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当年与德国齐名的奥匈帝国,解体后演变为四个国家,如今全都是发达国家

奧匈帝國, 二戰時期同盟國的主要國家, 是德意志帝國最主要的盟友。 當年一戰爆發的導火索, 就是奧匈帝國的皇儲被刺殺而引起的。 關于戰場, 兩國也有分工, 德國在西線與英法聯軍對戰, 奧匈帝國在東線對抗俄軍。 一戰結束后, 同盟國戰敗, 德國負擔起了巨額賠款, 而奧匈帝國則面臨著解體的結局。

奧匈帝國皇儲與德國皇帝

奧匈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但問題是沒有出現一個主體民族, 這使得國家大事必須要經過12個民族共同商議才能決定。 在一戰之前, 依靠聯姻政策, 奧匈帝國內部還比較穩定。

1918年戰敗后, 奧匈帝國的獨立運動越來越嚴重, 而各民族之間的間隙也越來越多, 最終內部爆發混亂, 帝國解體。 意大利、波蘭、南斯拉夫等鄰國趁機侵占了不少國土, 而奧匈帝國的主體則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個國家。

經歷了20年的休養生息, 奧匈帝國留下的印記已經幾近消失。 1938年, 也就是二戰爆發的前一年, 在德國與意大利的逼迫下, 英法被迫將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割讓給了德國, 后來在二戰中成為德國重要的戰區與工業資源供應地。 1945年, 蘇聯從德國手中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 雖然未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 但蘇聯的思想與制度已經在這里傳播, 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了華約的一員。

1991年,

蘇聯解體, 各成員國之間有了不同的發展際遇。 波羅的海三國率先投入北約的懷抱, 捷克斯洛伐克也被認為是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國家, 北約一直在向其拋橄欖枝。 伴隨著國家性質的改變, 斯洛伐克地區出現了要求獨立的聲音, 而且越來越強烈, 最終于1993年分裂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國家。 當年的舊奧匈帝國版圖在75年后迎來第二次分裂, 演變為了四個對立的國家。

奧匈帝國演變出來的四個國家中, 奧地利屬于高度發達國家, 匈牙利屬于中等發達國家, 捷克與斯洛伐克雖然在90年代才獨立, 但蘇聯時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全球第七的工業國家, 分裂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工業能力, 因此2006年雙雙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通常國家分裂意味著經濟暴跌,

奧匈帝國分裂出來的四個國家卻是例外。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