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武则天出了一上联,非常拗口,蕴含多种意思,朝臣无人能对得上

中國對子文化歷史悠久, 博大精深, 民間也流傳許多膾炙人口的對對子故事。 明清時期, 可謂中國對子文化發展的巔峰。 這是因為, 對對子本身是一種文字游戲, 它更依賴于咬文嚼字, 不必要像寫詩作賦那樣灌輸情感與思想, 而明(主要是朱元璋時期)清思想不自由, 文人墨客們便將研究詩詞的功夫用在了對對子上。

這也不難理解, 為何明清兩朝五百多年, 留下無數對對子的逸聞趣事, 卻沒有產生任何一位比肩李杜的詩人、媲美蘇辛的詞人。

當然, 明清時期只是對子文化的高峰, 明清以前中國人也喜歡對對子,

畢竟這是一種有趣的文化活動。 對對子雖然極為考驗文字功底, 但有些劍走偏鋒不拘一格的對子, 卻更依賴靈光乍現。 這也是為何一道奇特的上聯, 難倒學富五車的狀元, 卻讓才學平平的路人對出的原因。

同樣, 也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才學平庸的人, 靈感突至, 產生一道上聯, 難倒無數博學之士。 在民間, 就流傳武則天難倒滿朝文武大臣的故事。

眾所周知, 武則天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她十三四歲就入宮, 并沒有接受系統全面的教育。 話說武則天稱帝后, 有一天靈光乍現, 想出一道奇特的上聯。 和所有文化平平的人一樣, 偶有“驚人之作(自以為)”, 便想著在人前炫耀。 于是, 武則天邀請文武大臣相見, 請他們對出下聯。

實事求是地說, 武則天的這道上聯確實高超, 可以秒殺“對子達人”乾隆皇帝的眾多上聯。 乾隆雖在對聯上頗有造詣, 但他其實也是個傳統教育下的“受害者”, 只知咬文嚼字, 缺乏創造力與想象力。 武則天則不同, 她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女人, 她的對子極具特色。

只見武則天自信地說道:“孫子子孫裝孫子”。 群臣乍一聽, 無不一臉茫然, 還以為武則天讀錯, 或者自己重聽。 這道上聯(嚴格來說, 其實是下聯)確實非常拗口, 總共才七個字, 卻有三個“孫”字、三個“子”子。 更重要的是, 它還蘊含多種意思。

孫子一詞, 有兩種意思, 其一理解成孫子, 其二理解成孫武。 裝孫子也有兩種意思, 其一理解成裝軟蛋, 其二理解成裝作孫武。 這樣一個, 這道上聯就有四種意思。

最完美的下聯, 當然也得體現出四種意思, 而且每種都能與上聯對上。 請問, 天下有這樣的下聯嗎?

大臣們一個個抓耳撓腮, 誰也對不出下聯。 有大臣以老子相對, 給出下聯:老子子老稱老子。 老子有兩種意思, 稱老子也有兩種意思, 似乎可以對上, 但仔細一瞧, 子老是何意?顯然, 這道下聯并不合格。

武則天見大臣們無人能對, 不免有些得意, 但也頗感惋惜, 因為她本人也對不出下聯。 那么, 你能對出下聯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