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歼20新飞机最近消无声息去哪了?答案曝光:这次要出大招了

2018年, F-35隱身戰斗機開始就進入全速生產階段, 這不僅意味著F-35的產量將大幅增加, 而且單價也在隨之下降。 環顧周邊, 日、韓都已開始接收F-35A, 其中日本的接裝速度明顯超過原來外界的預想。 至于美方, 在亞太部署F-35也是在不斷增加。 除了海軍陸戰隊的F-35B部署到日本巖國基地之外, 美空軍的F-35A也部署到了沖繩嘉手納基地。 面對周邊迅速增加的第五代隱身戰斗機, 我方的空防壓力是很嚴峻的。 因此, 人們很希望看到國產殲-20隱身戰斗機批量裝備我空軍作戰部隊, 以應對F-35以及綜合性能更好的F-22所帶來的挑戰。 然而,

殲-20自從去年服役到現在, 數量并沒有明顯增加, 為什么會這樣呢?去年網上出現的1架編號2021的殲-20到現在還是黃皮機狀態, 表明其正進行著試飛。 與其他殲-20不同是, 這架殲-20的尾噴管收斂/擴張調節片是鋸齒狀的, 機身后部的隱身性能得以提高。

普遍分析認為, 殲-20應該是換裝了國產渦扇-10B發動機進行科研試飛。 渦扇-10B在推力上要比俄羅斯的AL-31FM發動機大,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殲20的飛行性能和機動性能, 而且渦扇-10B的技術成熟度、可靠性也比之前的渦扇-10有了提高。 不過, 將AL-31FM換為渦扇-10B, 殲-20必須對發動機艙、機身尾部等處進行修型處理, 然后進行試飛驗證。 從2021號殲-20換發試飛就可以知道殲-20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批量生產, 因為還達不到批量生產狀態。

如果再梳理一下殲-20從技術驗證機發展到現在的換發試飛, 就能發現殲-20一直處于變化之中。

外界分析稱, 在已經生產的大約20架左右殲-20戰斗機中, 大致可分為5個批次, 每個批次在外形上都有一些明顯區別。 這也就是說, 殲-20的技術狀態其實到現在還沒有固定下來, 即沒有達到定型狀態。 實際上, 殲-20的發展模式與美方的F-35比較相似, 就是邊試飛、邊生產、邊列裝、邊改進、邊定型。 所以, 殲-20盡管已經正式列裝空軍作戰部隊, 但還沒有在技術狀態方面達到定型要求。 既然如此, 也就不可能投入批量生產。 美方的F-35也是如此, 這些年已經生產了200架, 同樣是有很多批次, 直到今年才真正達到最初的設計狀態, 開始投入大批量生產。

而殲-20沒有投入批量生產, 還說明我國空軍對于裝備發展是嚴格遵循客觀規律, 而不是急于求成。 讓殲-20保持低速率生產, 進入部隊服役, 同時繼續進行改進, 這種發展方式更有利于殲-20的技術性能不斷成熟。 一方面, 部隊可以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發現殲-20的不足, 迅速反饋給生產廠家, 隨后進行改進。 由于生產量不大, 不會造成集中改進所帶來的時間、資金等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 生產廠家在此期間可以只用一條生產線進行生產, 調整起來也容易, 從而讓生產線、工藝、人員素質不斷提升, 變得日臻完善。 那么再建新的生產線就能大大減少調整次數和費用。 而當殲-20技術狀態定型之后, 生產線也將隨之固定, 那時才會投入大批量生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