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歼20夜航特别牛?其实只是基本功,缺关键设备体现差距

上周, 中國空軍組織多兵機種進行夜間實戰化對抗演練, 預警機、偵察機、干擾機、殲擊機、打擊機等多型戰機從多個西北機場先后起飛, 進行夜間復雜電磁條件下的實戰化對抗演練。 空軍還發布了可名為《威龍夜航》的殲-20夜航視頻, 引發了外界關注。

其實, 殲-20以及其它機型聯合夜間訓練固然代表中國空軍的訓練更趨實戰化, 但這些說到底其實還是“基本功”。 而在這背后, 細看還是有些差距值得我們去尋找。 今天, 北國防務就來說說殲-20的夜戰能力到達什么層次。


殲-20夜航的震撼畫面

早在期間, 各國就積極發展戰機的夜間空戰能力,

因為飛行員在黑夜中很難看到敵軍的轟炸機, 但轟炸機卻很容易瞄準城市的燈火而投下大量炸彈。 其中最重要的夜戰技術就是雷達, 地面雷達可以引導戰機接近轟炸機群, 而配備雷達的夜間戰斗機則能在夜空中搜索并瞄準轟炸機。

然而, 由于雷達的體積與重量, 加上其復雜性需要專門的雷達官來操作, 使得夜間需由重型戰機, 甚至是轟炸機改裝而來, 也使戰機分為輕巧的日間戰斗機與笨重的夜間戰斗機兩種。 這趨勢一直延續到大戰后的噴氣機時代, 例如道格拉斯公司為美國發展的F3D天空騎士型, 雖然笨重的身軀讓飛行員形容飛起來像是“運輸機”, 但前后兩具雷達使其在夜間具有 “敵明我暗”的優勢,

在實戰中擔負起保護B-29轟炸機的重責大任, 并擊落多架敵機而僅損失一架。


視頻中殲-20飛行員配戴的為輕量化頭盔, 似乎不具備頭盔顯示與夜視鏡整合功能

隨著發動機推力與氣動設計的進步, 戰機漸漸能在攜帶夜戰雷達的同時維持足夠的高速飛行與機動性能, 使它們成為兼具日間與夜間作戰能力的:“全天候戰機”。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F-4“鬼怪”, 它能掛載4枚中程導彈與4枚短程導彈, 對轟炸機或戰斗機都有相當強的攔截能力。

然而, 美國空軍對其后座雷達官相當感冒, 認為只是浪費人力之舉, 常常指派菜鳥飛行員坐這個位置, 作為其熟悉飛行的訓練之一。 因此在發展下一代戰機F-15時, 就特別要求僅能保留一名飛行員,

但能同時進行空戰機動與雷達操控。 麥克唐納公司為此發展出 “手不離桿”(HOTAS)概念, 將重要的雷達、武器、通訊與座艙控制按鈕都安裝在操縱桿與油門推桿上, 配合抬頭顯示器, 飛行員能在格斗機動的同時控制雷達進行瞄準, 這也成為后世戰機的標竿。


米格-15的高速性能在白天僅有F-86可以匹敵, 但由于缺乏夜戰設備, 在夜間就變成F3D的獵物, 僅有中國空軍的米格-15曾在夜間擊落一架F3D

雷達也是飛機進行夜間轟炸的關鍵, 不過難度更高。 代表性機種是美國的F-111戰斗轟機, 機頭配備有兩具雷達:地貌雷達可在夜間掃描出地形圖, 如同百度地圖一般讓導航員知道自己的位置;地形跟蹤雷達則像是行車雷達,

自動保持飛機與地形地物的距離來避免碰撞。 利用這兩項設備, 戰斗轟機一方面可以低空飛行方式躲避雷達的探測, 另一方面能夠利用夜色掩護避免被防炮部隊瞄準。

其經典戰例是在1986年, 與海軍的A-6E一同對利比亞進行夜間轟炸, 但其實在越戰后期的后衛一/二號行動就曾參與。 由于地面部隊往往在F-111飛越后才聽到發動機噪音, 使其得到 “黑夜死神”的稱號。 而在本次央視的報導中, 可發現殲轟-7A殲轟機也參與了這次演習, 應該就是擔負低空打擊任務。


1986年, 由于利比亞特工在西德策劃夜店的爆炸案, 美國從英國起飛的18架F-111轟炸利比亞機場與軍事基地作為報復。 自此世界各大國常用精確轟炸作為報復恐怖攻擊的手段

美國地面部隊在上世紀80年代也開始采用夜視鏡與紅外設備進行夜間作戰, 以降低人員的傷亡。 而為了支持地面部隊, 美國空中機隊也跟著使用夜視鏡。 因為夜視鏡的分辨率比紅外與雷達都高, 使飛行員較容易分清敵我;另外, 夜視鏡會跟著頭盔轉動, 使飛行員有較廣的視野, 因此飛行員可以在平飛狀態轉頭看清地面交火動態, 甚至是用倒飛狀態一覽戰場全貌。

夜視鏡不但價格便宜, 而且直接安裝在飛行員頭盔上, 使機體幾乎不需改裝費用。 唯一要修改的是座艙內的顯示屏幕與飛機外的燈光, 亮度太高會干擾夜視鏡的運作。 不過這些燈光的修改也相當便宜, 甚至在戰場上出現過直接用膠帶遮蓋的例子。


瑞典JAS-39“鷹獅”戰機飛行員與其配戴的夜視鏡,在西方,配戴夜視鏡已不是攻擊機飛行員的專利

除了低空攻擊外,夜視鏡也對空戰有所幫助。因為現代客機也能夜間飛行,戰斗機就需要接近識別,甚至判讀編號,此時夜視鏡就相當好用。另一方面,夜間的空中加油、緊密編隊飛行,都可靠夜視鏡來達成,因此西方在設計新一代戰機,都會考慮到夜視鏡的特性,在燈光與顯示屏內置有夜視模式。甚至具有環場紅外與機首遠程光電系統的F-35,一樣在頭盔上內置夜視攝影機。


F-35與“臺風”戰機的頭盔都在額頭上方位置設有夜視攝影機,直接將畫面投影在目鏡上

在中國空軍這次的夜戰演習中,除了戰斗機與殲擊轟炸機外,也出動了預警機與干擾機,從畫面可看出這是以雷達進行夜間空戰的訓練。在技術上并沒有特別新穎之處,訓練的目的主要是讓飛行員熟悉雷達,相信儀表,避免因為黑夜降低感知能力而影響任務效率,甚至產生空間迷向而墜毀。

就目前而言,西方空軍而言夜戰訓練的復雜度會更高,包含了空中加油、近距離空中支援、戰斗搜救、目視攔截與空戰.等,已經與日間訓練無異,而這需要全面配發與熟悉夜視鏡的使用才能追上。可以說這背后其實就是作戰需求的驅動,從中我們也能看到中國空軍在作戰廣度和深度還是有很大提升空間。


瑞典JAS-39“鷹獅”戰機飛行員與其配戴的夜視鏡,在西方,配戴夜視鏡已不是攻擊機飛行員的專利

除了低空攻擊外,夜視鏡也對空戰有所幫助。因為現代客機也能夜間飛行,戰斗機就需要接近識別,甚至判讀編號,此時夜視鏡就相當好用。另一方面,夜間的空中加油、緊密編隊飛行,都可靠夜視鏡來達成,因此西方在設計新一代戰機,都會考慮到夜視鏡的特性,在燈光與顯示屏內置有夜視模式。甚至具有環場紅外與機首遠程光電系統的F-35,一樣在頭盔上內置夜視攝影機。


F-35與“臺風”戰機的頭盔都在額頭上方位置設有夜視攝影機,直接將畫面投影在目鏡上

在中國空軍這次的夜戰演習中,除了戰斗機與殲擊轟炸機外,也出動了預警機與干擾機,從畫面可看出這是以雷達進行夜間空戰的訓練。在技術上并沒有特別新穎之處,訓練的目的主要是讓飛行員熟悉雷達,相信儀表,避免因為黑夜降低感知能力而影響任務效率,甚至產生空間迷向而墜毀。

就目前而言,西方空軍而言夜戰訓練的復雜度會更高,包含了空中加油、近距離空中支援、戰斗搜救、目視攔截與空戰.等,已經與日間訓練無異,而這需要全面配發與熟悉夜視鏡的使用才能追上。可以說這背后其實就是作戰需求的驅動,從中我們也能看到中國空軍在作戰廣度和深度還是有很大提升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