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蒋介石力排众议,坚定抗战信念!

本文作者楊天石,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近代史所研究員, 季我努學社顧問。

12月13日, 日軍占領南京, 中國的首都淪陷。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有的一個悲劇性的重大事件。 中國政府當時的主要領導人蔣介石立即通電, 聲稱中國軍隊退出, 絕不至于影響我政府始終一貫抵抗日本侵略的原定國策, 其唯一意義是更加加強了全國抗戰之決心。 此后的一段時期, 中國政府主要領導人堅決拒和, 一面拒絕德國陶德曼大使的調停, 一面則堅決抵制國民政府的主和派。

在中國近代史上, 中國曾經有過遷都議和的歷史。

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 在1894到1895年期間, 康有為曾經給朝廷上過一份奏折, 其中一個主張是拒和, 拒絕和日本人談和;第二個主張是遷都, 主張把當時清朝的首都從北京遷到西安, 第三個主張是變法。 但清朝政府沒有接受康有為拒和、遷都、變法的主張, 最后中日戰爭的結果是簽訂了《馬關條約》。

康有為

這次南京淪陷, 中國面臨著非常危險的狀況, 所以, 國民政府蔣介石做的第一事就是拒和, 不和日本人談判;第二是遷都, 把中國的首都從南京遷到重慶。 當時國民黨內部是什么情況呢?12月15日, 也就是南京淪陷的第二天, 蔣介石召集高級干部會議討論, 當時在會上一部分人主張和日本講和, 一部分人主張繼續戰斗,

意見不一樣。 但在這個高級干部的會議上, 主和者占多數, 大部分國民黨高級干部主張議和。

南京淪陷, 日軍進城

汪精衛本來對抗戰就信心不足, 在這個時候, 汪精衛就向蔣介石提出, 現在你不行了, 還是讓我出來, 以第三者的面目組織一個新的政府, 跟日本人談和。 可見由于南京的淪陷, 汪精衛第一個動搖了, 他要以第三者的面目, 就是既不是國民政府, 也不是當時的中國一部分親日派準備成立的所謂維新政府, 他要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現, 和日本人談和。 蔣介石當時就堅決地回答汪精衛:不可以!不可能和日本人談和。

居正

當時國民黨的高級官員居正跟蔣介石講, 現在國都淪陷了, 只有一個辦法, 只有一個出路,

就是跟日本人講和。 居正跟蔣介石講, 如果你不敢跟日本人談和, 不敢在條約上簽字, 我居正代表你簽字。 當時國民黨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 在國民黨的高層會議上也批評蔣介石說, 你怎么到現在還猶豫不決呢?要趕快談和。 在這種情況下, 蔣介石在國防最高會議上講:“國民黨的革命精神只有為中國要求自由與平等, 而不能夠向敵人屈服, 不能夠訂立不能接受的條約, 訂了條約以后, 就會增加我們國家民族永遠的束縛。 現在是一個大的危險的關口, 我們必須以主義與本黨的利益為前提, 不能和日本人談和。 和日本人談和, 對外的戰爭可以停, 對內的戰爭會起來, 國家一定會出現大亂的局面。 ”蔣介石說今天最危險之點就在于停戰言和。

南京淪陷以后, 蔣介石在日記里表示, “與其屈服而亡, 不如戰敗而亡”, 他堅持既定的抗戰國策。 應該承認, 當時的中國政府、中國軍隊處于最困難的時期。 淞滬大戰, 中國的75萬軍隊打敗了, 南京的保衛戰, 中國的10多萬軍隊也打敗了,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 應該說中國的抗戰處在一個非常艱難、危險的關口。 在國民黨高層大多數主張跟日本人講和的情況下, 蔣介石堅持拒絕談判, 拒絕和日本人講和, 堅持遷都重慶, 這是做長期抗戰的準備, 這是中國抗戰的第一個艱難危險的時刻。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 :蔣介石日記解讀(2)》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