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秋时节,祝你安好!蕲春早晨

艾都山泉有點

漕河送水:7231881

七月節, 春為生, 熟為秋

秋, 揪也, 物于此而揪斂也

一葉鏗然, 蘭秋已至

中國節氣|立秋

2018年立秋時間:8月7日 21時30分34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從文字角度來看,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 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一候涼風至

"涼風繞曲房, 寒蟬鳴高柳"。 立秋過后, 刮風時人們會感覺涼爽, 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 俗話說“早立秋涼颼颼, 晚立秋熱死牛。 ”

意思是, 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 則天氣涼爽, 立秋時間在下午以后,

就會熱上一陣。

二候白露生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清涼風來, 露珠晶瑩變白, 白是秋之標識。 立秋后, 在清晨時分會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 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 故名。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 秋屬金, 金色白, 故以白形容秋露。

三候寒蟬鳴

曹植的“秋風發微涼, 寒蟬鳴我側”說明了立秋時, 蟬先感覺到了寒意, 知道生命即將完盡, 不停的哀鳴。 正所謂碧樹未搖落, 寒蟬已悲鳴。

梧桐葉落

“梧桐一葉落, 天下盡知秋。 ”到了立秋時節, 梧桐樹必然落葉。 夏去秋來, 蒸籠的暑氣從立秋這一天開始慢慢散去。 這樣的時節不妨端起相機, 到曾經山花爛漫的林間尋一大片梧桐樹的領地, 用她們的姿態記錄這個秋天最初的涼意。

月華滿地

立秋時節, 月朗清輝, 最是相思無眠。 靜靜月夜,密密的星云如同撒了一把珍珠,鑲嵌在絲絨藍般的蒼穹,一泄溫柔輕蒙的銀光,幾片朦朧的游云,一彎新月在天邊。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 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 因為人到夏天, 本就沒有什么胃口, 飯食清淡簡單, 兩三個月下來, 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秋風一起, 胃口大開, 想吃點好的, 增加一點營養, 補償夏天的損失, 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啃秋瓜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 稱“咬秋”, 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 時逢立秋, 將其咬住。 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 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食秋桃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 每人一個, 吃完把核留起來。 等到除夕這天, 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 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薄衣御寒

我國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導“薄衣御寒”的養生法。 實踐證明, 這種主張“秋凍”的方法, 既順應了自然氣候的需要, 又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預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具體做法是, 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馬添衣加褲, 而應該盡可能晚一點增衣。

滋養潤燥

秋季氣候干燥, 夜晚雖然涼爽, 但白天氣溫仍較高, 易出現口干唇焦等“秋燥癥”, 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 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 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中國節氣 | 立秋

立秋, 七月節

暑去涼來, 晨起白露

一葉知秋, 寒蟬凄切

霜月一輪, 流螢幾點

荷花殘, 蓮子生

青山點硃, 阡陌留香

待夜涼人散, 燈火闌珊處

明月如霜, 佳音如夢

萬重青山秋生起

一鐮勾月入江中

立秋時節, 祝你安好

立秋的天空, 高遠, 湛藍;立秋的清風, 清爽, 愜意;立秋的白云, 飄逸, 自在。 立秋的溪流, 歡暢, 清澈;立秋的祝福, 美好, 純真。

陳蓉暉 - 秋來秋去

來自太湖之南

00:00

04:57

一夕之間, 季節轉換了冷暖。

心事還停留在盛夏的夜里輾轉,

眼前已是一派初秋景象。

秋天, 是一個思念的季節

想問候一聲遠方的朋友

送去一份深藏已久的關心



朋友, 雖然我們不常聯系

但, 我一直牽掛著你

時間沖散了我們的青春和激情

卻帶不走往日的真情

朋友, 雖然我們不常相見

但你的音容笑貌卻不曾淡去

偶爾一條微信、一個電話

就已經足夠溫暖你我的心


朋友, 不管你在做什么

有多忙碌, 都要照顧好自己

如果疲累了, 要懂得放慢腳步

注意休息, 保養好身體

健康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氣。



朋友, 如果你感到孤獨

就想想我這個老朋友

即使不在你的身邊

我也一直支持你、惦念你

無論遇到什么事,

都別忘了還有一個人

在背后默默祝福你

日子越長, 情誼越深

距離雖遠, 心有彼此

四季輪回, 轉眼又是一秋

借這條微信, 祝你

開心快樂, 幸福安康

立秋養生, 吃這幾種食物最養人

今天15時40分, 立秋。 暑去涼來, 禾谷成熟,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到了立秋, 梧桐樹開始落葉, 因此有成語“落葉知秋”。

立秋,只是進入名義上的秋天

氣象學以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按這個標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北方立秋后可能溫差增大,天氣變得比較涼爽。但南方立秋后往往“秋老虎”橫行,直到9月下旬的秋分節氣,天氣才會涼快下來。

而今年立秋正處于“三伏天”里的“中伏”,小伙伴們要注意提防“秋老虎”發威哦。

“啃秋”送夏日

我國民間有立秋之日吃西瓜、吃秋桃等“啃秋”“咬秋”習俗,意在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咬”住立秋,迎接涼爽秋季。明天,記得買個大西瓜回家,全家一起啃啃秋,降降暑!

“貼秋膘”要適度,小心變“秋胖”

立秋傳統習俗:貼秋膘!古代,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瘦了就需要“補”,辦法就是“以肉貼膘”。這一天,人們會吃燉肉、紅燜肉等。

然而,“貼秋膘”要注意營養均衡。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不妨先補充一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若貼補過分,運動不足,還易導致“秋胖”哦!

立秋養生,吃這幾種食物最養人

立秋后空氣干燥,人容易煩躁不安,小布為你盤點立秋后的最佳食物,教你“吃”出一整個秋天的健康!

黃綠色蔬果

夏天人們所吃蔬果以瓜豆為主,胡蘿卜素含量較低。秋季來臨之時,人體內維生素A儲備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至冬春季節易發生視力下降、眼睛干澀等問題。因此要多吃南瓜、胡蘿卜、西紅柿等橙黃色蔬菜。

此外,瓜豆類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低,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補充維生素C很有必要,如芥藍、菠菜、綠菜花等。

發酵食品

夏天人們常吃寒涼食物,腸胃的消化功能較弱。因此秋天應適當多吃營養豐富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發酵食品。

主食可選發面餅、饅頭等發酵面制品,尤其是雜面發糕,粗細糧搭配營養更高。副食則可多食一些豆類發酵制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等食物,及奶類發酵制成的酸奶等食物。

各種薯類

秋季是薯類出產的旺季。薯類食品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有助于強生健體,作為主食食用,有利于預防肥胖和多種慢性病。

將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作為精白米面的替換品,是非常好的養生措施。

此外,還有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杏仁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夠潤肺、止咳和滑腸;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等等,都是立秋后的滋補佳品。

來源:人民日報、央視新聞

立秋,只是進入名義上的秋天

氣象學以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按這個標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北方立秋后可能溫差增大,天氣變得比較涼爽。但南方立秋后往往“秋老虎”橫行,直到9月下旬的秋分節氣,天氣才會涼快下來。

而今年立秋正處于“三伏天”里的“中伏”,小伙伴們要注意提防“秋老虎”發威哦。

“啃秋”送夏日

我國民間有立秋之日吃西瓜、吃秋桃等“啃秋”“咬秋”習俗,意在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咬”住立秋,迎接涼爽秋季。明天,記得買個大西瓜回家,全家一起啃啃秋,降降暑!

“貼秋膘”要適度,小心變“秋胖”

立秋傳統習俗:貼秋膘!古代,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瘦了就需要“補”,辦法就是“以肉貼膘”。這一天,人們會吃燉肉、紅燜肉等。

然而,“貼秋膘”要注意營養均衡。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不妨先補充一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若貼補過分,運動不足,還易導致“秋胖”哦!

立秋養生,吃這幾種食物最養人

立秋后空氣干燥,人容易煩躁不安,小布為你盤點立秋后的最佳食物,教你“吃”出一整個秋天的健康!

黃綠色蔬果

夏天人們所吃蔬果以瓜豆為主,胡蘿卜素含量較低。秋季來臨之時,人體內維生素A儲備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至冬春季節易發生視力下降、眼睛干澀等問題。因此要多吃南瓜、胡蘿卜、西紅柿等橙黃色蔬菜。

此外,瓜豆類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低,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補充維生素C很有必要,如芥藍、菠菜、綠菜花等。

發酵食品

夏天人們常吃寒涼食物,腸胃的消化功能較弱。因此秋天應適當多吃營養豐富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發酵食品。

主食可選發面餅、饅頭等發酵面制品,尤其是雜面發糕,粗細糧搭配營養更高。副食則可多食一些豆類發酵制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等食物,及奶類發酵制成的酸奶等食物。

各種薯類

秋季是薯類出產的旺季。薯類食品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有助于強生健體,作為主食食用,有利于預防肥胖和多種慢性病。

將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作為精白米面的替換品,是非常好的養生措施。

此外,還有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杏仁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夠潤肺、止咳和滑腸;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等等,都是立秋后的滋補佳品。

來源:人民日報、央視新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