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德国和日本当年同为法西斯盟友,为什么德国反而会援助我们的抗日战争?

戰爭就是燒錢, 對于經濟低迷, 軍工貧弱的國家來說, 除非體量巨大, 要不然一旦發生戰爭就會迅速崩潰, 在戰爭爆發后, 如果沒有其他國家的援助, 一般國家真的承受不起, 在二戰當中我國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在二戰中很多國家都對我們的抗日進行了援助, 美國就曾經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資源和武器裝備給我國, 蘇聯也是一樣, 但是美國和蘇聯畢竟都是反法西斯同盟國的一員, 提供幫助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是在援助我國的名單當中卻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同為法西斯軸心國的德國。

當時德國和當時的國民政府一直都在進行緊密的合作, 尤其是在1933年到1937年間, 中國和德國更是處在蜜月期, 當年德國向國民政府提供了大量經濟、軍事等等多方面的援助。

在1934年和1936年中國和德國分別簽訂了《中德原材料及農產品與工業及其他產品互換條約》和《德華信用借款合同》, 在工業、農業和金融等各個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 而且德國還派遣了超過百名顧問在政府工作, 幫助中國國民政府更方便的和德國進行貿易的溝通和聯系, 甚至德國人還幫助我國建設軍隊、提供訓練, 當時我國的精銳軍隊很多都是全套德國裝備, 軍事素養也很強, 戰力比較客觀, 此外當年日本在我國已經開始進行不少小動作,

我國和日本時有沖突, 當年德國也并沒有完全罷手支持盟友的動作, 而是以中立立場進行積極的調停, 后來日本全面侵華, 向德國這樣的行為提出了強烈抗議, 德國才礙于和日本有盟友的關系停止了援助。

在當時我國和德國并沒有利益沖突, 而且德國還想要拉攏我國來對抗蘇聯, 所以才一直與我國保持緊密關系, 后來日本和德國結成盟友, 日本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實力更加強大, 對蘇聯也可以進行牽制, 所以才選擇了日本。 此外, 當時德國和我國的合作其實是雙贏, 德國也在我國獲得了大量稀有礦產和大規模的市場, 掙了不少錢, 雙方是合作關系, 完全平等。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 在國與國的交際當中,

并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永遠的利益, 只有國家強大, 才能在國際社會中左右逢源, 而不需要遭遇當年遇到的窘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