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这座城市在日寇的疯狂进攻面前屹立不倒,保住了半壁江山

長沙會戰是在我國抗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 世界法西斯勢力囂張至極,全世界烏云籠罩、陰霾滿天之時發生的。

1938年10月, 日本侵略軍占領我廣州、武漢以后,湖南地區驟然成為抗戰的前線。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爆發。 英、法等國被突然卷入戰爭,無暇東顧。 日本遂加強了對我國的侵略,一方面,加緊策劃成立汪精衛偽政權的活動;另一方面,積極調整和加強在華軍事力量,決定對國民黨“抗戰主體”之一的第九戰區進行打擊妄圖于9月下旬把第九戰區軍隊消滅在贛、湘北部邊境地區,挫敗敵軍抗戰企圖”,

以迫使中國重慶政府屈服,早日“解決中國事變”。

9月中旬, 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10萬兵力,采用“分進合擊’、“長驅直入”戰術,分別在贛北、鄂南和湘北地區向我第九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 我第九戰區在代司令長官薛岳的指揮下, 實行“后退決戰,爭取外翼”的戰略方針, “沉著, 應戰, 積極抵抗”, 是為第一次長沙會戰。

9月14日, 日軍第101、106師團向我贛北會埠防線發起進攻我第60軍雄踞有利山地奮起抵抗, 拉開了會戰的序幕。 22日, 集結在鄂南通城的日軍第33師團向我第27集團軍陣地進犯。 兩路日軍為策應其主力在湘北戰場的作戰, 企圖分由瀏陽、平江會攻長沙, 但都被我軍堅決地阻攔于贛北、平江一帶。

湘北戰場為會戰的主戰場, 而新墻河則為我湘北的第一道防線。 18日, 日軍第6、13師團向我新墻河北岸發起猛烈攻擊, 首以炮火猛轟, 繼以步兵、戰車沖鋒。 我第52軍第2、195師堅守陣地,英勇反擊, 戰斗異常激烈。 第2師胡春華營、第195師史思華營誓與陣地共存亡,阻抗日軍三天三夜, 直至全部犧牲。 23日, 日軍以數十架飛機、近百門大炮配合, 又施放大量毒瓦斯和煙霧彈, 再次發動猛攻,突破我軍防線。 我軍按既定方針向東轉移,繼續抵抗。 隨后,日軍分頭東進、南下,先后渡過汨羅江、撈刀河、瀏陽河,其一部于9月下旬竄抵長沙外圍,實已進入我伏擊圈。 至9月底,孤軍深入的日軍已膠著于長沙城外, 既沒有捕捉到我軍主力, 而所帶糧彈均已用盡,其贛北、湘北部隊又遭我軍打擊,形勢十分不利。

10月1日, 岡村寧次只得下令撤退。 薛岳立即嚴令各部全力追擊, 中國空軍也從成都機場起飛,轟炸武漢日軍機場。 北撤的日軍狼奔豕奕,我軍四起追擊, 于10月7日將日軍趕過新墻河。 至此, 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

第一次長沙會戰歷時24天, 我軍共殲滅日軍近2萬人, 擊毀日機70余架,擊沉日軍汽艇100多艘,取得勝利。 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日軍在中國戰場發動的第一次攻勢,也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戰前原態勢的一次戰役。 這一勝利粉碎了日軍“以戰迫降”的狂妄企圖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

日軍的戰略目的沒有實現, 兩年以后,又發動了第二次對長沙的進攻。

1941 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日本帝國主義為奪取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妄圖“迅速解決中國事變”。 9月上旬, 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畿調集12萬軍隊,并配備強大火力和大量騎兵, 改用“中間突破”、“兩翼迂回”戰術, 發動了對長沙更大規模的進攻。 薛岳仍采取“誘敵深入”戰術,在長沙及其周圍地區部署約30萬大軍,計劃“于汨羅江以南、撈刀河兩岸反擊而殲滅之”。

9月7日,日軍第6師團進犯岳陽大云山,我第40軍奮起抵抗,揭開第二次會戰的戰幕。 18日凌晨,日軍集中第3、4、6、13、33師團主力,在新墻河北岸長達20公里的陣線向我軍展開猛烈進攻。 由于我第九戰區對于日軍進攻的規模估計不足,選擇決戰地區不當,

加之我方重要的指揮電訊被日軍破譯,因而在會戰前期。 我軍處處被動, 節節失利。 自18日至22日, 日軍迅速突破我新培河汨羅江,撈刀河防線,于27日晚攻入長沙。 在這緊要關頭, 我戰守各軍仍奮勇抗擊, 薛岳亦鎮定沉著、處變不驚, 果斷迅速地指揮我軍從各個方面向長沙集結。 國民黨最高當局也適時地命令第三、五、六七戰區部隊, 分別向當面之敵發動猛烈攻擊。 9月底, 長沙附近日軍已陷入我四面包圍之中,遂于10月1日突圍北撤。 我軍急起直追,圍追堵截, 予敵大量殺傷。 10月8日日軍全部退過新墻河,雙方又恢復到戰前狀態。

第二次長沙會戰, 我軍先敗后勝,又一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挫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消滅我軍主力、打擊我軍抗戰意志迫使我方屈服的陰謀。 戰后,日軍不得不承認此次長沙作戰“沒有給予重慶軍以應有的打擊。相反地。更加促進了在這塊大地上掀起了全民防御的高潮”。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繼續擴大。與此同時,日軍又在太平洋地區向英美荷殖民地發動一系列進攻。日軍第十一軍為牽制中國軍隊增援香港、九龍及緬甸,摧毀我第九戰區戰斗力,又集中12萬兵力,發動了對長沙的第三次進攻。大戰在即,薛岳詳察敵情,并總結第一、二次長沙會戰的經驗教調,制定了“天爐戰”戰略。

12月23日晨,日軍第3、6、40師團及軍直屬各部隊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兵分幾路,猛攻我新墻河防線。我第20.58軍做計設陣地英勇阻擊,第三次長沙會戰正式打響。次日下午,日軍開始渡過新墻河。我133師于南岸第二線陣地繼續抵抗,戰事尤為激烈。其第398團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拼死作戰,反復爭奪,第二營營長王超奎第三營營長向有余率部堅守陣地,全營陣亡”,27日,我軍在消耗敵軍后,泰命向東南轉移。驕橫不可一世的日軍見包圍我軍的計劃落空,氣急敗壞,繼續南下進攻長沙。1942年1月1日,其先頭部隊第3師團進至長沙南郊準備一舉攻占長沙。日本空軍還為其送來了供占領長沙后豎立于長沙城中央的大幅太陽旗,外國記者團也已飛臨長沙上空視察。

此時,我第10軍奉命守衛長沙,仍由原軍長李玉堂指揮。他受命后,積極督足部隊構筑工事,激勵全軍將士同仇敵愾,勇敢作戰,誓死保衛長沙。常凱申也特地電令在兩廣的部隊馳援,參加會戰,還從全國僅有的兩個野戰重炮旅中抽出一個旅,開赴長沙,進駐岳麓山陣地。

1月1日中午,日軍在飛機的配合下,分三路從南郊向猴子石金盆嶺、阿彌嶺我預10師第一線陣地猛攻。至黃昏時,我陣地被突破。預10師退守黃土嶺、修械所、候家塘第二線陣地,拼死作戰,與敵反復爭奪。3日拂曉,日第6師團主力參加攻城,攻打我東門、北門。我第十軍各部將士堅決抵抗,予敵沉重打擊。我岳麓山炮兵亦配合有力,發炮猛轟。至4日下午,日傷亡慘重,勢已不支,只得撤退。而此時我外圍各路大軍均已分別進抵各指定地點,按照薛岳下達的追擊命令,分別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從西向東自北而南,向潰逃之敵展開全面攻擊。日軍驚借失措,狼狽北竄,處處遭到我軍痛擊。我軍先后在長沙縣磨盤洲、中梨市.福臨鋪、影珠山等地,圍殲殘敵,取得輝煌戰果。最后殘余的日軍,還是靠著南下援軍和空軍的掩護,并施放毒氣彈,才得以逃脫。1月15日,日軍逃回新墻河北岸,次日,日軍司令部亦從岳陽擻回武漢。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殺敵5萬余人,又一次挫敗了日軍的戰略企圖,大獲全勝。這是自太平洋戰爭以來,同盟國一連串失敗后,反法西斯陣營取得的第一次勝利。這一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有力地支援了在南太平洋地區作戰的英美友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以落后的武器裝備,三戰三捷,打敗了“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遠比自己強大的侵略者”,其原因如下:

一.我軍官兵發揚了不畏強敵、英勇奮戰、敢于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日本侵略軍向我發動的三次大規模都是仗其優良的軍事裝備而展開的。其每次進犯,兵力多達十余萬,而且均以海、陸、空軍配備,作立體攻勢;其出動飛機,少則70架,多至280架。其艦艇也多至數百,甚至滅絕人性地使用毒氣彈、煙幕彈。而我第九戰區部隊沒有空軍沒有海軍,裝備低劣、武器落后,但沒有絲毫的畏縮,上至戰區司令長官、軍長、師長,下至連長、排長、普通士兵,人人抱定必死的決心,以血肉之軀筑成了保衛長沙的鋼鐵長城,阻擋著日軍的進攻。在新墻河前線,在影珠山區,在長沙城下,我廣大愛國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盡管彈盡糧絕。也堅守不退,以致全連、全營陣亡,涌現了無數胡春華、史思華.王超奎似的英雄,驚天地,泣鬼神,譜寫出激昂悲壯的愛國主義頌歌。由于有了這一精神,所以我軍能以弱勝強。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我軍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愛國主義的偉大精神,激勵了我軍全體將士前赴后繼,勇往直前,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廣大人民群眾同仇敵愾,大力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自古以來,湖湘人民忠勇倔強,慷慨激昂,素有愛國主義傳統。抗日戰爭爆發以后,湖湘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戰斗精神極大地進發出來,義無反顧地投身神圣的抗戰事業。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長沙會戰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會戰之前,他們實行大規模的空室清野“化路為田,運糧上山”,使日軍機械化部隊無法行進,其運輸和補給十分困難。會戰中,他們積板為我軍運糧彈,當向導,參軍參戰。協同軍隊英勇殺敵。第三次會戰時,湘北、鄂南12縣共出動國民兵團戰時任務隊25萬人給前線我軍以極大支援。常凱申總結長沙會戰勝利的原因“一方面由我作戰將士忠勇許國,經驗增多;一方面尤賴我戰地人民深明大義;志切同仇,協助殺敵;“無論男女老少,一致隨軍進退,并且皆聽從軍令,一如士兵,對于破壞交通 運輸軍糧 偵察敵情等工作,莫不奮勇從事;又有若干民眾,引導軍隊,自效前驅沖入敵陣,拼命殺敵”。來長沙協助薛岳指揮作戰的陳誠也為之贊嘆道“此次會戰,湖南民眾功勞最大。我敢說湖南一省民眾力量就可以打倒日本軍閥。”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糧源,存在于民眾之中。”長沙會戰的整個過程,也雄辯地說明了這一點。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愛鄉。舍身忘家、支前殺敵,是會戰取得勝利的最大因素。

一一我第九戰區戰略指導正確,指揮得力。長沙三次會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也是與會戰的指揮機關——第九戰區長官司今部的果斷決策、正確指揮分不開的。

首先,第九戰區根據敵我力量的對比,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方針。三次會戰中,第九戰區實行的戰略戰術各有不同,但都是鑒于敵之裝備優越.我之裝備較差的客觀情況,沒有采取與敵硬拼的方法,而是利用相北自北而南新墻河。泊羅江、撈刀河、瀏陽河四水依次排列,而東南一帶山嶺起伏的天然形勢,對敵之進攻,節節抵抗,以不斷消耗敵軍實力,而將我之主力轉移東面山地。最后,待日軍深入腹地戰線拉長、兵力消耗之際,我軍從四面八方趕來,與之展開決戰,予以聚殲。

其次,第九戰區于戰役展開之前。在各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是注意收集情報,時刻把握日軍動態,從而對敵之移動、集結迅速作出判斷.實行戰略部署。二是大力修筑工事。三次會戰,我軍在切期均是處于防御地位,工事的修筑至關重要。第九戰區對此十分重視,每次戰前都做出切實布置,在第一,二線修筑了大量工事;如新墻河防線即在兩岸設置了五道防御工事。這對于掩護我之兵力。暴露敵之進攻,起了重要作用。三是在動員民眾方面作了扎實的工作。會戰之前薛岳提出了“掣田岳水,化路為田,空室清野”。動員湘北民眾將一切道路概行破壞,一切食物全部轉移,使日軍寸步難行。同時第九戰區早在戰前即發動縣.鄉政府與群眾團體制定“戰時公約“,又派出人員到各鄉鎮組織訓練國民兵團戰時任務隊,發動群眾參加會戰。

再次,嚴明軍紀,要求各級將領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薛岳性格剛強,治軍嚴格,所率各部多能遵守軍紀、服從指揮。三次會戰,他都坐鎮長沙指揮臨危不懼。他也要求部屬親臨前線,率部作戰。第三次會戰前,他通令戰區各部隊,表示“本會戰,后有必死決心,如戰死, 即以羅副長官代行職務”,并規定各部隊長官都要“親往前線指揮,如戰死,即以副職或次級資深主官代行職務,“各級主官如有作戰不力貽誤戰機者”,即按連坐法議處“決不姑寬”。 堅守長沙的第10軍,為表示“與長沙共存亡”的決心,在戰斗打響時,各級主官都寫有遺書。其預10師師長方先覺的遺書在各報刊發表,對全軍士氣激勵甚大。

此外,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對于第九戰區戰略地位的重視,為三次長沙會戰確定的基本戰路原則和所作的戰路指導,以及臨近各戰區對第九戰區的及時支援,也對會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長沙三次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這一勝利,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全國抗日戰爭的進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消滅我軍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三次長沙會戰,我軍殲滅日軍共計11萬余人(長沙三次會戰殲滅日軍的人數,中、日雙方公布的數字各異,此據蕭棟梁余應彬 《湖南抗日戰爭史》的統計) ,繳獲大量武器彈藥.戰馬船艇,其殘部狼狽達竄,每次都被我軍打回新墻河以北。這是抗戰爆發以來,我軍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路態勢的戰役,而日軍的戰略目標一個也沒有實現,并導致日本內閣的兩次垮臺(指1940年后阿部內閣的下臺和1941年10月近衛內閣的下臺)。消息傳開,全國群情振奮,歡聲雷動,各類報刊紛紛發出報道發表社論,歡呼長沙的勝利,不少地方還舉行慶祝會,發來賀電,并派出慰問團前來長沙慰問。常凱申當即說道‘湘北打了勝仗 捷電傳出,大家心理為之一變國際上的觀感也就煥然一新。” 新華報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長沙會戰的勝利,是抗戰三年來第一個偉大的勝利"給全國將士以戰則必勝的興奮,給全世界援助中國的友人以滿意的答復,給一切反對侵略的人們證明中國軍隊英勇的作戰。是可以把侵路軍擊退的。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長沙三次會戰,都是在世界法西斯勢力向人類文明與進步肆無忌憚地發起挑戰、世界大戰不斷擴大的形勢下發生的,而長沙三次會戰則給了窮兵黷武的日本軍閥當頭一棒。特別是第三次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同盟國軍隊一連串失敗之后的第一次勝利。這一會戰,牽制了日軍在我華中地區的主力,支援了英國在印度支那半島,英美兩國在南太平洋群島的作戰。其時,英國美國、蘇聯等各國大報紛紛以顯著位置報道了這一消息,英美高層人士紛紛致電祝賀,英,美兩國并立即宣布給我國貸款。1942年1月3日,經美國總統羅斯福提議:同盟國推舉蔣介石為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擔負中國及泰國、越南地區盟軍部隊的總指揮任務。這一切都表明: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了國際的重視,與世界人民的反侵略戰爭成為一體,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并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抗日戰爭時期,湖南在全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以后,日軍繼續南犯,侵占岳陽,湖南一度出現恐慌和混亂局面,以致發生長沙大火事件。長沙會戰的勝利,打退了日軍的進攻,使湖南的局勢穩定下來。《長沙大公報》著文稱“湘北大捷以還湘省地位鞏固,社會秩序大定一全省工業迅速發展。”農業也連年豐收。局勢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從而在軍事上能夠與日軍長期相持,井屢挫日軍,同時對全國的抗戰做出貢獻。抗戰八年中,湖南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全國抗戰以有力支援平均每年提供兵員26萬多人(居全國第二),軍糧1000萬石,軍布300余萬匹、軍棉7萬擔,“對國家貢獻居全國之冠”。

湖南地區的穩定,不僅使這一廣大地區成為全國抗戰的有力支撐點,而且成為西南廣西、貴州、四川諸省的堅強堡壘,使日軍始終不能由湖南而入侵西南、南下粵北,保證了我戰時首都重慶的安全。

本文作者 :玲科百合子,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戰后,日軍不得不承認此次長沙作戰“沒有給予重慶軍以應有的打擊。相反地。更加促進了在這塊大地上掀起了全民防御的高潮”。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繼續擴大。與此同時,日軍又在太平洋地區向英美荷殖民地發動一系列進攻。日軍第十一軍為牽制中國軍隊增援香港、九龍及緬甸,摧毀我第九戰區戰斗力,又集中12萬兵力,發動了對長沙的第三次進攻。大戰在即,薛岳詳察敵情,并總結第一、二次長沙會戰的經驗教調,制定了“天爐戰”戰略。

12月23日晨,日軍第3、6、40師團及軍直屬各部隊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兵分幾路,猛攻我新墻河防線。我第20.58軍做計設陣地英勇阻擊,第三次長沙會戰正式打響。次日下午,日軍開始渡過新墻河。我133師于南岸第二線陣地繼續抵抗,戰事尤為激烈。其第398團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拼死作戰,反復爭奪,第二營營長王超奎第三營營長向有余率部堅守陣地,全營陣亡”,27日,我軍在消耗敵軍后,泰命向東南轉移。驕橫不可一世的日軍見包圍我軍的計劃落空,氣急敗壞,繼續南下進攻長沙。1942年1月1日,其先頭部隊第3師團進至長沙南郊準備一舉攻占長沙。日本空軍還為其送來了供占領長沙后豎立于長沙城中央的大幅太陽旗,外國記者團也已飛臨長沙上空視察。

此時,我第10軍奉命守衛長沙,仍由原軍長李玉堂指揮。他受命后,積極督足部隊構筑工事,激勵全軍將士同仇敵愾,勇敢作戰,誓死保衛長沙。常凱申也特地電令在兩廣的部隊馳援,參加會戰,還從全國僅有的兩個野戰重炮旅中抽出一個旅,開赴長沙,進駐岳麓山陣地。

1月1日中午,日軍在飛機的配合下,分三路從南郊向猴子石金盆嶺、阿彌嶺我預10師第一線陣地猛攻。至黃昏時,我陣地被突破。預10師退守黃土嶺、修械所、候家塘第二線陣地,拼死作戰,與敵反復爭奪。3日拂曉,日第6師團主力參加攻城,攻打我東門、北門。我第十軍各部將士堅決抵抗,予敵沉重打擊。我岳麓山炮兵亦配合有力,發炮猛轟。至4日下午,日傷亡慘重,勢已不支,只得撤退。而此時我外圍各路大軍均已分別進抵各指定地點,按照薛岳下達的追擊命令,分別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從西向東自北而南,向潰逃之敵展開全面攻擊。日軍驚借失措,狼狽北竄,處處遭到我軍痛擊。我軍先后在長沙縣磨盤洲、中梨市.福臨鋪、影珠山等地,圍殲殘敵,取得輝煌戰果。最后殘余的日軍,還是靠著南下援軍和空軍的掩護,并施放毒氣彈,才得以逃脫。1月15日,日軍逃回新墻河北岸,次日,日軍司令部亦從岳陽擻回武漢。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殺敵5萬余人,又一次挫敗了日軍的戰略企圖,大獲全勝。這是自太平洋戰爭以來,同盟國一連串失敗后,反法西斯陣營取得的第一次勝利。這一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有力地支援了在南太平洋地區作戰的英美友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以落后的武器裝備,三戰三捷,打敗了“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遠比自己強大的侵略者”,其原因如下:

一.我軍官兵發揚了不畏強敵、英勇奮戰、敢于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日本侵略軍向我發動的三次大規模都是仗其優良的軍事裝備而展開的。其每次進犯,兵力多達十余萬,而且均以海、陸、空軍配備,作立體攻勢;其出動飛機,少則70架,多至280架。其艦艇也多至數百,甚至滅絕人性地使用毒氣彈、煙幕彈。而我第九戰區部隊沒有空軍沒有海軍,裝備低劣、武器落后,但沒有絲毫的畏縮,上至戰區司令長官、軍長、師長,下至連長、排長、普通士兵,人人抱定必死的決心,以血肉之軀筑成了保衛長沙的鋼鐵長城,阻擋著日軍的進攻。在新墻河前線,在影珠山區,在長沙城下,我廣大愛國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盡管彈盡糧絕。也堅守不退,以致全連、全營陣亡,涌現了無數胡春華、史思華.王超奎似的英雄,驚天地,泣鬼神,譜寫出激昂悲壯的愛國主義頌歌。由于有了這一精神,所以我軍能以弱勝強。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我軍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愛國主義的偉大精神,激勵了我軍全體將士前赴后繼,勇往直前,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廣大人民群眾同仇敵愾,大力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自古以來,湖湘人民忠勇倔強,慷慨激昂,素有愛國主義傳統。抗日戰爭爆發以后,湖湘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戰斗精神極大地進發出來,義無反顧地投身神圣的抗戰事業。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長沙會戰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會戰之前,他們實行大規模的空室清野“化路為田,運糧上山”,使日軍機械化部隊無法行進,其運輸和補給十分困難。會戰中,他們積板為我軍運糧彈,當向導,參軍參戰。協同軍隊英勇殺敵。第三次會戰時,湘北、鄂南12縣共出動國民兵團戰時任務隊25萬人給前線我軍以極大支援。常凱申總結長沙會戰勝利的原因“一方面由我作戰將士忠勇許國,經驗增多;一方面尤賴我戰地人民深明大義;志切同仇,協助殺敵;“無論男女老少,一致隨軍進退,并且皆聽從軍令,一如士兵,對于破壞交通 運輸軍糧 偵察敵情等工作,莫不奮勇從事;又有若干民眾,引導軍隊,自效前驅沖入敵陣,拼命殺敵”。來長沙協助薛岳指揮作戰的陳誠也為之贊嘆道“此次會戰,湖南民眾功勞最大。我敢說湖南一省民眾力量就可以打倒日本軍閥。”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糧源,存在于民眾之中。”長沙會戰的整個過程,也雄辯地說明了這一點。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愛鄉。舍身忘家、支前殺敵,是會戰取得勝利的最大因素。

一一我第九戰區戰略指導正確,指揮得力。長沙三次會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也是與會戰的指揮機關——第九戰區長官司今部的果斷決策、正確指揮分不開的。

首先,第九戰區根據敵我力量的對比,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方針。三次會戰中,第九戰區實行的戰略戰術各有不同,但都是鑒于敵之裝備優越.我之裝備較差的客觀情況,沒有采取與敵硬拼的方法,而是利用相北自北而南新墻河。泊羅江、撈刀河、瀏陽河四水依次排列,而東南一帶山嶺起伏的天然形勢,對敵之進攻,節節抵抗,以不斷消耗敵軍實力,而將我之主力轉移東面山地。最后,待日軍深入腹地戰線拉長、兵力消耗之際,我軍從四面八方趕來,與之展開決戰,予以聚殲。

其次,第九戰區于戰役展開之前。在各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是注意收集情報,時刻把握日軍動態,從而對敵之移動、集結迅速作出判斷.實行戰略部署。二是大力修筑工事。三次會戰,我軍在切期均是處于防御地位,工事的修筑至關重要。第九戰區對此十分重視,每次戰前都做出切實布置,在第一,二線修筑了大量工事;如新墻河防線即在兩岸設置了五道防御工事。這對于掩護我之兵力。暴露敵之進攻,起了重要作用。三是在動員民眾方面作了扎實的工作。會戰之前薛岳提出了“掣田岳水,化路為田,空室清野”。動員湘北民眾將一切道路概行破壞,一切食物全部轉移,使日軍寸步難行。同時第九戰區早在戰前即發動縣.鄉政府與群眾團體制定“戰時公約“,又派出人員到各鄉鎮組織訓練國民兵團戰時任務隊,發動群眾參加會戰。

再次,嚴明軍紀,要求各級將領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薛岳性格剛強,治軍嚴格,所率各部多能遵守軍紀、服從指揮。三次會戰,他都坐鎮長沙指揮臨危不懼。他也要求部屬親臨前線,率部作戰。第三次會戰前,他通令戰區各部隊,表示“本會戰,后有必死決心,如戰死, 即以羅副長官代行職務”,并規定各部隊長官都要“親往前線指揮,如戰死,即以副職或次級資深主官代行職務,“各級主官如有作戰不力貽誤戰機者”,即按連坐法議處“決不姑寬”。 堅守長沙的第10軍,為表示“與長沙共存亡”的決心,在戰斗打響時,各級主官都寫有遺書。其預10師師長方先覺的遺書在各報刊發表,對全軍士氣激勵甚大。

此外,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對于第九戰區戰略地位的重視,為三次長沙會戰確定的基本戰路原則和所作的戰路指導,以及臨近各戰區對第九戰區的及時支援,也對會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長沙三次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這一勝利,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全國抗日戰爭的進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消滅我軍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三次長沙會戰,我軍殲滅日軍共計11萬余人(長沙三次會戰殲滅日軍的人數,中、日雙方公布的數字各異,此據蕭棟梁余應彬 《湖南抗日戰爭史》的統計) ,繳獲大量武器彈藥.戰馬船艇,其殘部狼狽達竄,每次都被我軍打回新墻河以北。這是抗戰爆發以來,我軍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路態勢的戰役,而日軍的戰略目標一個也沒有實現,并導致日本內閣的兩次垮臺(指1940年后阿部內閣的下臺和1941年10月近衛內閣的下臺)。消息傳開,全國群情振奮,歡聲雷動,各類報刊紛紛發出報道發表社論,歡呼長沙的勝利,不少地方還舉行慶祝會,發來賀電,并派出慰問團前來長沙慰問。常凱申當即說道‘湘北打了勝仗 捷電傳出,大家心理為之一變國際上的觀感也就煥然一新。” 新華報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長沙會戰的勝利,是抗戰三年來第一個偉大的勝利"給全國將士以戰則必勝的興奮,給全世界援助中國的友人以滿意的答復,給一切反對侵略的人們證明中國軍隊英勇的作戰。是可以把侵路軍擊退的。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長沙三次會戰,都是在世界法西斯勢力向人類文明與進步肆無忌憚地發起挑戰、世界大戰不斷擴大的形勢下發生的,而長沙三次會戰則給了窮兵黷武的日本軍閥當頭一棒。特別是第三次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同盟國軍隊一連串失敗之后的第一次勝利。這一會戰,牽制了日軍在我華中地區的主力,支援了英國在印度支那半島,英美兩國在南太平洋群島的作戰。其時,英國美國、蘇聯等各國大報紛紛以顯著位置報道了這一消息,英美高層人士紛紛致電祝賀,英,美兩國并立即宣布給我國貸款。1942年1月3日,經美國總統羅斯福提議:同盟國推舉蔣介石為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擔負中國及泰國、越南地區盟軍部隊的總指揮任務。這一切都表明: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了國際的重視,與世界人民的反侵略戰爭成為一體,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并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抗日戰爭時期,湖南在全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以后,日軍繼續南犯,侵占岳陽,湖南一度出現恐慌和混亂局面,以致發生長沙大火事件。長沙會戰的勝利,打退了日軍的進攻,使湖南的局勢穩定下來。《長沙大公報》著文稱“湘北大捷以還湘省地位鞏固,社會秩序大定一全省工業迅速發展。”農業也連年豐收。局勢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從而在軍事上能夠與日軍長期相持,井屢挫日軍,同時對全國的抗戰做出貢獻。抗戰八年中,湖南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全國抗戰以有力支援平均每年提供兵員26萬多人(居全國第二),軍糧1000萬石,軍布300余萬匹、軍棉7萬擔,“對國家貢獻居全國之冠”。

湖南地區的穩定,不僅使這一廣大地區成為全國抗戰的有力支撐點,而且成為西南廣西、貴州、四川諸省的堅強堡壘,使日軍始終不能由湖南而入侵西南、南下粵北,保證了我戰時首都重慶的安全。

本文作者 :玲科百合子,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