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抗战中八路军是怎样保障后勤,甚至“生产致富”的呢?

作者:Niggham

一旦強虜寇邊疆, 慷慨悲歌赴戰場。

八路軍是敵后戰場的中流砥柱, 在抗戰中實現了脫胎換骨的大發展。 辣么在艱苦的抗戰環境中, 我軍又是如何解決物資保障的呢?此番就以最著名的南泥灣359旅為例, 來聊一聊八路軍是如何「生產致富」的。


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來唱一唱

蔣委員長斷糧

抗戰前期, 統一戰線搞得還不錯, 我軍的物資供應, 主要靠蔣委員長發餉。 這一階段, 359旅的小日子是很滋潤的, 茍嵐復地, 邵家莊奪旗, 上下細腰澗殲寇, 威震晉北。 39年回師陜北, 鎮守河防, 也是一幅「禁軍統領」的派頭, 威風得緊。

然而好景不長, 我頑間摩擦不斷, 終歸破裂。 重慶悍然翻臉, 反手對邊區進行了大封鎖。

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邊區遂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359旅也駐屯南泥灣, 開啟了自己的生產致富之路, 拍板負責的是一把手王震, 具體落實的是供給部長何維忠。


王震

南泥灣開荒

人是鐵飯是鋼, 別的都能湊合, 先保證部隊不餓死才是頭等大事。 頭一年開荒, 蕭主任還管飯, 但只有糧食, 副食要自己解決。

好在那會的南泥灣啊, 到處呀是荒山, 沒呀人煙——沒人煙就有野味唄。 于是乎全旅幾千張嘴, 打獵摸魚挖野菜, 給南泥灣的綠水青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壞。 王胡子多才多藝, 不時到伙房秀一手小炒野豬肉, 吃完沒有不叫好的。

只要能吃飽飯,

大幾千個壯勞力, 拿刺刀修理皇軍都不費勁, 拿鋤頭修理地球算啥。 359旅兩年就實現了糧食自給, 種菜養豬的就不說了, 還引進了外來的西紅柿(以前陜北沒這玩意), 連蜂蜜都搗鼓上了, 開心農場玩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 此外還種上了特貨, 支撐邊區的金融戰, 這個就不展開說了。


官兵在開荒勞動

自己吃飽了, 就要為組織供應急需的物資, 何部長還張羅起了「制造業」。

最早是被需求倒逼。 比如把各級修械所改成鐵工廠, 打造開荒生產的工具;天涼了要建個炭窯, 燒出炭來好過冬。 或者是因地制宜, 這邊有片老林, 就開個木材廠;那邊有煤鹽之利, 就整上煤窯鹽井。 這都只是「初級階段」。

等到農業上正軌后, 就要搞「農產品深加工」。

麻子豆子能榨油, 高粱玉米要釀酒, 全產業鏈經營,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美美噠。 「精神文明」也不能忘, 又搞了造紙廠, 上到首長辦公, 下到美女如廁, 都離不開359旅, 棒棒噠。


南泥灣的「總設計師」何維忠

工業化生產

隨著生產越來越紅火, 何部長有了足夠的資金, 便開啟了「工業化」進程。 先是開了「大光紡織廠」, 把部隊里會紡紗的和工人出身的戰士集中起來, 連賒帶買得弄點棉紗毛線, 就開工大吉。

后來何部長財大氣粗了, 便蓋起了專門的幾十間廠房。 然后迅猛地擴大規模, 把部隊里心靈手巧的都盡量派過來, 人手還不夠再去社會上招老百姓, 直拉了二三百人的生產隊伍。 還在供給部下面建立了專門的工廠機關, 加強管理, 廠長便是前一段成了電視劇主角的甘祖昌。

甘廠長大干快上, 由原先的老工人當骨干, 編成十二個小組, 以老帶新, 輪訓上崗。 人多了機器也要更新, 原先是靠自家的鐵工廠, 自制簡易紡機, 「規模化」以后便從太原弄來了專業的鐵機。

大光紡織廠最終發展成了359旅的一面旗幟, 邊區最大的工廠之一。 君不見, 連毛主席都親自擺弄紡車給359旅供料, 這廣告做的, 絕對是黨史最牛。

光「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廠還不過癮, 何部長又搞了「技術密集型」的「大光肥皂廠」。 開始只是個小作坊, 給自家官兵供點日用的肥皂。 后來有錢了, 何部長便看上了這個「技術版塊」, 找邊區建設廳取經(建廳之前已經建成了「新華肥皂廠」, 有成熟的技術工藝), 大張旗鼓地擴大生產。

既有錢又有組織, 世上便無難事, 大光肥皂廠迅猛發展, 肥皂、牙粉暢銷邊區, 走向華北。

可別小看這些小日用品, 那會大量革命干部與有志青年涌入陜北, 形成了日用品的巨大剛需, 市面上一度嚴重供不應求。 牙粉竟也成了類似于糧食、特貨的準「硬通貨」, 人見人愛。

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

生產越來越紅火, 何部長自然要張羅「物流」。 359旅有現成的運輸隊, 四五百人, 近千匹牲口, 基本夠用。 面臨的新課題, 主要是怎么開通路線。 運輸大隊的辦法是, 每三百里設一個調度站, 統管調度。 每個調度站下設三四個實體驛站, 為跑貨的人畜保障食宿糧草。

于是乎, 運輸大隊以延安為中心, 最終開辟了四通八達的物流網。 東到石岔、馬頭關, 大家在黃河邊財貨兩訖;南抵茶坊,頑軍的官兵看得直流口水;北達靖邊、米脂,榆林城里的女學生笑哈哈;西通鹽池,讓西北的漢回同胞也用上「工業品」。

奇怪的是,359旅手握好資源,卻只是自用,沒順便干點「順豐」和「如家」的買賣 :)


拿百度地圖手繪的359旅物流網,簡陋勿怪

賣方為王

除了生產、物流,下游的「銷售」也不能少。早在鎮守河防時,359旅便在綏德縣城開了「大光商店」,利用地利掙點外快(找過路的商人朋友賒貨代銷,賣完再還人家本錢)。

后來大封鎖一來,邊區物價飛漲,高主席們趕緊滿世界拋售物資,平抑物價。359旅斷然乘時而起,把產業做大。全旅上下每人出兩月工資當公積金,入市為黨分憂。

與此同時,南泥灣的生產日新月異,為大光商店提供了穩定的貨源,再要不用找商人朋友們「進貨」啦。

物資緊缺的年代,賣方為王,商店迅速從小賣部擴張成了「連鎖店」。不但為邊區平抑物價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積累了一筆小小的基業家底。(那會都要按上級要求,平價拋售物資,359旅早就暴富了)

然而生產憑能力,銷售靠關系,和邊區的父母官搞不好團結,吃棗藥丸。果然,359旅的干部在延長搞經營,被「城管」民兵查了,雙方鬧到了開槍的境地。

莫文驊(留守兵團政委)和陳正人(西北局組織部長)分別代表軍地去平事,結果差點自己也打起來。直到驚動了朱老總才把事情平息。

轉過年42年邊區整風,還能有你359旅的好果子吃?一切違法經營活動就地取消。


整風運動

但王胡子是個有擔當的好領導,拍板說商店不讓開,咱就改「合作社」。全旅上下人人入股,都是社員。之前不是都納了兩月工資嗎,正好當本金,還可以再自愿追加。小「零售」咱還不整了,直接改「外貿」,沿著前述的物流網開拓商路,做大做強。

掙了錢,全旅上下一起分紅,不分他那沒溜的邊區卷,直接發「硬通貨」小米。逢年過節,合作社發糧發肉。若是在戰斗中犧牲,或者家里遭災生病,更有一大筆撫恤救濟。組織暖人心啊。

359旅生產致富,打仗其實也不差

從40開荒到44南下,359旅在短短的四年間,迅速「生產致富」。不花組織一分錢,官兵每天糧食敞開吃還有二兩多肉,每年從里到外發兩套新軍裝,毛巾、肥皂等日用品也能用上。這待遇,除了吃「美標」的駐印軍,怕是全國第一了吧。


毛朱檢閱359旅

359旅的大生產之路,是典型的「計劃經濟」。生產上,農業為基礎,工業為導向,實現衣食住行的全方位自給。銷售上,對內只平抑物價,不投機倒把,要掙錢得靠「出口」。

內控上,全軍事化管理,有單位,包福利。最后,大義法統上,講政治聽指揮,中央一聲令下,便把萬貫家業撇給邊區,放下算盤拿起槍,南下新長征去了。

有趣的是,抗戰中各路軍隊的生產經營,倒是都體現了其政治屬性。359旅是典型的紅區「計劃經濟」。新四軍的富7師則是白區「二軌制市場經濟」的玩法。

國軍的經營天才王耀武,活脫脫一個軍中「官僚資本」。北軍的「藥劑師」孫殿英,則是因無權無勢被倒逼出了「自主創新」。這些以后有機會再一一細聊。

最后再聊些題外話,359旅后來戰績欠佳,是否真的是因為搞生產消磨了戰斗力呢?并不是。

其實王胡子一伙疲軟,主要是因為南下時傷了元氣。但就剩下的這點「骨血」,也是絕境死戰存下的,沒失了老六軍團的臉面。君不見,北返途中血戰鮑魚嶺,陷入重圍的359旅敢于山呼海嘯地連打白刃沖鋒,硬是踩著弟兄們的尸體砸開通路逃生。

看這「刺刀見紅」的好作風,那西野「頭牌」的羅元發教導旅,屯子鎮突圍時也就不過如此了吧。至于劉轉連支隊,老主力就717團一個營,能和國軍的百戰精銳過上幾手,還待咋地。


羅元發

故曰,359旅與其他老部隊相比,抗戰中的戰斗歷練確實不足,但這并未嚴重影響其戰斗作風。該部后來的疲軟,主要還是由于南下時傷了元氣。

大家在黃河邊財貨兩訖;南抵茶坊,頑軍的官兵看得直流口水;北達靖邊、米脂,榆林城里的女學生笑哈哈;西通鹽池,讓西北的漢回同胞也用上「工業品」。

奇怪的是,359旅手握好資源,卻只是自用,沒順便干點「順豐」和「如家」的買賣 :)


拿百度地圖手繪的359旅物流網,簡陋勿怪

賣方為王

除了生產、物流,下游的「銷售」也不能少。早在鎮守河防時,359旅便在綏德縣城開了「大光商店」,利用地利掙點外快(找過路的商人朋友賒貨代銷,賣完再還人家本錢)。

后來大封鎖一來,邊區物價飛漲,高主席們趕緊滿世界拋售物資,平抑物價。359旅斷然乘時而起,把產業做大。全旅上下每人出兩月工資當公積金,入市為黨分憂。

與此同時,南泥灣的生產日新月異,為大光商店提供了穩定的貨源,再要不用找商人朋友們「進貨」啦。

物資緊缺的年代,賣方為王,商店迅速從小賣部擴張成了「連鎖店」。不但為邊區平抑物價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積累了一筆小小的基業家底。(那會都要按上級要求,平價拋售物資,359旅早就暴富了)

然而生產憑能力,銷售靠關系,和邊區的父母官搞不好團結,吃棗藥丸。果然,359旅的干部在延長搞經營,被「城管」民兵查了,雙方鬧到了開槍的境地。

莫文驊(留守兵團政委)和陳正人(西北局組織部長)分別代表軍地去平事,結果差點自己也打起來。直到驚動了朱老總才把事情平息。

轉過年42年邊區整風,還能有你359旅的好果子吃?一切違法經營活動就地取消。


整風運動

但王胡子是個有擔當的好領導,拍板說商店不讓開,咱就改「合作社」。全旅上下人人入股,都是社員。之前不是都納了兩月工資嗎,正好當本金,還可以再自愿追加。小「零售」咱還不整了,直接改「外貿」,沿著前述的物流網開拓商路,做大做強。

掙了錢,全旅上下一起分紅,不分他那沒溜的邊區卷,直接發「硬通貨」小米。逢年過節,合作社發糧發肉。若是在戰斗中犧牲,或者家里遭災生病,更有一大筆撫恤救濟。組織暖人心啊。

359旅生產致富,打仗其實也不差

從40開荒到44南下,359旅在短短的四年間,迅速「生產致富」。不花組織一分錢,官兵每天糧食敞開吃還有二兩多肉,每年從里到外發兩套新軍裝,毛巾、肥皂等日用品也能用上。這待遇,除了吃「美標」的駐印軍,怕是全國第一了吧。


毛朱檢閱359旅

359旅的大生產之路,是典型的「計劃經濟」。生產上,農業為基礎,工業為導向,實現衣食住行的全方位自給。銷售上,對內只平抑物價,不投機倒把,要掙錢得靠「出口」。

內控上,全軍事化管理,有單位,包福利。最后,大義法統上,講政治聽指揮,中央一聲令下,便把萬貫家業撇給邊區,放下算盤拿起槍,南下新長征去了。

有趣的是,抗戰中各路軍隊的生產經營,倒是都體現了其政治屬性。359旅是典型的紅區「計劃經濟」。新四軍的富7師則是白區「二軌制市場經濟」的玩法。

國軍的經營天才王耀武,活脫脫一個軍中「官僚資本」。北軍的「藥劑師」孫殿英,則是因無權無勢被倒逼出了「自主創新」。這些以后有機會再一一細聊。

最后再聊些題外話,359旅后來戰績欠佳,是否真的是因為搞生產消磨了戰斗力呢?并不是。

其實王胡子一伙疲軟,主要是因為南下時傷了元氣。但就剩下的這點「骨血」,也是絕境死戰存下的,沒失了老六軍團的臉面。君不見,北返途中血戰鮑魚嶺,陷入重圍的359旅敢于山呼海嘯地連打白刃沖鋒,硬是踩著弟兄們的尸體砸開通路逃生。

看這「刺刀見紅」的好作風,那西野「頭牌」的羅元發教導旅,屯子鎮突圍時也就不過如此了吧。至于劉轉連支隊,老主力就717團一個營,能和國軍的百戰精銳過上幾手,還待咋地。


羅元發

故曰,359旅與其他老部隊相比,抗戰中的戰斗歷練確實不足,但這并未嚴重影響其戰斗作風。該部后來的疲軟,主要還是由于南下時傷了元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