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诸葛亮不北伐蜀汉就会内讧?三国中诸葛丞相北伐却有如此隐情

原創不易, 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史志不渝 無授權禁轉

諸葛亮北伐是從劉備死后開始的, 舉全國之力, 前后五次, 卻幾無大功。 諸葛亮此舉是為了什么?為了千古留名么?非也, 諸葛亮北伐, 可以說是迫不得已, 是不得不伐。

漢賊不兩立, 王業不偏安。 蜀漢自稱是承襲東漢正統, 以東漢合法繼承者自居, 而曹魏則是漢朝的亂臣賊子。 蜀漢以漢朝正統取得了政權的合法性, 并獲得了儒家士人階層的支持, 這是蜀漢政權存續的基礎。 此時, 北伐就有了必然性。 蜀漢的口號是“漢賊不兩立, 王業不偏安”, 北伐曹魏是其漢朝正統的體現,

更是為了堵天下腐儒之悠悠眾口。 而如果蜀漢偏居一隅, 則失去了政權的合法性, 也失去了天下儒家士人階層的支持。 因此, 諸葛亮北伐具有必然性, 不得不伐。

調和國內矛盾。 蜀漢內部派系矛盾嚴重, 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 以譙周為首的土著集團和以李嚴為首的東州集團, 自劉備夷陵兵敗死后, 紛爭不斷, 相互傾軋。 長此以往, 不用外部勢力介入, 蜀國內部先自己瓦解了。 而北伐則使國家重心轉移到戰爭上, 使蜀國內部趨于團結, 無力內斗。 諸葛亮考慮到了蜀國內耗問題, 有意通過北伐調和國內矛盾, 一致對外。

拖緩曹魏發展速度。 曹魏地處中原, 地廣人多, 發展潛力大。 反觀蜀國, 偏安一隅,

發展潛力較小。 事實上自關羽丟失荊州, 蜀國失去了東出的戰略要地, 此與諸葛亮當年的隆中對相去甚遠。 如果放任曹魏發展, 休養生息之后, 曹魏實力必然大增, 與蜀國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蜀漢北伐更是無稽之談。 以諸葛亮的戰略眼光, 自然能看出這一點, 故而, 毅然北伐, 不求有功, 只求拖緩曹魏發展速度, 為蜀漢贏得更多的發展時間, 或者說為蜀漢強行續命。

孫劉交好, 北伐的大好時機。 劉備去世后, 蜀國與東吳重修舊好, 蜀漢少了東吳的后顧之憂, 正是北伐的絕好時機。 魏蜀吳三國, 蜀國實力最弱, 絕無兩線作戰的勝算, 如果東吳與曹魏結盟, 則就是蜀國的滅頂之災。 而此時與東吳的修好, 正是北伐的最佳時機。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之所以偉大, 更多的在于他的忠心。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這于諸葛亮而言, 劉備于諸葛亮有知遇之恩, 而后白帝托孤, 諸葛亮成了蜀漢的頂梁柱。 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 完成劉備遺愿, 五次北伐, 知不可為而為之,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筆者在此只做拋磚引玉之說。

參考文獻:(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