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秘闻:巴铁山寨美国毒刺导弹获中国帮助,结果中巴双赢令人振奋

作者:雷炎、虹攝庫爾斯克

“防范一樹之高”, 是普及型單兵肩扛式導彈的責任。 這年頭, 通過低空乃至超低空突防的飛行器越來越多, 讓野戰部隊的“頭頂危機”非常嚴重, 用肩扛式導彈實施“最后抵抗”成為一種必須和本能。

一提到單兵防空導彈, 人們往往想到的是美國著名的“毒刺”防空導彈。 這種導彈當年在阿富汗打得蘇聯的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毫無脾氣。


圖片:使用美國“毒刺”導彈的阿富汗抵抗運動。

其實, 很少有人知道, 美國先進的“毒刺”防空導彈, 居然和中國第二代肩扛式防空導彈研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自然走得更遠。 這也是中國肩扛式防空導彈能夠飛速發展, 并在世界之林占據重要地位的一個因素。


圖片:中國前衛-1型防空導彈, 巴基斯坦資料顯示, 該彈擁有“毒刺”的血統。

這個故事要從2011年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原局長哈米德·古爾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候透露的信息說起。

哈米德·古爾稱, 在1986年與美國合作支援阿富汗“圣戰者”對抗蘇聯時, 為阿富汗抵抗運動輸送美制“毒刺”導彈是重要內容之一。 當時的巴基斯坦兵工廠主要做兩件事:一是設計適合“圣戰者”攜行的“毒刺”裝具;二是利用醫療氧氣瓶開發出軍用氧氣瓶, 供“圣戰者”爬上三四千米的高山設伏, 狙擊掠過的蘇聯強擊機和直升機。


圖片:被蘇軍繳獲的“毒刺”導彈, 性能遠優于當時蘇制的SA-7導彈, 也就是我們的紅纓-5導彈。

這些“土發明”很管用, 1987年最后兩個月, “圣戰者”在霍斯特省用“毒刺”導彈干掉了8架蘇-25, 相當于蘇軍一個強擊機大隊“玩完了”。

眼見“毒刺”導彈如此好用, 當時手里只有第一代美制“紅眼睛”和中國“紅纓”-5型肩扛式防空導彈的巴軍, 決心復制“毒刺”導彈, 提出了“安扎-2導彈項目”, 試圖來個“逆向工程”。 而之前的“安扎”-1導彈其實是中國紅纓-5導彈的仿制品。


圖片:巴基斯坦的“安扎”-1其實是SA-7/紅纓-5導彈的仿制型。

怎奈“毒刺”導彈雖小, 奧妙卻很多, 最突出的是, 該導彈有靈敏度極高的可選擇性尋的頭, 可根據溫度區域的特點識別出燃爆彈性質的誘餌, 而且“毒刺”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功率很大,

但藥柱澆注卻工藝要求極高, 巴方甚至讓承擔核開發任務的卡迪爾-汗實驗室也來幫忙, 可工藝問題始終解決不了。

巴基斯坦國立戰略研究所中國部長拉赫曼指出,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由于美國對巴基斯坦態度轉冷, 巴方的“安扎導彈項目”進展更加艱難, 為此巴方邀請“全天候伙伴”中國參與, 于是雙方展開優勢互補。


圖片:在中國幫助下, 巴基斯坦吸收“毒刺”導彈技術, 研制了“安扎”-2導彈, 和國產“前衛”-1同型。

最終中國底蘊深厚的光學、動力技術能力, 很快解決了短波/中波點源制冷硫化鉛(后來是更高級的銻化銦)探測器以及電池等方面的技術難關, 實現了“安扎”導彈的投產, 后來靈敏度和抗背景干擾能力進一步提高的“安扎”-2導彈成為了巴軍的“標配”,

攻擊范圍擴大, 具備后半球攻擊第二代戰機能力。


圖片:在90年代初非常紅火的國產“前衛”-1導彈其實是巴基斯坦發起的“安扎”-2導彈研制工作。

中國也從“安扎導彈項目”中得到啟發, 推動了國內“前衛”、“飛弩”等系列導彈的發展, 甚至“前衛”-1導彈就是中國版的“安扎”導彈, 或者說“安扎”導彈就是巴基斯坦版的“前衛”-1, 而這種導彈從發射器上就能夠看出, 其與美國“毒刺”導彈發射器是有相同之處的, 和此后的國產肩扛導彈俄式風格濃重完全不一樣!


圖片:“前衛”-2導彈那球形蓄電池是俄式“針”式防空導彈的外形特征。

如今“前衛”-1肩扛式防空導彈在解放軍的裝備量正在逐漸下降, 而光學精確制導水平更高的“飛弩”-6(我軍稱“紅纓”-6)導彈普及度更高,

而針對外貿市場的中國“飛弩”-16導彈更是打到了國際第三代水平。


圖片:敘利亞戰場上的中國“飛弩”-6導彈擊落了多架俄式戰機。

在研的更新一代肩扛式防空導彈采用多種探測體制, 技術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旗鼓相當, 未來中國肩扛式導彈將瞄著裝備更多靈活多變的發射平臺、打擊多樣弱特征低空威脅目標、通用化標準化低成本甚至智能化多彈協同打擊等方向發展。


圖片:泰國陸軍裝備的“前衛”-18肩扛式導彈是“前衛”家族的最新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