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冷战重现?外媒称俄美互抓间谍或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俄社會組織“武裝權”創始人瑪利亞·布京娜。

俄羅斯《報紙網》網站7月23日發表了題為《俄美兩國新間諜丑聞說明什么?》的報道, 文章摘編如下:

俄美總統首次正式會面剛剛結束, 兩國幾乎同時曝出轟動的間諜丑聞。 這種情況下通常沒有多少細節, 但已有信息足以證明: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互不信任與相互猜忌突破限度。 實際上這也是完全冷戰的表現。

美國逮捕了俄社會組織“武裝權”的創始人瑪利亞·布京娜, 并先是指控其串通他人為俄羅斯利益游說, 后又稱她是外國特工(美國如此稱呼受境外資助進行游說者)。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4月布京娜還曾在美國參議院委員會關于俄涉嫌干涉美國大選的聽證會上發言。

但逮捕布京娜是在7月中旬, 恰巧是“特普會”后的第二天。 特朗普在赫爾辛基表示, 俄羅斯并未干涉美國大選。 但就在布京娜被捕當日, 這位美國總統卻話鋒突變, 開始說截然相反的話。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 4月布京娜就曾表示收到來自俄商人康斯坦丁·尼古拉耶夫對“武裝權”的資助。 同時該報不忘強調, 尼古拉耶夫對美國能源和技術公司均有投資, 其正在美國讀書的兒子曾于特朗普競選期間擔任志愿者。 這看起來又是一條俄干涉美國大選的“線索”。


俄軍米格-31截擊機發射“匕首”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與此同時,

俄羅斯也沒閑著。 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的領頭科研機構——俄羅斯中央機器制造研究所在全俄引起轟動, 但并非是因為在航天導彈領域有新的發現。 中央機器制造研究所先是被搜查, 然后74歲的科研人員維克托·庫德里亞夫采夫因叛國罪被捕。 他被指控“將研發高超音速飛機技術的機密信息交給一個北約國家”。 其所指就是美國, 因為眾所周知, 北約如此大規模的軍事項目都是在美國的庇護下進行。 《生意人報》消息人士稱, 俄聯邦安全局工作數月才將庫德里亞夫采夫逮捕, 但為何同樣在“特普會”之后立即將這一消息公之于眾?

當然, 搜尋間諜是相當普通且持續的工作。 問題在于, 如何為政治所用。 俄羅斯與美國和與其他西方國家之間的間諜丑聞并不少見,

通常是以雙方互換間諜告終——最著名的一次間諜互換發生在2010年7月9日。 當時10名已暴露的俄聯邦安全局情報人員(其中包括安娜·查普曼, 與瑪利亞·布京娜類似, 同樣被視為利用女性魅力的“特工”)與4名為美國提供情報的俄羅斯公民互換, 4人中有3人被判間諜罪。 因“投毒門”聞名世界的俄情報總局前特工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就是當年被交換的4人之一。


著名的俄美女間諜安娜·查普曼

但2010年俄羅斯與西方關系與現在完全不同。 俄美關系剛剛“重啟”, 俄羅斯與歐盟討論過免簽制度。 沒人可能考慮過巨大的政治糾紛, 甚至制裁戰爭。 當前任何間諜丑聞都會被視為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后俄美之間最激烈的對立。

談到中央機器制造研究所叛國事件——實質上是西方情報機構企圖竊取俄最新武器——不可能不考慮其背景:西方媒體將俄美最新軍用飛機進行比較的報道, 普京總統5月1日在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期間播放的令國際社會為之震驚的俄羅斯導彈視頻。 談到美國逮捕俄羅斯間諜, 不可能不想到的是, 特朗普的眾多政敵企圖借此擴大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的證據基礎。

美國總統本人也同樣提出了“俄羅斯特工”。

這個背景證明, 軍備競賽(其實它從未停止)不僅在進行, 而且明顯進入了新的階段。 間諜狂熱將再度破壞俄美關系——至少要到特朗普不再擔任總統之時。

可能我們面臨新的間諜互換。 俄中央機器制造研究所可能重組(叛國案搜查后便有了這種傳聞)。

但所有這些因間諜而帶來的恐懼愈發明顯地將我們帶回冷戰時期, 并且這種回歸顯然不會使人懷念過去。 俄羅斯與西方的信任危機已十分嚴重, 任何毫無新意的間諜事件(甚至無法斷定真假)都可能導致最不可預測、令人悲傷且影響深遠的后果。 (編譯/曲延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