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绿皮火车变身移动的“生命之舟”,我军改装的军用医疗列车露面

近日, 在我軍組織的后勤保障演練中解放軍202醫院所裝備的新改裝軍用醫療列車首次露面, 從該車的外觀來看, 它應該使用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坐過的25型系列客車車廂進行改裝的, 而根據軍媒透露的信息來看, 整列列車根據功能的不同被分為了指揮車、傷病員車、手術車和重癥監護車等多個模塊, 每個模塊都由一個或多個改裝車廂組成。 根據實際需要, 全車能夠通過增減車廂的方式運輸和護理300到500名病情穩定的傷病員, 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陸地“生命之舟”。

上圖就是202醫院醫療列車中的兩節改裝車廂,

前面窗戶比較多的應該是傷病員車, 它明顯是使用一節25G型空調臥鋪車廂改裝的(25G型空調客車車廂在2014年之前其實一直是橙紅色涂裝, 2014年之后鐵路方面規定了160公里以下的普速客車全部刷綠色), 由于臥鋪車廂本身就有大量的床位, 所以不需要大改就可以直接作為病房使用, 而為了使傷員轉運和醫生護理更方便, 車廂里配備的桌子等物品都被拆除了, 同時也有部分床位被拆除, 以容納醫療物資和設備。 標準的一節25G型硬臥車廂共有11個隔間, 66個床位, 每個隔間有6個床位分成兩邊布置, 每邊有上、中、下三個鋪位。 不過上鋪由于空間很小所以比較難受, 對傷員并不友好, 所以如果上鋪不用的話, 一節車廂就可以容納44名傷員,
10節車廂就可以容納440名傷員, 這個運力比飛機和汽車還是要強很多的。

而且這個醫療列車不僅運力強, 它的功能也更齊全, 列車將原來綠皮車的行李車改裝成了手術室和重癥監護室, 由于一節25G型行李車的容積有126立方, 所以空間還是相當大的, 從軍事報道放出的畫面來看, 內部加裝上各種手術和監護設備后剩下的空間依然很富裕, 甚至還可以在里面分離出專門的無菌層流病房。 這就使得在后送過程中, 醫生在應對一些傷員的突發情況有了更多的選擇, 傷員的生命也有了更多的保障。 不過要在列車上做手術還是很考驗軍醫的技術的, 畢竟車體在行駛中會不停的晃動。

正是因為醫療列車有運力大,

功能齊全和保障能力強的優點, 所以我軍對醫療列車的建設和使用一向都是比較重視的。 早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就已經大量的使用這一裝備了, 據相關資料統計, 志愿軍當年一共使用過156車次的醫療列車進行傷員后送, 不過當年使用的醫療列車都很簡陋, 隨行的醫療保障設施也沒有現在這么完善, 但是它們仍然為救治很多傷員的生命發揮了重大作用。 后來到了1979年西南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時候, 我軍又動用過16列改裝的醫療列車, 前后總共后送過121列次的傷病員, 有效的改善了前線傷員后送的效率。 而除了戰場上起作用之外, 其實在像512汶川地震那樣的大型事故災害中, 醫療列車也是可以起很大的作用的。

這次位于北方的202醫院展示的這輛軍用醫療列車雖然是首次露面, 但其實它應該并不是我軍近年來裝備的唯一的醫療列車, 早在2016年之前在南方的重慶地區就已經有一輛軍用的醫療列車在全國范圍內廣泛的活動了, 似乎是由第三軍醫大學參與研制的, 而且該車不僅到過邊疆地區為軍民進行巡診, 還在去年出國到過老撾進行和平交流和醫療服務。 根據之前軍媒的報道, 南方的這輛車的最大編組可達19節車廂, 功能很齊備, 甚至還曾經為邊疆的老百姓進行過白內障手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