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率骑五千,直抵穹庐,捕鱼儿海之战

明軍最可怕的對手王保保于1375 年(洪武八年, 宣光五年)在蒙古草原撒手人寰, 而王保保手下的名將賀宗哲也在風云變幻的日子里下落不明。

王保保死后, 軍中最具聲望的是他的弟弟脫因帖木兒。 脫因帖木兒統率著那支由察罕帖木兒一手締造的軍隊, 繼續保衛著北元小朝廷。 不過, 北元軍引以為豪的鐵騎不再具備往日的風采, 原因是后勤補給能力一日不如一日。 蒙古本地的冶鐵業規模有限, 非常依賴從外地輸入的鐵器, 然而明朝嚴禁鐵制品輸出塞外, 這導致北元只能和西域等邊陲地區的商人進行貿易,

由于路途遙遠, 僅能起到杯水車薪的作用。 北元軍戰損與自然消耗的鐵制軍械得不到及時的補充, 不但鐵甲越來越少, 連不少鐵箭的箭頭也改用動物的骨骼制造, 戰斗力大減。

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 明軍的優勢日益明顯。 然而“爛船還有三斤釘”, 脫因帖木兒與他的哥哥一樣, 即使身處逆境也琢磨著如何反擊。

明朝在西北、西南與東北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孤立了北元在塞外日削月割的地盤, 也為奪取元明戰爭的全面勝利鋪平了道路。 1387 年(洪武二十年, 天元九年) 九月, 再接再厲的朱元璋任命藍玉為大將軍, 唐勝宗、郭英為左、右副將軍, 率領十五萬大軍出塞, 作戰目的是徹底殲滅北元小朝廷。 第二年年初, 明軍前線統帥部獲得了重要的情報,

知道北元小朝廷游牧到喀爾喀河、貝爾湖、克魯倫河一帶。 機不可失, 藍玉在同年三月親率大軍由大寧(今內蒙古寧城一帶)進至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北), 一路搜索前進, 終于把目標鎖定在一個名叫“捕魚兒海”的地方。 所謂的“捕魚兒海”, 即是貝爾湖的古名。 當初元太祖成吉思汗按照蒙古游牧貴族的傳統分封親族時, 將兀魯灰河等地(相當于現在的烏珠穆沁旗一帶)封給了同母弟合赤溫的后裔, 而鄰近的捕魚兒海亦應該是合赤溫后裔的勢力范圍。 北元小朝廷以“捕魚兒海”為棲身之地, 這表明合赤溫的后裔仍然忠于大汗脫古思帖木兒。

捕魚兒海之戰示意圖

明將士們“人不卸甲, 馬不離鞍”,

從間道兼程而進, 于四月九日, 來到游魂南道, 卻在此地找不到水源, 一時饑渴難耐。 關健時刻, 引路的人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歸順的蒙古軍官觀童憑著多年來在塞外的生活經驗, 于營地附近發現了一處泉水, 為全軍排憂解難, 解了燃眉之急。 克服重 重障礙的藍玉于十一日到達距離捕魚兒海尚有四十余里的百眼泉, 卻突然間偵察不到敵軍的影蹤, 失去了所有線索。 他一度判斷錯誤, 以為敵人嗅到了什么蛛絲馬跡而躲藏得無影無蹤, 想從這個環境惡劣的地方退兵。 但他很快在勇將王弼的勸阻之下改變了主意, 決定留在原地再堅持一下, 看看有什么新發現。

次日黎明, 明軍搜索到了捕魚兒海的南岸, 但此地空無一人,

部隊停了下來, “少憩飲馬”。 好消息突然傳來, 藍玉從巡邏騎兵那里得到情報, 確定北元小朝廷在捕魚兒海東北方向八十余里之處, 便馬上下令求戰心切的王弼為先鋒, “銜枚卷甲”, 直撲其營。 脫古思帖木兒與身邊的臣子們自以為明軍不熟悉地形, 難以找到水源的位置, 絕不會這么快殺來, 因而防備疏松。 宿營之地里面的士卒正在牽馬備鞍, 整理輜重, 把一大批車輛的車頭都轉向北方, 準備轉移。 偏偏在這個時候揚起了大風, 沙塵滿地, 白晝如晦, 對明軍起到了很好的掩護作用。 王弼提著雙刀帶兵神不知鬼不覺地悄悄接近, 發起突然襲擊。 猝不及防的北元軍隊來不及列陣, 在混亂中死了數千人, 另外有七萬七千多人與四萬七千匹戰馬被俘。
此外, 成為明軍戰利品的還有四千八百四十頭駱駝、十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二頭牛羊、三千余輛各式車輛以及其他一大批后勤輜重。

北元小朝廷直屬的中央禁衛軍中的兩員悍將, 曾參加過和林保衛戰的太尉蠻子與太保哈剌章, 他們竭盡全力抵抗, 其中蠻子被郭英當場揮刀殺死, 而哈剌章的大營亦在十多天后被藍玉擊破, 所部“一萬五千八百三戶”與“馬驢四萬八千一百五十余匹”被俘, 哈剌章本人下落不明。 這兩個元朝老臣子昔日在和林并肩作戰, 死中求生, 現在卻在捕魚兒海難逃劫數。

中央禁衛軍作為北元正規軍的主力, 終于在這次決戰中基本上被明軍全殲。 而北元地方部隊的主力脫因帖木兒所部也是螳臂當車, 逃脫不了全軍覆滅的命運。脫因帖木兒逃跑時墜于馬下,不得不潛伏在草叢之間,但最終未能躲過明軍將士的搜捕。此后,各種史料再也沒有王保保舊部的任何記載,由此可知,這支依靠鎮壓紅巾軍起家的部隊已經在捕魚兒海與北元小朝廷一起完蛋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北元主力既已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北元小朝廷自然也未能幸免于難。大批皇室成員身陷囹圄,這些人員包括已故君主愛猷識理達臘的妻子,現任君主脫古思帖木兒的后妃及次子地保奴、公主等,成為階下囚的各類達官貴人總共有二千九百九十九人。值得一提的是,明軍還在捕魚兒海俘虜了北元吳王朵兒只。朵兒只是成吉思汗同母弟合赤溫的后裔,他在世襲的封地上被俘,意味著成吉思汗親自分封的合赤溫汗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只有脫古思帖木兒、太子天保奴以及少數隨從坐著數十匹戰馬趁亂逃出了包圍圈。明軍出動精騎追擊千余里,一直打到了克魯倫河,因追之不及,方才撤了回來。戰斗結束后,藍玉為了以防萬一,下令那些披掛著鎧甲的俘虜兵一律把鎧甲從身上除下來。這樣一來,各類鐵甲、皮甲在地上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明軍一一放火焚毀,蒙古鐵騎的威名伴隨著各種盔甲在熊熊的火焰之中煙消云散,化為烏有。但這絕不等于歷史悠久的蒙古騎兵從此銷聲匿跡,這支被打散了的游牧軍隊能否東山再起,則有待后人。

明軍放了這把沖天大火之后,遂班師。

回顧發展至今的元明戰爭史, 元明兩軍主力經過1368 年(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的太原之戰、1370 年(洪武三年,至正三十年)的沈兒峪之戰、1372 年(洪武五年,宣光二年)的漠北之戰與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天元十年)的捕魚兒海之戰這四次大決戰后,最終分出了勝負。在這四次決戰中,步兵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只有沈兒峪之戰,其余的都是重裝騎兵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兩軍重裝騎兵在沒有步兵有力策應的情況下主要進行了三次大廝殺,第一次是在太原城外,第二次是在和林東南,雙方的戰果各自是一勝一負,第三次是在捕魚兒海附近,這是朱元璋在世時元明騎兵最后一次大規模的決戰。雖然明軍出發時共有步騎十五萬,但在這場史詩般的大進軍中首先到達戰場參戰的五千人全部是騎兵,正是他們為決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固的基礎。這個以少勝多的事實使得朱元璋在詔書中夸獎道:“朕聞率騎五千,直抵穹廬,胡王棄寶璽而潛奔,諸王駙馬、六宮后妃、罄塞胡民皆盡款附。雖漢之衛青、唐之李靖,無出其右。”他把立功的諸將與衛青、李靖這兩個曾擊敗過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漢唐名將相提并論,志足意滿之情溢于言表。史載北元各路兵馬在捕魚兒海之戰中損失了十萬人左右,而明軍的損失卻小得驚人,據說是“不費寸兵,以收其效”。這個空前絕后的輝煌戰績意味著朱元璋親手締造的騎兵已經走向成熟,并在農耕民族出塞掃蕩蒙古草原的歷史中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

本文摘《明蒙戰爭:明朝軍隊征伐史與蒙古騎兵盛衰史》

逃脫不了全軍覆滅的命運。脫因帖木兒逃跑時墜于馬下,不得不潛伏在草叢之間,但最終未能躲過明軍將士的搜捕。此后,各種史料再也沒有王保保舊部的任何記載,由此可知,這支依靠鎮壓紅巾軍起家的部隊已經在捕魚兒海與北元小朝廷一起完蛋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北元主力既已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北元小朝廷自然也未能幸免于難。大批皇室成員身陷囹圄,這些人員包括已故君主愛猷識理達臘的妻子,現任君主脫古思帖木兒的后妃及次子地保奴、公主等,成為階下囚的各類達官貴人總共有二千九百九十九人。值得一提的是,明軍還在捕魚兒海俘虜了北元吳王朵兒只。朵兒只是成吉思汗同母弟合赤溫的后裔,他在世襲的封地上被俘,意味著成吉思汗親自分封的合赤溫汗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只有脫古思帖木兒、太子天保奴以及少數隨從坐著數十匹戰馬趁亂逃出了包圍圈。明軍出動精騎追擊千余里,一直打到了克魯倫河,因追之不及,方才撤了回來。戰斗結束后,藍玉為了以防萬一,下令那些披掛著鎧甲的俘虜兵一律把鎧甲從身上除下來。這樣一來,各類鐵甲、皮甲在地上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明軍一一放火焚毀,蒙古鐵騎的威名伴隨著各種盔甲在熊熊的火焰之中煙消云散,化為烏有。但這絕不等于歷史悠久的蒙古騎兵從此銷聲匿跡,這支被打散了的游牧軍隊能否東山再起,則有待后人。

明軍放了這把沖天大火之后,遂班師。

回顧發展至今的元明戰爭史, 元明兩軍主力經過1368 年(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的太原之戰、1370 年(洪武三年,至正三十年)的沈兒峪之戰、1372 年(洪武五年,宣光二年)的漠北之戰與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天元十年)的捕魚兒海之戰這四次大決戰后,最終分出了勝負。在這四次決戰中,步兵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只有沈兒峪之戰,其余的都是重裝騎兵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兩軍重裝騎兵在沒有步兵有力策應的情況下主要進行了三次大廝殺,第一次是在太原城外,第二次是在和林東南,雙方的戰果各自是一勝一負,第三次是在捕魚兒海附近,這是朱元璋在世時元明騎兵最后一次大規模的決戰。雖然明軍出發時共有步騎十五萬,但在這場史詩般的大進軍中首先到達戰場參戰的五千人全部是騎兵,正是他們為決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固的基礎。這個以少勝多的事實使得朱元璋在詔書中夸獎道:“朕聞率騎五千,直抵穹廬,胡王棄寶璽而潛奔,諸王駙馬、六宮后妃、罄塞胡民皆盡款附。雖漢之衛青、唐之李靖,無出其右。”他把立功的諸將與衛青、李靖這兩個曾擊敗過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漢唐名將相提并論,志足意滿之情溢于言表。史載北元各路兵馬在捕魚兒海之戰中損失了十萬人左右,而明軍的損失卻小得驚人,據說是“不費寸兵,以收其效”。這個空前絕后的輝煌戰績意味著朱元璋親手締造的騎兵已經走向成熟,并在農耕民族出塞掃蕩蒙古草原的歷史中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

本文摘《明蒙戰爭:明朝軍隊征伐史與蒙古騎兵盛衰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