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七岁小孩,怎就有厌世情结0248

楓剛七歲,見到我時竟然說出了厭世的話。 說實在的,我也經常會對自己不大滿意的人生很是糾結,有事沒事兒想想我到底為什麼活著,想不出來時偶爾也會產生厭世情緒,但很快就會制止住這樣一個恐怖的念頭。 那麼,對於一個七歲孩子,才剛剛小學一年級,竟然已經覺得活著好沒意思,這是不是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呢?也許她是一個天生的哲學家,或者她之前的成長被給予了太多的限制。

從楓的母親那裡我有了一些瞭解。 五歲之前楓都是由老人看護五歲之後才由母親接管。 老人由於要考慮孩子的健康、安全等因素對孩子的限制可想而知。

所以在最應該探索世界、感知未知的年紀,楓卻被無形束縛。

五歲之後,楓終於來到媽媽的身邊,這時候再重新建立親子關係已經是不容易的事。 楓的母親如果這時候給予楓更多的愛和自由,也許這段關係建立起來會相對更容易一些。 但恰恰相反,楓的母親對楓做了更多限制,儘管這種限制的出發點是為了楓的“健康成長”,但對於楓的處境來說,無疑是環境更替之後的雪上加霜。 即使這是自己的親媽,從奶奶身邊來到親媽身邊的楓也是需要根據環境變換做出調整的。 為了保護自己,楓很快就隱藏了自己童真的天性,以一個小大人的角色出現,照顧體弱的母親、協調父母不和的關係等。

這種小大人的假像只是楓為了吸引父母眼球的一種方法,並不是她真心想去這樣做,但結果卻與楓的初衷背離,不僅家裡給了楓更多的限制,連她自己都無法不去限制自己的行動,甚至她的思維模式都越來越狹隘,並無法與同學保持同步,她甚至覺得同學之間有很多玩笑都是不可原諒的。

這是楓的故事。

這種對自我的壓抑,讓我們們越來越遠離真實的自我,不僅無法滿足自我的需要,而且更不能觸及自我的靈魂。 即使是成人,長時間內也是無法忍受的,因為在這樣的模式裡,我們]活生生地被分裂了,分不清哪個自己是真實的。 對於僅僅7歲的楓來說,為了滿足母親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迎合母親,不惜把自己轉變成一個小大人,而將童真的自已隱藏起來。

如果僅僅在家裡生活的話,這種模式也許可以繼續,但她要去學校接觸更多的人。 在學校不到一年的時間,楓開始厭學,繼而提出轉學不上學等各種無理要求。 楓的言談中多次出現對同學的討厭,這些她討厭的同學與她表現出來的樣子完全相反。 這些同學都有著更加開放自由的心靈,或者說這些她討厭的同學其實本應是她真實的樣子。 就這樣,楓在學校與真實的童真的自己不期而遇。 可是,她已經無法容忍在規矩之外還可以有如此這般的自由,而她也已經習慣了不逾矩的生活。 如果她沒有看到自由的世界也許她還可以繼續,但她卻看到了規矩之外的世界,她清楚地知道這個規矩之外的世界之於自己是多麼的遙不可及。

有了比較和失望之後,楓才會說活著好沒意思的話語。

值得慶倖的是,楓七歲時就將這種內在衝突顯性化,給了父母段比較長的時間陪伴她一起去調整。 她的父母還來得及,也還有機會去給她更多的愛和自由,讓她敢於將表現出來的小大人和她內在的童真更好地結合,回到七歲孩子該有的真實的、自由的狀態,讓楓充滿活力地去繼續未知的美好生活,讓楓重獲一粒自由的種子,重新擁有追求自由的能力。

與楓的母親進行了溝通後,我建議她帶女兒去學游泳,也許楓能在流動的水裡找回自己的那份童真和自由。 楓第一次去泳池時正好我也在,我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小姑娘,雖然還是會經常怯怯地過來請示媽媽這個可不可以玩等問題,但溫柔的游泳教練顯然已經讓她感受到了孩子與成人之間的關係原來不只是管制與被管制的關係,這之外是可以有自由存在的。

後來,又有幾次遇見楓和她的母親,楓的狀態已經與我第一次見她時有所變化,眼神裡的疑惑和迷茫已經漸漸開始轉變成自信和力量。

為人父母,我們]並沒有事先徵求孩子要不要來,但我們知道來的都是天使。 一個天使如果在我們做父母的管制下變成了木偶,想想看那將是多麼大的罪過。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我們除了給予他們無私的愛,同時也千萬不要忘記為孩子們種下一粒自由的種子,因為這粒種子將伴隨著我們的孩子走過人生的酸甜苦辣,讓我們的孩子在未來有勇氣去追求自由,不是長成千篇一律的木偶,而是長成一棵名叫“自我的參天大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