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朝廷不济,皇粮难吃,入仕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一直以來, 在封建時代, 入朝為官, 便是很多文人的理想。 因為封建時代的官員們, 只要入仕就可以吃皇糧了, 可是皇糧卻沒有那么好吃?

在中國的官場之上很早便有皇糧可以吃了。

可以將時間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的秦朝官員, 他們的工資大部分是以實物來沖抵, 按照朝廷官員的職位大小, 配發糧食, 作為當時的工資, 一般情況下一年領取皇糧100石以上的便是正式進入編制的干部。 配發到600石以上的, 是屬于朝廷當中的重要官員了。 所以對于當時要了解朝廷官員的級別時, 只要看他們配發的皇糧就可以了。

在秦漢時期, 中國北方的主要農作物主要是粟, 也就是最初的谷物, 因此支付官員的糧食也已這種糧食作為基本的準則, 但是百姓們在繳納皇糧的時候, 五谷雜糧都會摻雜著一些。 因此為了統一當時的下發標準, 國家便制定了專門的法律, 將各種糧食比例折合成粟的比例。 以此避免官員之間有攀比的嫌疑。

并且在當時的法律當中有規定水稻一石, 便可以沖抵粟二十斤。 而其他各種雜糧又有相應的規定, 通過這樣的比例來說, 可以看出物以稀為貴, 當時的稻谷是十分珍貴的, 而雜糧卻并不受人歡迎。

到了清朝時期, 朝廷官員增多, 吃皇糧的人也開始慢慢增多。 從歷史上來說, 清朝作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

也練成了吃皇糧最多的一個朝代。 因為當時除了朝廷當中的官員之外, 北京城中的滿清子弟, 無論在不在朝, 為官都能領的一份錢糧。 而當時在京城居住的其人最多的時候達到60多萬人口, 為了供養這個人做龐大的白吃白喝群體, 當時的清朝專門在北京東城外建了13座糧倉, 專門用于儲存從南方運來的米糧, 雖然現在這些糧倉早已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但是依然有跡可循!

因為當時吃皇糧的閑人多了而正兒八經做事的人能拿到手的工資自然就少了。 清朝的中央官員, 一品官員一年的俸祿不過是白銀180兩, 二品官員155兩, 以此按品階遞減, 到了最低的九品芝麻官, 拿到手只有35兩左右。

到了光緒年間的時候, 由于戰亂不斷,

國庫虧空當時朝廷的官員們工資便大幅縮水, 日子也開始變得清苦起來, 但是在官場上的人總是會有一些其他收入的。

到了清朝中期的時候, 有一位官員姓張當時在道光年間的時候, 被任命為陜西督糧道, 負責征收皇糧, 以供應軍隊所需。 而這個差事可以說是當時最熱門的肥缺, 有傳言說在這個職位上, 一年可以有幾十萬兩銀子的景象, 不過這位張大人在職的一年金大概進賬了6萬多輛, 并且還有很多固定需要支出的項目。

而這些項目當中就包括大量上下打點的禮品錢財。 朝廷當中各級各部門的官員和夫人的禮品在各種節日壽誕都需要上貢!另外, 來往陜西的官員, 所有出差的相應招待費用都會有良道進行全權負責。

在這位張大人的書送給名單上, 有軍隊的要員也有各個地方部門的高官領導, 這些人收受的禮金都是屬于政府部門認為合理的合法小組不需要擔心, 會受到任何的處罰, 而當時的陜甘總督就是林則徐, 只要官做得夠大, 各種皇糧自然都是源源不斷的進來, 是不是肥缺并不重要了!

清朝的皇糧下發的大多都是老米。 因為在朝廷直屬的官倉當中長期存放的稻谷, 時間過長之后, 顏色會變黃, 米質也變差, 很快就屬于過期食品了。 但是管倉庫的官員會按常理照常發放。 因為這是白給的東西, 喜歡要就要, 不要也不需要錢。 以前這些過期的老米只是窮人才會吃的, 后來有人發現, 具有皇家特色的這些老李,

經過長年的儲存, 沒了理由, 開胃又爽口, 甚至很多, 比心里還要好吃一些。

從此之后, 民間還出現了一個老米比心里好的說法, 很快, 這種說法得到了民間和朝廷的響應, 就連皇帝也把這些老米送上了餐桌。 因為官方的推崇很快, 這些過期的米, 身價百倍, 頓時暴漲, 甚至有一些糧行還專門向能拿得到皇糧的八旗子弟收購米圈, 然后再將這些老米轉賣給那些莫名的求購者。 比價甚至會比心里還要貴。

后來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 對于老米這種過期食品也隨之掉價了。 皇糧不好吃, 也由此而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