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答题卡掉包”事件:惊天丑闻还是熊孩子“自导自演”的闹剧?

“答題卡掉包”事件:驚天丑聞還是

熊孩子“自導自演”的鬧劇?

近日, 一篇《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調包, 紀委介入檢察官實名舉報》的自媒體文章, 在朋友圈瘋轉:4名來自鄭州、洛陽、周口等城市的家長表示, 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數與以往成績、高考后估分嚴重不符;他們懷疑孩子的答題卡被人調了包, 并向紀檢監察部門實名舉報河南省高考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內外勾結”。 (8月7日, 新京報)

自從有科舉考試以來, 舞弊問題就如影隨形。 但無論是古代的科舉考試, 還是現在的高考,

作弊的方式無外乎泄題、替考、抄襲等套路, 最隱秘的是買通考官, 在試卷上做特殊標記。 比如清朝康熙年間的辛卯科場案, 有人買通副主考官趙晉, 約定在答卷上藏“其實有”三個字, 看到之后就點為舉人。

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 挖空心思通過高科技手段抄襲替考的時有聽聞, 但掉包答題卡的做法卻聞所未聞。 在網上閱卷時代, 每張答題卡都粘貼著唯一的條形碼, 考場與考務辦公室, 全程有視頻監視, 收卷核對之后馬上密封, 直到統一掃描時才能打開。 掃描完畢, 計算機又把題目分割, 老師進行評閱時, 只能見到自己所閱的小題, 根本不可能知道是誰的試卷。

換言之, 如果真的是被掉包, 那基本上只能發生在掃描環節。

雖然掃描環節是整個考試評閱過程中最不為外界所知曉的, 但也應該有嚴格的密封流程, 理應在有效監控之下掃描, 很難想象其中竟然會存在上下其手涂涂改改的空間。 如果確有其事, 誰又有如此神通一手遮天?

對于這樣的匪夷所思之事, 公眾紛紛用“聳人聽聞”“膽大包天”之類的字眼表達自己的震撼和難以置信。 但根據現有的報道, 來自4個不同城市的4家孩子, 高考分數與以往成績、高考后估分都嚴重不符, 而且是自估五六百分, 結果卻只有兩三百分。 如果不是孩子“惡作劇”, 或者因某些特殊原因導致在考場“崩潰”, 這種“腰斬”幾乎絕無可能。

雖然學生估分的相對“樂觀”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再往“高處”想, 高估五六十分就算到頂了。

即便是答題卡填涂出現問題, 那也只限于選擇題, 絕不至于如此“崩盤”。 如果是考試發揮失誤, 通常下降五六十分, 也已經是極限了……按常理揆度, 放榜成績與考后估分相差如此懸殊, 怎能不令人懷疑其中藏有貓膩?更何況, 據家長們反映, 不僅姓名、考生號上留有修改痕跡, 答題卡上的條形碼也不一致, 4張答題卡上的二維碼呈現出3種不同圖案, 甚至連作文題目也不一樣。 如果屬實, 怎能讓人相信沒有問題?難不成是孩子們統一撒了一個彌天大謊?

從高考命題到閱卷, 都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和監控, 想查清事情的真相應該不難。 高考關乎孩子的前途命運, 必須給出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如果真的是被掉包了,

不僅是開了高考作弊史的先河, 更需要嚴肅依法追責和給予孩子適當的彌補。 即便是孩子們“自導自演”了一出鬧劇, 那也應該籍此契機切實推進試卷公開制度的建立。

每年中高考之后, 都不乏有學生懷疑自己的成績存在問題, 很想查查試卷, 一看究竟。 但囿于諸多考量, 學生查分根本不讓看試卷, 只是把各題得分再相加一次看看總分是否有錯而已。 很多人雖然心有不甘, 但也無可奈何。 在大力倡導透明化的當下, 用公開來回應爭議漸成共識。 隨著科技的發展, 試卷公開的技術條件理應不是問題, 即便考慮到主觀題容易糾纏不清, 客觀題完全可以對考生公開。

希望“答題卡掉包”事件只是一場烏龍, 更希望有關部門迅速給出一個真實的調查交代,

并以個案為契機, 大力推進試卷公開。

作者:

“晚上八點”主筆

國內知名教育評論員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