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三國第一忠義勇將關羽為何會死?史學家:為四個原因造成

第一、狂妄自大

關羽的死, 是自己掘的墳墓埋了自己, 不能怪劉備更不能怪諸葛亮。 驕兵必敗。 建安24年, 關羽取得樊城大捷後, 昏昏不知所以然, 此時的關羽已不是原來的關羽, 看不起黃忠, 馬超, 自認為武功天下第一, 心中已無兄長劉備的大局。 特別是辱駡孫權求婚的使者, 南北樹敵。 如果關羽不死, 以關羽的性格, 除了劉備其他任人都駕馭不了, 其最終結果也是一個“悲”字。 關羽死後, 蜀追諡關羽為繆侯, “繆”本意為錯, 可見對其評價並不高。

第二、性格孤傲

關羽性格孤傲, 治軍苛刻不盡人情, 不懂得隨情而變,

不會團結屬下, 造成一旦遇到敵情突變, 屬下各州縣軍政官員害怕關羽追責嚴懲而紛紛輕易投降東吳。 在政治上, 關羽沒有完成荊州的民心歸蜀, 東吳剛佔領不久, 荊州百姓就民心向吳, 紛紛寫信勸關羽軍中子弟逃跑回家。 在治軍處罰上嚴苛, 但在日常行事管理上卻婦人之仁, 荊州一丟, 依然允許軍隊士卒與荊州家中通信, 造成軍心動搖, 最後敗走麥城。

三、把握不夠

三國間的關係就是"同利相助, 同志相成, 同情相趨, 同舟共濟″的關係, 而且在曹操爭漢中, 孫權討要荊州的矛盾一致, 指向劉備。 這時的劉備諸葛亮剛剛落腳成都, 站都沒占穩腳跟, 曹操從漢中方向來, 孫權從荊州方向來。 劉備諸葛亮必先處理好北面之後,

再來顧及孫權。 較曹操和孫權而言, 曹操的危害大, 兩害相權取其輕, 劉備諸葛亮再三要求"東和孫權, 北拒曹操", 關羽不聽, 攻打樊城而忽視潛在的仇恨爆發。 剛愎自負, 終致禍成。

四、不服孔明

史書記載, 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 關羽辱駡來使, 拒絕結親, 孫權十分惱恨。 孫權命 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 並親自率軍為後援。 可見, 關羽並沒有聯合東吳, 他沒有聽諸葛亮的計謀。 關羽軍隊內部的軍心, 當關羽領兵出征時, 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 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 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 ”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 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所以關羽的軍隊內部也出了矛盾, 才給了敵人可乘之機,

如果關羽長點心, 把糧草的看管交給心腹, 是否會有些改變。

關羽之死, 也應了一句話, “福兮禍之所伏”。 關羽攻打樊城, 如果前期沒有降於禁、斬龐德, 而是直接被曹仁打退了, 那麼孫權就不會跟曹操聯合, 這時關羽可以安全的退守荊州, 那麼關羽也就不會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