很坑人嗎?”、“朋友兄弟比家人更靠得住,同意的請舉手”類似的話題,而這種話題就是一種反資本主義家庭觀的意識形態的體現,保守主義認為現代家庭基石的血緣關系,在左翼看來,是可笑的,令人作嘔的。

《小偷家族》電影細節上處處體現了這種“超血緣”的關系所產生的情感羈絆的牢固,幾乎就是“難道只有我覺得親戚很坑人嗎?”、“朋友兄弟比家人更靠得住,同意的請舉手”類似話題的電影體現。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系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批評資產階級家庭的這段話,大家完全可以當做是《小偷家族》的觀影指南。


導演是枝裕和

雖然我一貫反對寫影評時劇透,但是我還是忍不住要劇透一小段,就一小段,這一小段按照周星馳先生的話說“充滿了對這個社會的控訴”。

當警察質詢妻子信代,說她私自掩埋奶奶尸體犯了“尸體遺棄罪”時;信代憤怒的指出,是這個社會遺棄了這個老人,反而是她把奶奶“撿回來”,給了她關心和愛。

總而言之,是枝裕和在這部《小偷家族》里所展現出來意識形態方面的轉變是令人驚訝的,目前不知道是是枝裕和真正在思想史“左轉”了,還是為了迎合戛納電影節,為了拿獎而故意這么拍,因為看他訪談里,他專門提到中國電影已經在歐洲拿了很多獎,而日本電影落后了。

所以不排除是枝裕和為了在世界左翼大本營法國拿獎,故意拍一部左翼電影的可能性;但是無論如何,《小偷家族》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左翼佳作。

這也是現實,不能同時看到這兩方面就不配稱為導演,因此,描寫的方式也有兩種,例如泥中之蓮……”。哀嘆道德淪喪和感嘆道德的閃光,這正是保守主義導演的特質。

在《小偷家族》以前,我一直認為是枝裕和也是一個典型的右派導演,都不說《步履不停》,即使是批判性質的《無人知曉》,其實也屬于“愛之深,責之切”范疇,正因為對社會依然抱有信心,所以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希望這個社會能因此變得更好。

所以,每當影評人說是枝裕和是新時代的“小津”時,我其實是同意的,一直到這部《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的劇情很簡單,講述的是一個東京邊緣人群六口之家的生活,他們雖然生活艱難,雖然生活中充滿偷竊和出賣色相,但是他們彼此關心,真誠的為彼此著想,雖然他們其實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而作為對比,這六口人真正具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對他們卻不聞不問的故事。風格,依然是是枝裕和傳統風格:“表面平淡無波,內里驚濤駭浪”。

但是在意識形態層面,是枝裕和的改變堪稱劇烈,完全是轉了180°的彎,這完全是一部無政府主義佳作,對保守主義的家庭觀和道德觀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是枝裕和在電影里提出了一個辛辣的問題:家人之間的羈絆究竟來自血緣還是來自情感?如果來自血緣,為什么親生父母,親生子女對自己的孩子和母親不聞不問,完全當他們不存在?

如果說家人之間的羈絆只因為情感,那么以血緣為基礎的現代家庭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種辛辣,在日本電影里是很少見的,因為只有廣泛批判過資本主義家庭觀和價值觀的左翼陣營國家才會常見這種思考方式;比如我們,大家經常可以在網絡上看到“難道只有我覺得親戚很坑人嗎?”、“朋友兄弟比家人更靠得住,同意的請舉手”類似的話題,而這種話題就是一種反資本主義家庭觀的意識形態的體現,保守主義認為現代家庭基石的血緣關系,在左翼看來,是可笑的,令人作嘔的。

《小偷家族》電影細節上處處體現了這種“超血緣”的關系所產生的情感羈絆的牢固,幾乎就是“難道只有我覺得親戚很坑人嗎?”、“朋友兄弟比家人更靠得住,同意的請舉手”類似話題的電影體現。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系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批評資產階級家庭的這段話,大家完全可以當做是《小偷家族》的觀影指南。


導演是枝裕和

雖然我一貫反對寫影評時劇透,但是我還是忍不住要劇透一小段,就一小段,這一小段按照周星馳先生的話說“充滿了對這個社會的控訴”。

當警察質詢妻子信代,說她私自掩埋奶奶尸體犯了“尸體遺棄罪”時;信代憤怒的指出,是這個社會遺棄了這個老人,反而是她把奶奶“撿回來”,給了她關心和愛。

總而言之,是枝裕和在這部《小偷家族》里所展現出來意識形態方面的轉變是令人驚訝的,目前不知道是是枝裕和真正在思想史“左轉”了,還是為了迎合戛納電影節,為了拿獎而故意這么拍,因為看他訪談里,他專門提到中國電影已經在歐洲拿了很多獎,而日本電影落后了。

所以不排除是枝裕和為了在世界左翼大本營法國拿獎,故意拍一部左翼電影的可能性;但是無論如何,《小偷家族》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左翼佳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