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秋:秋膘怎么贴?

桃李國學苑, 詩意的棲居

立秋:秋膘怎么貼?

立秋真是一個好節氣。 此話怎講?立秋的到來預示著天要轉涼, 這對于飽受酷暑蒸烤了兩個多月的人們來說一定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人們對立秋的喜愛從唐朝就開始了, 晚唐詩僧齊己都在詩里說“苦熱恨無行腳處, 微涼喜到立秋時”(《城中晚夏思山》), 宋代怕熱的蘇轍也說“伏中苦熱焦皮骨, 秋后清風濯肺肝”(《立秋后》)。 天轉涼, 瓜果熟, 夏天流失的胃口漸漸回復, 貼秋膘這項令人精神振奮的活動可以開始了!那么, 古人立秋是怎么吃的呢?

吳中人興吃鱸魚

《世說新語》和《晉書》都寫了同一個吃鱸魚的故事,

說西晉有個讀書人叫張翰, 字季鷹, 大家都叫他張季鷹, 他是吳郡人, 據說還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后人, 故事發生的時候他人在洛陽, 在齊王司馬冏旗下干活, 擔任一個叫東曹掾的官。 立秋過, 洛陽城里翻起秋風, 張翰想起了家里立秋時候常吃的莼菜羹和鱸魚膾, 這鱸魚是有多好吃?看他自己寫的詩就知道了:“秋風起兮木葉飛, 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 恨難禁兮仰天悲。 ”(《思吳江歌》)這一想, 越想越饞, 越饞越不是滋味, 饞貓上了頭什么都不顧了, 丟下一句“人生貴得適意爾, 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 騎馬回家吃魚去了。 后來齊王造反兵敗, 人們說吃魚或許只是張翰避禍的理由,
彰顯個性的同時保全了自己, 可謂“見機”(洞察事物的苗頭)。 鱸魚膾是道什么菜呢?就是鱸魚的生魚片, 不管張翰回家的真實理由是什么, 鱸魚片經過這么一件事, 可以說是名滿天下了。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 在洛, 見秋風起, 因思吳中莼菜羹、鱸魚膾, 曰:“人生貴得適意爾, 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俄而齊王敗, 時人皆謂見機。

開封人興吃瓜果

北宋有一個叫孟元老的人, 南渡后懷念北宋都城東京(也就是現在的開封)的種種風物, 寫了懷念東京風俗人情的《東京夢華錄》, 其間對于東京人在吃上的花樣和講究, 記載得極為詳細, 可以說是北宋食物究極寶典了, 那么在《東京夢華錄》里, 北宋人立秋興什么吃法呢?立秋時候,

東京附近的瓜、果、棗、梨都熟了, 東京附近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棗了, 立秋棗的種類豐富、口感好, 靈棗、牙棗、青州棗、亳州棗, 只要你愿意吃, 總有一種合口味。

《東京夢華錄》(卷八)

立秋日, 滿街賣楸葉, 婦女兒童輩, 皆剪成花樣戴之。 是月, 瓜果梨棗方盛, 京師棗有數品:靈棗、牙棗、青州棗, 亳州棗。 雞頭上市, 則梁門里李和家最盛。

北方花樣繁多的社飯

在北宋的都城東京, 吃瓜吃果吃棗子, 那還只能算是開胃菜, 立秋之后的重頭戲是家家戶戶可以開始辦秋社了。 我們講“貼秋膘”, 瓜果最多只能算開胃小食, 要貼膘, 不來肉怎么能行呢?果然, 在北宋帝都生活的人們在秋社上紛紛拿出進補絕活, 要論豐盛, 貴族的社飯當仁不讓,

飯上的花樣比今天還厲害, 現代人做飯講花樣, 最多就是“八寶飯”了, 放八樣, 還都是豆類, 東京的貴族怎么做呢?豬肉、羊肉、鴨肉, 各種肉放不停, 肉的部位也花樣頻出, 腰子、肚、肺, 怎么豐富怎么來, 配上奶制品、瓜、姜等等調味, 食材切成片鋪在飯上, 色香味皆備, 端給客人, 怎能不主客盡歡?

《東京夢華錄》(卷八)

八月秋社, 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貴戚。 宮院以豬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鴨餅、瓜姜之屬, 切作棋子片樣, 滋味調和, 鋪于飯上, 謂之“社飯”, 請客供養。 人家婦女皆歸外家, 晚歸, 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蘆兒、棗兒為遺, 俗云宜良外甥。 市學先生預斂諸生錢作社會, 以至雇倩、只應、白席、歌唱之人。 歸時各攜花籃、果實、食物、社糕而散。 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