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纸上山河:红色特工亲自签署文件,证实抗战国军真实伤亡数据

對于抗戰中國軍隊的傷亡數字, 歷史界一直缺乏原始權威的檔案證明, 造成語嫣不清, 所述數字總是給人有點不靠譜的感覺。

事實上在1947年5月, 國民政府公布過八年抗戰中各項損失的統計數字。 其中:軍人作戰傷亡 3,227,926人(三百二十二萬七九二六)人, 軍人因病死亡422,479(四十二萬二千四百七十九)人, 平民傷亡 9134569人, 總計人口傷亡 12784974人。

但陸海空三軍各自陣亡多少, 負傷多少, 八年里, 分年又是多少, 就沒有公布。

而且軍人陣亡沒有采用西方國家軍隊的“死亡人數統計法”, 而是使用“傷亡人數統計法”。

人的死亡只能是一次,

而負傷則不然。 如果一個人負傷五次, 最后壯烈捐軀, 那么按照“傷亡人數統計法”, 那就是“傷亡五人”(受傷五人次、死亡一人次);要是按照死亡人數統計法, 那就是死亡一人。 但這樣統計彰顯不了貢獻, 中國人在血酬意識下, 一般人會認為傷亡人數越多, 犧牲越大, 那么得到的回報就應該越多。 同時在國際上, 就越能顯示自己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的貢獻。


圖一:抗戰期中歷年我陸空海軍官兵傷亡統計表

這張來自國防部史政局的檔案, 是根據軍令部及航空委員會統計數據制成, 表格里清晰地說明了陸海空三軍將士在八年全面抗戰中傷亡:

陸軍

陣亡:1319958

負傷:1761335

失蹤:130126

空軍

陣亡:6140

負傷:7897

海軍

陣亡:2403

負傷:67

其中陸軍官佐與士兵的陣亡比例為1:29;負傷比是1:24;失蹤人數1:27。

空軍官佐與士兵的陣亡比例為1:6;負傷比是1:7。

海軍官佐與士兵的陣亡比例為1:5;負傷比是1:10。

從數字看上去, 軍官們并沒有印象中那樣畏敵如虎, 怕死避戰。 事實上, 在黃埔軍校建校二十周年(1944年)之際, 創校時任總教官的何應欽, 回顧二十年間:“自第一期至第十八期, 以及附屬各班隊, 先后畢業同學達二十五萬四千六百零九人, 各戰役陣亡, 經呈報有案者, 一萬零四百六十二人, 而負傷者, 不計其數。 ”……以上數據經常被人倒過來說, 畢業二十五萬人, 抗戰勝利后幸存一萬余人, 這是常識性的錯誤。


圖二:


圖三:

同一卷宗有一九四八年一月二九日, 國防部史政局局長吳石呈交給過國防部第一次長林蔚的呈文, 附件是圖一傷亡人員表格原檔。

一、奉交辦于行政院新聞局前向本部索歷年增減之陸海空武備軍事費死傷人員與退役俸等詳細統計數字之材料一案

二、本局經于去年十二月四日以(三六)跋是四六〇九號公函亞附抗戰以來, 歷年我軍傷亡官兵統計表, 抗戰以來空軍官兵歷年傷亡人數統計表與國家總支出比較統計表辦覆在卷。

三、除退役俸額及武備數字擬定收集較齊全之資料后再行補送外, 擬再函覆知照謹抄附表三份隨文X呈核閱。

局長吳石

民國三七年一月二九日


北伐時期的吳石將軍


吳石將軍在法庭上寫下遺囑

吳石(1894年-1950年6月10日)名萃文, 字虞薰, 號湛然。 福建省閩侯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烈士, 中華民國國軍將領、中國共產黨黨員,

中共在臺潛伏人員。 代號:密使一號。

本文作者:陳重陽, 網絡ID“連陽標統”。 前媒體人, 現居廣州。 知名歷史學者;民國軍史專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