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让梨的孔融的儿子有多聪明?说了两句话,一句机智无比,一句睿智无比

熟讀漢末三國史, 我們不難得知, 在那個時代, 不僅有無數的大才, 還有很多神童, 單是廣為人知的, 就有曹沖、諸葛恪等人, 畢竟曹沖稱象、諸葛恪得驢等故事, 早已走進了教科書。 相較于他們, 孔融讓梨也是家喻戶曉, 不過其神童流傳度則要低一點——據記載, 孔融十歲的時候, 前去拜訪名士李膺, 為了讓門房給自己通報, 他自稱是李膺的世交, 之后對李膺解釋說, 自己的祖先孔子, 曾向李膺的祖先老子請教問題, 兩家當然算是世交。

后來另一名士陳韙得知了此事, 說,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意思是說, 小時候聰明,

長大了未必有出息。 孔融回應說, 先生, 那么您小時候, 一定非常聰明吧?從而得到了陳韙的稱贊。 不過, 不管是曹沖也好, 諸葛恪也好, 孔融也好, 都不及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聰明, 這個幼童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卻可以算得上, 三國最聰明的神童。 他是誰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 正是孔融的幼子, 《世說新語》中, 記載了他說過的兩句話, 一句如前面幾人一樣, 體現了他的急智;另一句卻體現了他洞悉世事的眼光, 無比睿智。 他到底說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一句機智無比

我們都知道, 小孩子好奇心強, 而且喜歡調皮搗蛋, 我們今天要說的小神童也不例外。 當他五歲的時候, 有一天孔融正在午休, 他卻想偷嘗一下, 孔融床頭的美灑,

于是前去偷酒喝。 這個時候, 他的哥哥問道, 酒是禮儀中必備的東西, 飲酒前必須要行禮, 你為什么不拜?他機智的回應說, 偷酒喝是一種偷盜行為, 根本不符合禮, 怎么能夠行禮呢?

《世說新語·言語篇》記載:“孔文舉有二子, 大者六歲, 小者五歲。 晝日父眠, 小者床頭盜酒飲之, 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 那得行禮!’”

二、一句睿智無比

三年之后, 小神童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 而與后世的方仲永一樣, 泯然眾人矣, 反而更加聰慧, 他的智慧, 也由原來的小聰明, 成長為了一種類似于大智慧的存在,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 算是能夠洞悉世事。 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都知道, 因為孔融本身是一個名士, 非常有號召力, 他又經常嘲諷曹操,

于是引起了曹操的忌憚, 最終被處死。 在被收押之前, 孔融流露出了為人父的溫情, 對使者詢問道, 希望只加罪于我一人, 我的兩個孩子, 能夠被保全嗎?

原本, 他的兩個兒子, 正在追逐打鬧, 聽到他與使者的對話之后, 小兒子從容地說, 打翻的鳥巢之下, 怎么可能有完整的鳥蛋呢?不久之后, 這兩個幼童果然也被收押了。 此事同樣記載在《世說新語》中——“孔融被收, 中外惶怖。 時融兒大者九歲, 小者八歲, 二兒故琢釘戲, 了無遽容。 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 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

他的這句話, 可謂非常有哲理, 如此也已乎演變成了一句成語, 即“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用來比喻整體遭殃, 個體也不能保全。

如果沒有這一記載的話, 誰又能夠想到, 這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 說出的話呢?

通篇分析之后, 我們不得不承認, 孔融的幼子, 五歲便頗有急智, 八歲便能夠有這樣清晰的認知, 并說出這樣富有哲理的話, 這一點是其他神童無比相比的, 說到此處, 我們不由為其惋惜——八歲便有如此見識的他, 如果能夠成長起來, 成就該有多大呢?可惜, 他的生命定格在了八歲, 甚至連名字都沒能留下。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世說新語》等書, 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 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