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老南京”用木刻推廣南京文化:成為餘生事業

龍虎網訊(記者 王緣) 七家灣扛毛竹——轉不過彎;石門檻上擂石鼓——實打實;水西門的鴨蛋——白撿……一些市民發現, 最近在朝天宮鼎新路、紅土橋路邊的欄杆上, 多了一連串做工精美的木雕刻字牌, 上面刻著老南京地名歇後語, 讀之詼諧有趣, 令不少人駐足品味。

這些歇後語木刻字牌皆出自於68歲退休職工袁茂林之手, 總共有20塊, 花了袁茂林和其學生半年的時間。 龍虎網記者瞭解到, 為了雕刻出這組木刻作品, 他們常常刻到深夜。 他說:“我們是在傳承文化, 每一件作品都要特別用心。 ”

據悉, 袁茂林從小愛好書法繪畫,

50多歲時開始接觸木雕刻字技藝。 與傳統木雕不同, 袁茂林將詩、書、畫、刻融為一體, 展現在一塊塊木板上。 他說:“用詩、書、畫、刻的形式能最好地表現地域文化, 也是對老南京文化的一種傳承。 ”

除了地名歇後語, 袁茂林還設計了“尋味七家灣”立體壁畫。 這幅12米長的壁畫長卷將草橋鍋貼、安樂園、韓復興等南京著名的餐飲老字型大小逐一展現, 並用木雕刻字的技藝製作了各家招牌, 讓市民更加瞭解老南京美食。

袁茂林還在鼎新路一處老宅的牆面上繪製了一幅56平米的壁畫, 展現的是東晉時期的西州城, 其故址就在附近。 記者獲悉, 這幅畫袁茂林畫了4個月, 畫面上有1000多個人物形象, 550間房子……再現了當年“西州”繁華盛景。

目前,

袁茂林已製作200餘件木刻作品。 在袁茂林看來, 用木刻技藝推廣南京文化是他餘生的事業。 “我非常熱愛南京, 我想把南京的文化傳承下去, 讓更多後人知悉。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