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德国为何要搞神秘的锥膛炮,炮管前细后粗,打坦克很厉害么?

在二戰前, 德國軍隊大規模裝備的是Pak35/36式37毫米輕型反坦克炮和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 這些火炮機動靈活, 射速高、精度好, 很受官兵喜愛, 但威力顯得過小, 如果增加威力只能增加口徑, 但火炮的重量就會大幅增加, 陷入一個怪圈循環。 德國人靈犀一動, 研制出幾種輕便大威力的錐膛炮, 這種火炮成為二戰德國最有特色的反坦克炮。

其實錐膛炮的概念談不上新穎, 20世紀初人們就已經提出了這樣的概念, 運用于大口徑的反坦克步槍上, 但是都失敗了。 錐膛炮, 顧名思義, 炮膛內徑是前細后粗的, 就像是一個“錐形”,

主要用于高射速的反坦克炮。 而德國人將錐膛發射原理應用在反坦克炮上, 大獲成功。

例如sPZB.41式28毫米輕型錐膛反坦克炮, 由于使用了錐膛炮管, 膛壓高, 初速大非常高, 比同口徑的反坦克武器擁有更好的穿甲效果, 而且這種火炮比較輕便, 特別適合配發傘兵等輕裝步兵部隊。 德國還造過75毫米的PAK41錐膛炮, 基本結構和sPZB.41式28毫米錐膛炮一致, 只是炮膛口徑為75毫米, 炮口口徑縮小為65毫米口徑。

錐膛炮的炮管前細后粗, 膛線的纏度從后到前逐漸增大, 彈丸是一個由軟金屬彈帶和殼體包裹的碳化鎢材料的鎢合金彈芯, 彈芯外面有一個裙邊狀的彈托, 炮彈發射以后, 口徑漸減的炮管會強力擠壓彈丸的軟金屬殼體, 擠過錐膛的時候彈托裙邊被逐步壓縮,

身管內的直線運動速度不斷增加, 轉速也不斷增加, 使其變形堆積于鎢合金硬彈芯后部。

錐膛炮的閉氣性能優秀, 炮口初速及精度均大幅增加, 遠優于普通火炮。 錐膛炮發射的穿甲彈初速極高, 能達到1400米/秒, 這差不多相當于六七十年代的尾翼穩定他脫殼穿甲彈, 穿甲能力可在1000米距離上打穿95毫米的裝甲板, 這幾乎能打穿二戰早期的所有坦克的前裝甲。

錐膛炮的優點是在較小口徑和較輕火炮重量的前提下實現了大威力的穿甲能力, 適合輕型步兵對抗裝甲部隊, 缺點是膛壓較高, 對身管和膛線磨損嚴重, 火炮壽命極短, 只有五百發, 而且發射榴彈效果很差, 基本只能發射鎢合金穿甲彈。

錐形炮管的加工要比直炮管麻煩得多, 所以這種火炮的綜合成本非常高, 步兵用著很爽, 但將軍們卻很肉疼。

德國后來放棄錐膛炮的另一個原因是穿甲彈芯的鎢金屬材料供應十分短缺, 當時德國主要依靠從中國進口的鎢礦石制造碳化鎢彈芯,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以后, 德國和中國中斷了軍事合作。 由于德國儲存的鎢不充足, 鎢合金彈芯的穿甲彈產量很有限, 在實戰中德軍對鎢合金穿甲彈的使用有許多限制, 一般只能用來對付敵軍的重型裝甲車輛。 到了1942年以后, 所有單純采用鎢彈藥的火炮全部被停止發展, 這其中就包括錐膛炮。 而且現役的75毫米PAK41錐膛炮在炮管發射500發炮彈壽終以后, 扔掉錐膛炮管, 換上PAK41式75毫米火炮的普通炮管,

依然作為反坦克炮來使用。

到了二戰中后期, 各國都研制了高初速的次口徑穿甲彈, 使得普通反坦克炮的穿甲威力大增, 例如蘇聯研制的ZIS-2式57毫米反坦克炮, 雖然口徑只有57毫米, 炮管長度卻有4.9米, 達到85倍口徑, 能以1000米/秒的初速發射穿甲彈, 千米距離可以打穿105毫米厚裝甲, 改進型穿甲彈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40毫米穿甲能力。 可以正面秒殺虎式坦克。 戰后這門著名的火炮還被改為高射炮, 中國也曾引進仿制,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59式57毫米高射炮。

這個時候, 普通反坦克炮發射次口徑高初速穿甲彈的威力已經與同口徑的錐膛炮相當。 由于反坦克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洞穿敵人坦克的裝甲, 按照穿甲彈原理,

穿甲彈芯的長徑比越大, 作用于裝甲的彈芯直徑越小, 穿甲威力就越大。 錐膛炮和次口徑穿甲彈, 都是大口徑炮彈發射一個小口徑彈芯, 但一個是用自己的炮管來粗暴的擠壓, 另一個是用彈托分離來實現, 怎么看都是后者更劃算。 所以錐膛炮迅速沒落, 早在二戰結束前就被淘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