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历史假想-倘若溥仪能为民做更多的善事而不是搞复辟,他的帝号会延续或世袭吗?

這段時間在看賈英華先生講述的《百家講壇》, 以獨特的視角、罕見的史料講述我們所不知道的溥儀。

看過之后, 我突然萌生一種想法:如果溥儀不是他當初的那樣去想方設法謀復辟, 而是極盡全力為民辦好事, 那么他的皇帝尊號是否有可能延續, 甚至世襲下來呢?

有一點是我們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場, 而應該把自己置入當時的歷史環境去思考這一問題。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趕出皇宮, 不管是當時的民國政府要員段祺瑞, 還是學者教授胡適都明確表達了反對這一做法, 對溥儀也表示了同情。 這也反映了當時的一部分人的立場。

馮玉祥將軍也表示之所以要決心把溥儀趕出紫禁城, 是因為想在歷史上留名, 他說自己一生只做過兩件事, 一是把溥儀趕出了皇宮, 二是反對蔣介石的獨裁。

但是說到底, 溥儀被逼出宮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自己。 因為自己對建福宮(這一收藏有乾隆一生珍藏的數以萬計的頂級國寶的宮殿)里國寶的索取和占有, 讓一些太監眼紅從而不斷盜取, 最終引發了一場大火, 建福宮一夜之間被燒了個精光。 自己圈養的狗和牛, 讓一群狗追著牛從神武門跑出故宮在大街上亂撞。 等等的一些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

對于內務府的貪腐, 雖然溥儀早已察覺, 也想整治, 可一旦查到自家頭上的時候就戛然而止,

導致不了了之。 一些皇族的利益群體有著巨大的阻力。 當時的頤和園和天地日月壇仍舊屬于皇家, 頤和園和地壇已經開放出去, 采取收門票的方式(這在當時被看作是大好事, 普通民眾可以走進千百年來對外封閉的皇家園林游覽欣賞)。

溥儀當時雖是遜帝, 但是在皇族里依然是說話算話的, 如果他能夠把整個皇族的思想統一起來, 不只為皇族和自己的利益著想, 而是想著北京的人民, 全國的人民, 利用皇家園林對外開放收取的門票收入為普通大眾辦好事(像其它國家的皇族那樣)。 開放更多的皇家資源給民眾以實惠, 對于當時對皇家充滿好奇與渴望接近的民眾來說則是莫大的好事, 也一定會贏得民眾的稱頌。

這樣, 一旦有了民眾的支持, 也就沒有哪個軍閥敢將溥儀他們趕出宮了。

暫且不討論中國有沒有容忍皇帝永遠存在的土壤, 也許自從陳勝吳廣以來, 或是商鞅變法以來, 成者為王敗者寇,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只有一心為民著想, 為民做事才會贏得民眾支持的道理則是顛撲不破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