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为什么人们常说清华北大而不是北大清华?你知道原因么?

網友一:

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 這兩所目前中國內地最好的大學, 究竟誰排第一呢?這是關于中國高等教育、關于中國大學, 目前大家最關注最感興趣、爭議最多最激烈、觀點最難統一最難讓他人接受的話題了。

看到這個題目, 我就想起我的朋友、當代大才子、中山大學古代文學博士、深圳大學中文系教授徐晉如多年前出版過的一部著作《清華第一, 北大第二》。 據說晉如君是建國以后迄今為止唯一(至少是極個別)本科在讀期間從清華轉學北大的學生, 他在這兩所學校都念過幾年書, 他應該最有發言權,

他的觀點自有其道理。 清華是中國理工科大學的最高峰、扛鼎、代表, 北大是中國人文類大學的最高峰、扛鼎、代表, 清華樸素, 北大華麗;清華低調, 北大高調;清華穩重, 北大渙散;清華務實, 北大活躍;清華理性, 北大感性;清華規范, 北大自由;清華全面, 北大專一;清華技術北大情懷――相比而言, 清華似乎更好, 但這其實只是學文科與學理科的在風格上的不同而已。

所以我個人覺得, 就像中國詩歌史上最高成就與水平的兩位――李白與杜甫一樣, 他倆無須也不該再比出個誰高誰低、誰強誰弱、誰優誰劣、誰好誰差來, 同樣, 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作為中國大學最頂尖最杰出的兩所、“泰山北斗”, 清華北大又是中國大學眾多“雙子星座”(包括復旦上交、南大東南、武大華科、中山華南理工、南開天大、西交西北大、中南湖大、重大西南等)里的“排頭兵”,

也不要再分出個誰第一誰第二了, 并駕齊驅、相得益彰吧, 只是各自的風格、側重點、特色與優勢不同罷了。

網友二:

據我所知, 在兩代以上的北京本地人口中, 北大清華的叫法要更加普遍一點;除此之外, 比較大的主流媒體, 比如央視什么的, 在前些年, 也是北大清華比較多, 這兩年才開始慢慢叫清華北大。 原因何在?

因為北京大學的出身比清華的級別高, 在北京這種比較講究傳統的地方, 很多東西還是看出身的。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 學校創辦于1898年7月3日, 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 這是什么概念呢?在此之前, 這個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大學的, 北京大學是當時最高層為了搞新政直接促成辦起來的一所大學。

再說清華, 地位就差了不知道多少檔。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 因水木清華而得名, 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 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說白了, 老美為了將來殖民利益的需要, 美其名曰“資助教育”, 就返現了一部分賠款, 搞了一個預科學校, 挑選一部分中國小孩, 到美國留學, 學成之后為美國服務。 有點類似于現在的新東方, 學洋文, 習洋務。 所以北大的創立是這個開放的標志, 洋務運動雖然失敗,

但卻是中國閉關鎖國的時代瓦解的一個重要節點, 從此之后, 中國漸漸的打開了大門;而清華的創立, 實際上是清朝時的一段屈辱的佐證, 當然它在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因為在若干年后, 被改造成了國立清華大學, 和北大并列中國Top2.。 而之后呢, 北大的地位仍然比清華高, 原因在于:北大是偏文理, 清華偏理工。 而正是因為北大匯集了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 它才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主戰場, 像陳獨秀, 李大釗, 胡適, 劉半農這些人都是北大的, 北大在20世紀上半葉可以說為了民族的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料, 這些學過歷史的都知道。

網友三:

1.時代變了, 隨著經濟建設的地位日趨重要, 對于大眾來說,

理工地位的重要性逐漸超過文理。 比如修水庫, 造機器, 核電站, 再到后來的計算機, 清華的水利系, 機械系, 工程物理系, 計算機系(以及后來的交叉信息學院)都源源不斷為國家輸送著人才。 這些學科相對來說, 見效快, 比如修了一個水電站, 核電站, 計算機什么成果, 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而北大的強勢學科則集中在文科和理科, 相對來說“見效”就慢些, 顯得不那么引人注目。 文科比較形而上, 和大眾生活并不是息息相關, 像歷史啊, 哲學啊, 而像數學之類的東西, 雖然重要, 但是也不是直接的關系。

2.基于上面的原因, 帶來的是就業形勢的變化。 80年代之后, 社會上漸漸地有了理工科找工作更容易的論調, 在此氛圍下, 理工科院校被全面拔高, 什么北郵啊,科大啊,石油大學啊,北航啊,這類大學漸漸超過了文史類學校,而清華作為它們的龍頭老大,自然就當仁不讓地成了No.1了。

網友四:

1.兩個學校的校風不一樣,導致出來的人素質不同,以至于形成了成見。

這個大家估計都耳聞目睹。清華的人給人的感覺是踏實,好相處,優秀。北大的人呢?優秀是肯定的,但是感覺更聰明,然而另一方面來講,也顯得更有個性,更加極端,說得不太好聽就是桀驁不馴,難以相處。雖然這個只是一種寬泛的描述,不能代表每個人,但是北大確實出了不少人,印證了大家的看法。

別的不說,反正我上高中的時候,好幾個老師說北大的人不愛國,再加上后來汶川地震的時候出了一個范跑跑,就是北大畢業的。還有一些怪人,比如什么賣肉屠夫,北大畢業的跑去賣肉。總之那些年經常會出這些異類人物,很多都是北大的。相比之下,清華就顯得中庸很多。

2、清華這些年的發展確實比北大要好,在國際聲譽度上,北大憑借老底,仍然還是亞洲第一的高校,但是在學科建設,資源的爭取,出國的質量,國家化等方面,清華已經甩開了北大一個身位。

現在北大清華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是理科——這個本來是北大的傳統優勢,但是清華現在想憑借工科的優勢逆襲。更何況,清華在新興領域的布局也非常超前,比如在人工智能上,有國際前沿水準的姚班,其中的學生,最差的都能拿到美國頂尖IT公司的職位,而他們中的佼佼者,則直接成為計算機科學家。

網友五:

我認為說“清華北大”的原因,主要是在百姓眼中,清華要好于北京大學的,而并非像題主所說的,北大優于清華。而且各類排名面前,清華也是排在北大前面的。

為什么在百姓眼中,清華要好于北大呢?我覺得與兩個大學的側重方向有關。雖然兩所學校都是綜合類大學,但清華偏工科,北大偏文理。而工科是注重實用性的,而說實話有些虛,而老百姓更務實,所以會感覺清華更“靠譜”。

當然老百姓的觀點僅僅局限于表面,但是從各類相對客觀的排名數據中,清華大學也是領先北京大學的。

參考國內三個版本的大學排名,武書連、校友會、網大,只有校友會把北大排在清華之上,其余兩個版本都是清華第一,北大第二。再來看國際上比較認可的四個版本大學排名,USNEWS、泰晤士、ARWU、QS,四個版本的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的排名都是在北大之上。

通過以上分析,我覺得大家叫習慣的叫“清華北大”而非“北大清華”,其實也是對兩校實力的一種排名。

什么北郵啊,科大啊,石油大學啊,北航啊,這類大學漸漸超過了文史類學校,而清華作為它們的龍頭老大,自然就當仁不讓地成了No.1了。

網友四:

1.兩個學校的校風不一樣,導致出來的人素質不同,以至于形成了成見。

這個大家估計都耳聞目睹。清華的人給人的感覺是踏實,好相處,優秀。北大的人呢?優秀是肯定的,但是感覺更聰明,然而另一方面來講,也顯得更有個性,更加極端,說得不太好聽就是桀驁不馴,難以相處。雖然這個只是一種寬泛的描述,不能代表每個人,但是北大確實出了不少人,印證了大家的看法。

別的不說,反正我上高中的時候,好幾個老師說北大的人不愛國,再加上后來汶川地震的時候出了一個范跑跑,就是北大畢業的。還有一些怪人,比如什么賣肉屠夫,北大畢業的跑去賣肉。總之那些年經常會出這些異類人物,很多都是北大的。相比之下,清華就顯得中庸很多。

2、清華這些年的發展確實比北大要好,在國際聲譽度上,北大憑借老底,仍然還是亞洲第一的高校,但是在學科建設,資源的爭取,出國的質量,國家化等方面,清華已經甩開了北大一個身位。

現在北大清華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是理科——這個本來是北大的傳統優勢,但是清華現在想憑借工科的優勢逆襲。更何況,清華在新興領域的布局也非常超前,比如在人工智能上,有國際前沿水準的姚班,其中的學生,最差的都能拿到美國頂尖IT公司的職位,而他們中的佼佼者,則直接成為計算機科學家。

網友五:

我認為說“清華北大”的原因,主要是在百姓眼中,清華要好于北京大學的,而并非像題主所說的,北大優于清華。而且各類排名面前,清華也是排在北大前面的。

為什么在百姓眼中,清華要好于北大呢?我覺得與兩個大學的側重方向有關。雖然兩所學校都是綜合類大學,但清華偏工科,北大偏文理。而工科是注重實用性的,而說實話有些虛,而老百姓更務實,所以會感覺清華更“靠譜”。

當然老百姓的觀點僅僅局限于表面,但是從各類相對客觀的排名數據中,清華大學也是領先北京大學的。

參考國內三個版本的大學排名,武書連、校友會、網大,只有校友會把北大排在清華之上,其余兩個版本都是清華第一,北大第二。再來看國際上比較認可的四個版本大學排名,USNEWS、泰晤士、ARWU、QS,四個版本的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的排名都是在北大之上。

通過以上分析,我覺得大家叫習慣的叫“清華北大”而非“北大清華”,其實也是對兩校實力的一種排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