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纳粹外籍“战五渣”军团:不知纳粹思想,就是想得到武器

文|陳星波


兩名不列顛自由軍團早期成員與德國軍官合影

1945年4月, 蘇軍向納粹德國的老巢柏林發起了總攻。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在希特勒這個所謂千年帝國覆亡的最后一刻, 在柏林城內的斷瓦殘垣中負隅頑抗的竟然有大量的外籍作戰人員。 這些人的來源龐雜無比, 有法國人、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西班牙人、波羅的海人, 甚至還有日本人和印度人。

這些外國人是怎么加入納粹政權的?又為什么成了頑抗到最后的納粹死硬分子?這一切得從1933年納粹掌權后說起。


卡爾梅克志愿騎兵團的用餐時間

武裝黨衛軍中開始出現“混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東歐基本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地盤, 東歐諸國的老百姓很多是德國或奧匈帝國的遺民。 因此, 德語是這些東歐國家和地區的第一語言, 波蘭、匈牙利、特蘭西瓦尼亞 、羅馬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 總計有近500萬說德語的德裔, 即使在南斯拉夫還有近100萬人說德語。 因此, 在1941年德國進入巴爾干后, 希姆萊又得到了一大批新的兵源。

如果一個巴爾干地區的德裔年輕人, 若能加入黨衛軍, 便能一朝甩掉“少數族裔”的帽子, 搖身一變成為上等人。 正是這種心態, 一支羅馬尼亞、匈牙利、南斯拉夫構成的德裔志愿人員組成了“歐根親王”(Prinz Eugen)山地師。 這個師的大部分軍官是由奧地利和羅馬尼亞人組成,

師長是羅馬尼亞人。 這支部隊大部分時間都在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邊界地區從事圍剿南斯拉夫鐵托的游擊隊。

隨著戰爭的深入, 日耳曼德裔的數量依舊不能滿足希姆萊的胃口, 這促使希姆萊把眼光投向了非德意志族人, 早期這些非德意志民族的東歐人起先是在德國國防軍服務, 被招募來維持治安和看守集中營。

在東歐, 匈牙利是德國的重要盟國, 或者說仆從國, 在軸心國中還是受到了相當的重視。 希姆萊以匈牙利的德意志人為主組建了名為“瑪麗亞·特蕾西亞”(Maria Theresa)志愿騎兵師, 戰爭后期, 這個師在布達佩斯的戰斗中被蘇軍全殲。 此外, 希姆萊還招募了兩支完全由匈牙利人組成的部隊:“胡尼奧迪”師和“匈牙利人”師。

不過, 這兩支部隊在大戰后期倉促組建, 武器裝備很爛, 制服都來不及發全, 自然是“戰五渣”。

此時, 希姆萊傾情打造的黨衛軍部隊已經開始變味兒, 外籍軍團開始從“絕對忠于納粹思想的精銳部隊”變成“胡亂抓壯丁組成的三流部隊”。


1943 年6 月, 黨衛軍波斯尼亞志愿山地師的士兵正在閱讀名為《伊斯蘭教與猶太教》的手冊

兵源枯竭, 希姆萊開始抓丁拉夫

由于德國多線作戰, 戰線過長。 到了1943年, 逐漸出現了兵源枯竭的情況。 武裝黨衛軍的質量直線下降, 從最初的精挑細選到此時的來者不拒。 很多目的不純, 思想混亂的武裝人員被希姆萊招募成軍。

比如, 波斯尼亞的穆斯林組成了一個山地師。 為此,

希姆萊還特地把舊奧地利陸軍時代裝備穆斯林團的家伙事兒都找了回來, 這個師的士兵大多佩帶紅色的土耳其氈帽, 成員在隨軍阿訇的指導下做禮拜。 這個師的名字叫“漢特塞爾”, 主要是指阿拉伯的短彎刀, 所以有些資料會翻譯為“圣刀”師。 根據一名“漢特塞爾”師的士兵所說:“我們這些信教的波斯尼亞人加入黨衛軍, 是為了得到武器, 能在塞爾維亞收拾捷克人, 根本不知道什么納粹思想。 ”到了1945年, 這支部隊被德國人解散。

另外兩個穆斯林師, 一支是以阿爾巴尼亞科索沃地區穆斯林為基礎組成的, 以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Skanderbeg)命名的“斯坎德培”山地師。 這個師純屬三流部隊, 基本是一觸即潰。 另外一支則是由希姆萊以南斯拉夫的穆斯林為基礎建立的“卡馬”山地師。

“Kama”是土耳其語里“短劍, 匕首”的意思。 不過, 這個師實際上兵源很少, 存在的時間只有短短4個月, 可以忽略不計。 總體上說, 這幾個師都是戰斗力低下, 他們白白消耗了不少德國的資源, 卻在戰場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當然, 德國人還是找到了一些可以調教的好兵。 他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很糟糕的意大利人。 1943年7月,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倒臺后, 為了防止意大利倒向盟國, 德軍迅速出兵占領了意大利。 希姆萊很快就從德國的意大利戰俘營里招募人員, 組成了一個師。 意大利人在意大利軍隊里戰斗力不行, 被德國人調教后, 戰斗力爆棚。 在戰場上表現十分搶眼, 就連一貫看不起意大利軍隊的德國國防軍也評價說:“與意大利黨衛軍的協同作戰,打得很好。”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就連一貫看不起意大利軍隊的德國國防軍也評價說:“與意大利黨衛軍的協同作戰,打得很好。”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