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红军破译电报能力有多强?掌握敌军将领家书,巧妙调动敌人让道

俗話說:“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紅軍之所以能以少勝多, 情報準確起了很大作用。 早在1927年, 就在武漢成立了特科, 負責情報偵察工作。 紅軍利用繳獲的國軍“半部電臺”, 開始了無線電偵察。 為什么說是“半部電臺”?因為只有收報機, 沒有發報機, 不過這已是當時紅軍僅有的高科技了。 (作者:兵說兵事。 聲明:“兵說”獨家稿件, 抄襲洗稿必究)

1932年, 紅軍在攻打江西贛州失利, 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國軍行動不了解, 攻城不成反被“包了餃子”。 這使紅軍意識到加強無線電偵察的重要性, 遂成立了以曾希圣為組長的電文破譯小組。

經過反復研究電文, 最終成功破譯了敵軍密碼, 為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曾希圣帶領部屬, 先后破譯國軍800多種密碼, 被譽為“紅色密碼之父”。

1933年, 紅軍在登仙橋附近一舉殲滅敵兩個師, 敵軍將領李默庵聞訊如喪考妣, 用軍用電臺秘密給在上海的夫人發了首詩:“登仙橋畔登仙去, 多少紅顏淚始干。 ”這當即被紅軍截獲并破譯。 1936年, 周恩來去西安見到學生李默庵(李畢業于黃埔一期, 周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隨口就將那首詩念了出來, 并稱贊詩寫得不錯, 讓李大吃一驚。

1934年10月, 紅軍開始長征。 靠著一次次成功破譯敵軍密碼電報, 紅軍在長征中躲過了一次次圍追堵截。 紅軍無線電偵破戰線的英雄, 除曾希圣外還有“紅軍技術偵察鼻祖”王錚、外號“本子”(不用查對密碼本都能破譯電報)的宋侃夫等。

1935年3月, 紅軍準備南渡烏江, 但前后都有追兵, 強行渡河必然損失慘重。 這時曾希圣提出:可以假冒蔣給敵人發封電報, 把烏江附近的追兵調開。 這一建議被采納, 于是曾希圣模仿蔣的口氣, 給在烏江附近的追兵發了封“假電報”, 成功將他們調開, 避免了一場血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