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王建川墓碑照片为何侧身?截自新兵训练照,系19岁人生底片

作者:獨俠客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 抄襲洗稿必究

王建川烈士這張著名的肖像照, 身體微向右側, 眉頭緊蹙, 神情凝重。 時光雖然逝去34年, 屬于那個年代的軍人特有氣質, 依然照耀人心。

2015年1月21日, 原14集團軍40師118團3連新戰士王建川, 生前在戰場上寫的《寄給媽媽的日記》被廣泛宣揚, 他“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詩句, 成為軍人血性的生動詮釋。 這位在收復老山之戰中壯烈犧牲的新兵, 用生命報效祖國的血性風采、思親報恩的赤子真情, 感動了無數人, 他亦成為與張大權同樣著名的老山精神標志性人物。

讓人納悶的是,

幾乎所有關于王建川的記述, 都使用這張側身戎裝照——

麻栗坡烈士陵園7排33號, 王建川的側身照印在墓碑上。

這張拼接的王建川軍功照, 出現在很多媒體上。 左為兩山作戰紀念章, 右為三等功軍功章。

作為一位著名的英雄人物, 王建川的肖像照為何不是正面而是側身照?翻閱英雄舊照, 我偶然發現, 他的這張側身照原來是從一張隊列訓練照中裁剪而來。 局部和全景中完全吻合的木窗背景, 可以確認這是同一張底片。

從這一細節可以推斷, 沒有使用英雄的正面肖像, 是因為王建川生前沒有留下, 或者沒有照過正面戎裝照, 因而只能從他參加的訓練集體照中裁剪, 作為遺像。

這完全可以理解。 上世紀80年代初,

照相并不像現在這么簡單方便。 對一個從硯山山村入伍的新兵來說, 津貼費有限, 想想父母從土里刨出哪怕幾毛錢都無比艱辛, 王建川怎么可能“奢侈”地去照相?

王建川的詩文和遺物都告訴我們, 他既是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 又是一個孝順節儉的少年。

1984年1月, 剛剛入伍的新兵王建川寫下《請戰書》:寧上前一步死, 不后退半步生, 讓自己閃光的青春在戰場發光吧!

戰前, 王建川親筆寫下服裝留守物資清單(上圖)。 上戰場之前清點個人物品, 寫下交待事項, 這是部隊的慣例做法。 萬一犧牲了, 戰友們便按烈士寫好的清單收拾遺物、處理后事。

棉衣、襯衣、茶杯、筆記本……這是一名新戰士在部隊的所有個人物件。 他甚至細心地注明了戰友農光品向他借了5元錢、陸昌發向他借了2.27元錢。

在王建川看來, 自己如果犧牲了, 這些物品以及錢款, 可以留給“硯山縣者臘公社布那大隊果泥沖二生產隊”的爸爸媽媽。

2.27元錢尚且想留給親人, 王建川怎么舍得用津貼去照許多軍旅照?時隔30多年, 當人們試圖尋找王建川的戎裝肖像照, 不得不從集體照中截取。

王建川入伍前和入伍后, 當然也照過一些照片, 但多數是集體照。 上圖便是王建川唯一一張全家福, 拍攝時間是1979年7月。

王建川當時15歲。 從1979年到1989年, 邊境的槍聲從未停過。 所以, 當有老兵告訴你, 他是在這十年間入伍的, 那么請向他致敬。 他們這一代軍人隨時可能上戰場, 直接面對生死考驗。

王建川就是其中一員。 1983年底, 王建川初中畢業。

他家鄉鄰村有個同鄉剛剛參戰犧牲, 這在農村是個大事件。 王建川的父母很擔憂, 勸兒子不要去參軍。 而王建川明知參軍即參戰、參戰就可能犧牲, 依然執意報名應征。

從1984年1月入伍, 到當年4月參戰犧牲, 王建川的軍旅只有3個月。 這3個月, 既是王建川的入伍訓練, 也是臨戰訓練。

臨戰訓練的艱苦程度, 當過兵的人都懂。 王建川的“側身照”場景, 是三大步伐之正步訓練, 是基礎訓練中的基礎, 只是臨戰訓練最簡單的課目。

入伍三個月, 王建川經歷的磨煉遠不止踢正步。 在戰友們的回憶中, 王建川身材瘦小, 負重爬山卻能扛比別人重得多的重量, 軍裝被汗水多次浸透后變得像紙板一樣硬。 戰術訓練, 他的軍裝磨穿, 手肘膝蓋被磨掉,

卻依然不愿停, “他從來都是一絲不茍、較真認真的”。

經過短短三個月的臨戰訓練, 王建川參加了1984年4月28日的收復老山之戰, 他所在的118團一營擔任穿插任務。 對于一營的穿插, 有諸多爭議評價, 并不像主攻三營那般光環奪目, 但對于一營穿插戰的殘酷慘烈, 世所公認。

越軍發現一營穿插意圖后, 立即以密集炮火予以封鎖, 我軍則以猛烈炮火壓制穿插路線周邊的高地之敵。 雙方的炮彈如暴雨般密集傾瀉, 穿插路線上空, 炮彈尖嘯聲刺耳, 王建川和戰友們置身于巨大的爆炸聲和沖擊波中, 周邊火光沖天, 砂土迸飛。

更為嚴重的是, 老山林木茂密, 炮彈墜落時被空中的樹枝觸發引信, 許多炮彈在官兵頭上空爆, 殺傷力劇增。 王建川和戰友們躲無可躲,避無可避,干脆不再躲,舍命與敵爭奪高地。

王建川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副連長陣亡,副營長重傷,樹枝、竹林、草堆、灌木中,到處是橫飛的血肉和斷肢殘臂。在猛烈炮火下,一營的隊形被打亂。有的班排傷亡過大,失去了建制。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營官兵無一人退卻,無一個潰散,人自為戰,班自為戰,與敵殊死搏殺。

王建川只有19歲,是一名首次參戰的新兵,第一次面對敵火,第一次遭受炮擊,卻在兇險的戰場環境中,展現出可貴的軍人品質。在經歷最初的慌亂后,他和戰友們一直在沖鋒,一直在戰斗。然而,幸運沒有一直陪伴他,在攻克77號高地后轉移時,他被炮彈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在英雄遍地的118團,新兵王建川的戰績并不算突出。1984年8月,118團為王建川烈士追記了三等功,立功證書這樣敘述其戰斗事跡:斃敵一名,臨危不懼,被炮彈片擊中犧牲。

我反復看過這本證書上的事跡敘述,感到前輩們填寫的立功證書,語言之精煉準確、工作之負責認真、作風之嚴肅嚴謹,乃至手寫書法的板正端莊,都值得現在的軍人學習。

的確,王建川只是118團一名普普通通的新兵。除了愛寫日記,他生前未曾有任何特殊,在三連23名犧牲官兵中,他的戰功也沒有老兵、班長、排長們突出。但正因其平凡,而成其偉大;正因眾多“王建川”的殊死搏殺,40師兌現了他們的誓師口號:“血戰老山頂,領土一日還”。

圖:40師誓師出征老山

1984年4月28日,收復老山當日,新華社發布了通稿《云南邊防部隊奮起還擊消滅入侵越軍》,刊登在次日的各大媒體上,向世界宣告中國的勝利。文中,關于這場戰斗的介紹僅169字:

云南邊防部隊今天向侵占我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地區的越軍發起還擊,經過激烈戰斗,消滅了入侵之敵,保衛了祖國領土。戰斗于今天清晨打響。我邊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向盤踞在老山地區的越軍發起進攻。敵人憑借有利地形和各種工事,進行抵抗。我邊防部隊奮勇殺敵。到14時,我軍摧毀了越軍的工事,斃傷一批越軍。我邊防部隊正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殲滅敢于再次來犯之敵。

烈士的功勛至今庇佑現世的我們。王建川和他的許多戰友,長眠在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位著名烈士的陵墓,和戰友們沒有任何不同。但每一座陵墓的背后,都有不同的青春色彩,都有不同的家國往事,都有不同的淚水歡笑,遠遠不是簡短的勝利電稿所能敘述。

人們試圖尋找真實完整的王建川,卻沒能找到他哪怕一張合適的正面軍裝照,更不可能找到他的戰斗實景照。印在他墓碑上的這張側身照,也許就是他19歲人生的最后照片。這張照片,與他的小詩《寄給媽媽的日記》,是如此的氣蘊相通——

戰士的決心早已溶進槍膛,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

王建川和戰友們躲無可躲,避無可避,干脆不再躲,舍命與敵爭奪高地。

王建川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副連長陣亡,副營長重傷,樹枝、竹林、草堆、灌木中,到處是橫飛的血肉和斷肢殘臂。在猛烈炮火下,一營的隊形被打亂。有的班排傷亡過大,失去了建制。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營官兵無一人退卻,無一個潰散,人自為戰,班自為戰,與敵殊死搏殺。

王建川只有19歲,是一名首次參戰的新兵,第一次面對敵火,第一次遭受炮擊,卻在兇險的戰場環境中,展現出可貴的軍人品質。在經歷最初的慌亂后,他和戰友們一直在沖鋒,一直在戰斗。然而,幸運沒有一直陪伴他,在攻克77號高地后轉移時,他被炮彈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在英雄遍地的118團,新兵王建川的戰績并不算突出。1984年8月,118團為王建川烈士追記了三等功,立功證書這樣敘述其戰斗事跡:斃敵一名,臨危不懼,被炮彈片擊中犧牲。

我反復看過這本證書上的事跡敘述,感到前輩們填寫的立功證書,語言之精煉準確、工作之負責認真、作風之嚴肅嚴謹,乃至手寫書法的板正端莊,都值得現在的軍人學習。

的確,王建川只是118團一名普普通通的新兵。除了愛寫日記,他生前未曾有任何特殊,在三連23名犧牲官兵中,他的戰功也沒有老兵、班長、排長們突出。但正因其平凡,而成其偉大;正因眾多“王建川”的殊死搏殺,40師兌現了他們的誓師口號:“血戰老山頂,領土一日還”。

圖:40師誓師出征老山

1984年4月28日,收復老山當日,新華社發布了通稿《云南邊防部隊奮起還擊消滅入侵越軍》,刊登在次日的各大媒體上,向世界宣告中國的勝利。文中,關于這場戰斗的介紹僅169字:

云南邊防部隊今天向侵占我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地區的越軍發起還擊,經過激烈戰斗,消滅了入侵之敵,保衛了祖國領土。戰斗于今天清晨打響。我邊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向盤踞在老山地區的越軍發起進攻。敵人憑借有利地形和各種工事,進行抵抗。我邊防部隊奮勇殺敵。到14時,我軍摧毀了越軍的工事,斃傷一批越軍。我邊防部隊正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殲滅敢于再次來犯之敵。

烈士的功勛至今庇佑現世的我們。王建川和他的許多戰友,長眠在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位著名烈士的陵墓,和戰友們沒有任何不同。但每一座陵墓的背后,都有不同的青春色彩,都有不同的家國往事,都有不同的淚水歡笑,遠遠不是簡短的勝利電稿所能敘述。

人們試圖尋找真實完整的王建川,卻沒能找到他哪怕一張合適的正面軍裝照,更不可能找到他的戰斗實景照。印在他墓碑上的這張側身照,也許就是他19歲人生的最后照片。這張照片,與他的小詩《寄給媽媽的日記》,是如此的氣蘊相通——

戰士的決心早已溶進槍膛,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