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战时期,日军为何不敢同美苏拼刺刀?真实原因是这样

二戰是繼一戰之后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大戰, 也是波及范圍最廣、席卷人口最多, 造成傷亡以及損失最大的戰爭, 同時也是對現代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的大戰, 可能每每提起二戰時, 總會下意識地忽略好的影響而放大二戰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不可否認地是有好有壞。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中, 有60多個國家及地區, 數十億人口被卷入, 上千萬人口傷亡, 數萬億資金流失, 這么來看的話, 可想而知戰爭被放大的也只能是傷痛。 戰爭本身就是暴力的代名詞, 不會要通過溫和一詞來形容吧?

對戰爭的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變革就是從冷兵器向熱武器的跨越, 不論是一戰還是二戰都是熱武器的天下, 促進了熱武器的不斷發展, 出現了火炮、坦克甚至是導彈, 使得戰爭變得更加殘酷。

不過對于冷兵器來說卻并沒有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只不過是不再作為主要武器使用了, 而是淪為了輔助兵器, 但在戰爭中所起到的作用仍然很重要。 在現今看來, 冷兵器存在的意義便是用于近身格斗以及野外生存, 在不便于暴露的時候采取的戰術應對措施, 但不可忽略的是在客觀因素的影響下, 冷兵器的存在也是有非常大的軍事價值的。

就如二戰時期的中國戰場, 由于受到戰爭所導致的經濟發展受限, 軍事科技水平不高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使得熱武器的發展不夠充足和先進, 因而只能采用冷兵器, 諸如大刀亦或是刺刀, 所以在中日二戰對決中白刃戰的次數很高。

這一切都源自于武器裝備不足, 士兵無法在作戰中提高射擊精度, 不能夠大量且有效地殺傷敵人, 最為關鍵的是當時缺少火炮以及坦克等重型裝備, 為了避免敵方的火炮以及飛機、坦克形成有效地遠程火力支援而被迫轉入白刃戰。

那么問題便來了, 為何日軍同美國在太平洋諸島爭奪戰中卻很少發起白刃戰, 甚至在蘇軍攻打盤踞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時也很少看到呢?這其中的關鍵點就在于上文所提到過的重型火力掩護的問題。

可能日軍的刺刀戰術在中國戰場的前期非常實用,

不過到了后期, 甚至是其在同美蘇之間的對決就更不適用了。 要知道, 中國軍隊之所以會同日軍進行白刃戰那是有武器不先進、無重火力等客觀因素限制所導致的, 而美蘇就不同了, 在后期兩國彰顯出了其生產能力, 彈藥以及重型武器不斷從后方運送到前線, 可謂火力充足, 一挺機槍、一枚炮彈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何必要用人海戰術了, 當然了, 日軍也曾試圖這樣做過, 只不過回應的只有機槍的噠噠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