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刘家人都是戏精毕业,但刘邦刘秀刘备都比不过这位装懦弱的刘玄

光榮與艱辛——努力中興漢光武(13)

主筆:江湖閑樂生

新莽地黃三年(公元22年), 舂陵劉漢宗室在劉縯劉秀兄弟的領導下起兵反莽, 他們聯合綠林農民軍, 攻城略地, 接連取得沘水大捷與淯陽大勝, 聲威大震, 劉縯也一躍成為全國造反界的政治明星, 天下的流民豪強蜂擁而至, 前來南陽投靠劉縯。 不及十日, 漢軍人數就增加了十余萬之眾。

然而正在如此大好局面之下, 劉縯卻又干了一件錯事, 一件很大很大的錯事。

這世上有的錯可以改, 且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但有的錯是改不了的, 只要干了就永遠無法挽回,

劉縯干的就是這種錯事。

他, 竟在最紅最紅的時候, 既未明確自己的領導權, 卻又鋒芒畢露——他這種名實不符, 最終將他自己逼上了絕路。

我個人猜測, 他大概是想等打下宛城, 有了穩固的基業與更大的戰功之后再行稱王稱帝, 這也不能說有錯, 但問題是:他既已決定要等, 卻又太明顯的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這樣當然會引起別人的警覺, 沖上來跟他搶。 因為這權力可是個不得了的東西, 所謂先下手為強, 后下手遭殃, 不下手肯定死光光。

而這個別人, 正是綠林軍中最不安分的一幫少壯派將領, 他們并不甘心受制于人, 他們想要做自己的主人。

公元前23年二月初一, 也就是距劉縯淯陽大捷僅一個月后, 由綠林軍新市兵將領朱鮪首倡,

平林兵首領陳牧、下江兵首領張卬同謀, 欲擁立舂陵宗室、時任綠林軍更始將軍的劉玄為帝, 而且連司儀、祭壇都準備好了, 這才派人將劉縯從前線召回, 宣布了他們早已謀定的決議, 你是同意呢還是同意呢還是同意呢?

劉玄, 字圣公, 乃劉縯、劉秀的族兄, 之前因弟弟劉騫被人所殺, 而結賓客欲報仇, 卻又因賓客犯法而被牽連, 乃隨便找了具血肉模糊的尸體送到官府, 以詐死逃匿, 從此便流亡江湖, 落草綠林。 看來, 劉玄也是個極具豪俠氣的血性男兒、江湖好漢, 所以才能被綠林公推為帝。

而劉縯對于綠林軍的突然決議根本沒有準備, 他萬萬沒有想到, 這些前幾天還自由主義泛濫的草寇, 會突然生出如此濃重的皇權思想出來,

生出來也就罷了, 偏偏還不選他, 非要選另外一個劉姓宗室做皇帝, 這一計悶棍實在太狠了。

對呀, 為什么是劉玄呢?這個人既比不得劉縯有首義之功, 也沒有劉縯威望高名氣大, 更沒有劉縯能力強會打仗, 為什么選他?這沒道理啊。

道理很簡單, 兩個字, 權力。 權力才是硬道理。

原來, 隨著起義軍力量的不斷壯大, 綠林好漢們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了, 他們現在不僅要奪利, 而且還想爭權了。 劉縯這家伙, 生性倨傲, 盛氣凌人, 治軍又嚴, 約束極多, 非我一伙也, 所以要奪他的權, 但怎么奪呢?劉玄這個人的身份最可大做文章, 他既是劉漢宗室子弟, 也是綠林好漢, 雙方都可接受, 遭反對的程度不會太強。 更重要的是, 劉玄沒有深厚扎實的政治根基,

他上臺后必會確保那一幫擁立他的綠林將帥的地位, 這樣一來, 漢軍的整個權力系統, 就會形成一個新的平衡。 簡單來講, 綠林人就是要先下手為強, 在革命果實即將成熟之際, 先在樹下搶占一席之地。


圖:舂陵宗室世系圖

當流民集團解決了吃飯問題, 欲無止境, 就會很自然的冒出權力意識, 進而生出了政治頭腦。 政治就是互相利用, 劉氏豪族可以利用農民軍, 農民軍當然也可以利用劉氏豪族, 這又是劉縯萬萬沒有想到的。

當然, 面對綠林的突然決議, 如果劉縯死不就范, 那對方也是沒轍的。 因為綠林軍中的新市兵與平林兵雖然都擁護劉玄, 但舂陵宗室、南陽豪杰以及下江兵首領王常, 都還是站在劉縯這邊。

如果實在談不成, 劉縯大不了拉桿子另起爐灶, 大家從此散伙便是。

但劉縯最終沒有選擇這條路, 竟然老老實實向綠林軍就范了, 因為散伙的風險太大, 一怕被莽軍各個擊破;二怕對方造謠說他貪戀皇位不顧大局, 偏偏劉縯又是個頂愛面子的人, 最怕政治上被人抹黑。 所以一時無所適從, 愣在當場。

當然, 劉縯也不愿就這么輕易認輸, 他沉吟了一會兒, 竟開始跟綠林好漢們討價還價想打一個折扣:以王莽尚強、功業不顯、赤眉未必肯服為由, 提議劉玄暫且稱王。

說實話, 劉縯此言在戰略上是很有見地的, 與山東的赤眉、河北的銅馬相比, 舂陵綠林聯軍在這三大起義軍中并不算強大, 若在此時稱帝, 則必被槍打出頭鳥, 引來莽軍的集火,這與被稱為造反金律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大為相悖。

中立派的綠林將領王匡、馬武等人聽罷,也覺得劉縯所言很有道理,這么早稱帝確實弊端不少,便想不如就這么算了,雙方各退一步。但就在這時,下江兵首領張卬忽然把腰上佩劍“刷“的一下拔了出來,重重的敲在地上,火星四濺,大喊:“稱天公尚可,稱天子何謂不可!”接著又揮劍怒喝道:“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今天你就是把道理說到天上去也沒用,反正就是要立劉玄,不立不行,老子說了算!

在綠林系統中,以王常、張卬為首的下江兵一直都是偏向劉縯這邊,沒想到關鍵時刻張卬竟跟王常對著干了,這下其他綠林好漢膽氣力壯,紛紛都拔出劍來,群情洶洶,一言不合恐怕就要火并;劉縯的支持者見狀都不敢再說話了,劉縯也一時不知所措。

說到底,劉縯不夠狠,劉縯的支持者也不夠狠,是膽力不足,又顧慮太多,珍惜羽毛,所以一看到別人亮刀子就軟了,況且劉玄雖然是綠林人,同時也是劉家人,自家兄弟鬧翻了不好看。反之綠林好漢們則沒有那么多的顧慮,這就是流氓無產者的優勢,他們不怕鬧翻,也可以不講團結,甚至可以不講理,至于名聲好壞更是沒有關系,只有達到目的才是硬道理。

結果,為了反莽斗爭的各方團結與最終勝利,劉縯只得做出了最大的妥協與讓步,畢竟綠林軍人數比舂陵劉氏與南陽豪杰多,形勢比人強,沒有辦法。

或許還有一種因素,就是劉縯心中另有后路。俗話說的好,笑到最后,笑的最美。自古以來,犯天下之險以首事,未有不先自敗者也!當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陳勝最先稱王,可死的也最快。而劉玄這小子他最了解,智計權謀全不行,根本上不了臺面,不如且做忍耐,許圖機會,待其自敗,君不見高祖與項王之故事乎?

于是就在這一天,更始將軍劉玄在淯水河畔正式稱帝,宣詔大赦天下,改年為更始元年,此即歷史上所謂的更始帝。史書上說他登基時羞愧流汗、局促不安、口不能言,可是從前文所述劉秀結客為弟報仇之事來看,此人還不致膽小猥瑣如是,這明顯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政治丑化,唐人劉知幾也認為這是“作者曲筆阿時,獨成光武之美。”(《史通》卷七)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或許這一切都是戲精畢業生劉玄偽裝的。因為從劉玄后來的表現來看,此人精通權謀,城府極深,他的獠牙,正藏在他白癡的外表下,日后待他羽翼豐滿,自會竄出來噬人,到那時綠林將領才開始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一切都晚了。

言歸正傳,總之,劉玄終究是稱帝了,緊接著便是拜官封賞,分配權力蛋糕:

以德高望重的舂陵宗室老前輩劉良為國三老(相當于國師,地位最高但最無實權,也就是享受老干部最高待遇吧);

綠林軍創始人、新市兵老大王匡、王鳳為定國上公、成國上公,權位雖尊,卻也不主管什么實際事務。

有首倡擁立大功的新市兵將領朱鮪為大司馬,主掌漢軍兵權,為三公之首;原軍隊主帥劉縯拜為大司徒(丞相之改號),主管行政事務。有謀立大功的平林兵首領陳牧,為大司空;

平林兵首領廖湛,為執金吾大將軍(劉秀挺羨慕他);

下江兵首領王常,為廷尉大將軍;張卬,為衛尉大將軍;下江兵另一將領成丹,為水衡大將軍;

最終為劉玄報了殺弟之仇的堂兄劉賜,被拜為光祿勛;舂陵宗室嫡子劉祉,為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祭祀)將軍,襲封舂陵侯;最后劉秀也是太常,不過是副的,也就是偏將軍,跑偏兒了。

果然,綠林好漢們在更始朝廷幾乎占據了所有要職,舂陵劉氏子弟則幾乎占據了所有虛職,由于官位有限,蛋糕不夠分,其他南陽諸豪杰如鄧晨等人則最多只能去當一些偏將軍之類的小官兒,大家都感覺很郁悶。

但不管怎么說,大家總算是當上官兒了。只是更始朝廷草創,一切從簡,大家都沒官印,官也當的不太威風。好玩兒的是劉秀,他不知從哪兒撿來一個與自己官位八竿子打不著的定武侯家丞印,然后掛在身上裝逼,湊活著上朝用,他畢竟是掌管禮儀的太常,權利可以沒有,犯兒必須要有。

引來莽軍的集火,這與被稱為造反金律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大為相悖。

中立派的綠林將領王匡、馬武等人聽罷,也覺得劉縯所言很有道理,這么早稱帝確實弊端不少,便想不如就這么算了,雙方各退一步。但就在這時,下江兵首領張卬忽然把腰上佩劍“刷“的一下拔了出來,重重的敲在地上,火星四濺,大喊:“稱天公尚可,稱天子何謂不可!”接著又揮劍怒喝道:“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今天你就是把道理說到天上去也沒用,反正就是要立劉玄,不立不行,老子說了算!

在綠林系統中,以王常、張卬為首的下江兵一直都是偏向劉縯這邊,沒想到關鍵時刻張卬竟跟王常對著干了,這下其他綠林好漢膽氣力壯,紛紛都拔出劍來,群情洶洶,一言不合恐怕就要火并;劉縯的支持者見狀都不敢再說話了,劉縯也一時不知所措。

說到底,劉縯不夠狠,劉縯的支持者也不夠狠,是膽力不足,又顧慮太多,珍惜羽毛,所以一看到別人亮刀子就軟了,況且劉玄雖然是綠林人,同時也是劉家人,自家兄弟鬧翻了不好看。反之綠林好漢們則沒有那么多的顧慮,這就是流氓無產者的優勢,他們不怕鬧翻,也可以不講團結,甚至可以不講理,至于名聲好壞更是沒有關系,只有達到目的才是硬道理。

結果,為了反莽斗爭的各方團結與最終勝利,劉縯只得做出了最大的妥協與讓步,畢竟綠林軍人數比舂陵劉氏與南陽豪杰多,形勢比人強,沒有辦法。

或許還有一種因素,就是劉縯心中另有后路。俗話說的好,笑到最后,笑的最美。自古以來,犯天下之險以首事,未有不先自敗者也!當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陳勝最先稱王,可死的也最快。而劉玄這小子他最了解,智計權謀全不行,根本上不了臺面,不如且做忍耐,許圖機會,待其自敗,君不見高祖與項王之故事乎?

于是就在這一天,更始將軍劉玄在淯水河畔正式稱帝,宣詔大赦天下,改年為更始元年,此即歷史上所謂的更始帝。史書上說他登基時羞愧流汗、局促不安、口不能言,可是從前文所述劉秀結客為弟報仇之事來看,此人還不致膽小猥瑣如是,這明顯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政治丑化,唐人劉知幾也認為這是“作者曲筆阿時,獨成光武之美。”(《史通》卷七)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或許這一切都是戲精畢業生劉玄偽裝的。因為從劉玄后來的表現來看,此人精通權謀,城府極深,他的獠牙,正藏在他白癡的外表下,日后待他羽翼豐滿,自會竄出來噬人,到那時綠林將領才開始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一切都晚了。

言歸正傳,總之,劉玄終究是稱帝了,緊接著便是拜官封賞,分配權力蛋糕:

以德高望重的舂陵宗室老前輩劉良為國三老(相當于國師,地位最高但最無實權,也就是享受老干部最高待遇吧);

綠林軍創始人、新市兵老大王匡、王鳳為定國上公、成國上公,權位雖尊,卻也不主管什么實際事務。

有首倡擁立大功的新市兵將領朱鮪為大司馬,主掌漢軍兵權,為三公之首;原軍隊主帥劉縯拜為大司徒(丞相之改號),主管行政事務。有謀立大功的平林兵首領陳牧,為大司空;

平林兵首領廖湛,為執金吾大將軍(劉秀挺羨慕他);

下江兵首領王常,為廷尉大將軍;張卬,為衛尉大將軍;下江兵另一將領成丹,為水衡大將軍;

最終為劉玄報了殺弟之仇的堂兄劉賜,被拜為光祿勛;舂陵宗室嫡子劉祉,為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祭祀)將軍,襲封舂陵侯;最后劉秀也是太常,不過是副的,也就是偏將軍,跑偏兒了。

果然,綠林好漢們在更始朝廷幾乎占據了所有要職,舂陵劉氏子弟則幾乎占據了所有虛職,由于官位有限,蛋糕不夠分,其他南陽諸豪杰如鄧晨等人則最多只能去當一些偏將軍之類的小官兒,大家都感覺很郁悶。

但不管怎么說,大家總算是當上官兒了。只是更始朝廷草創,一切從簡,大家都沒官印,官也當的不太威風。好玩兒的是劉秀,他不知從哪兒撿來一個與自己官位八竿子打不著的定武侯家丞印,然后掛在身上裝逼,湊活著上朝用,他畢竟是掌管禮儀的太常,權利可以沒有,犯兒必須要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