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子弹非常少,为什么每次打完之后还要在枪里偷留一发?

上個世紀初期還處在封建王朝時期, 那時候清朝已經非常落后了, 國內非常貧窮, 后來被民國推翻后, 各地軍閥混亂, 在國家還沒有得到緩解的時候, 就迎來了日軍對中國發動的抗日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 雖然中國人口比日本多出很多, 但是打仗不是拼人數的, 而是拼武器的, 當時日本是個經濟大國, 軍事裝備非常的充足, 但是中國卻恰恰相反。

那時候國軍的裝備各方面稍微好點, 但是八路軍卻很差, 小米加步槍是常有的事情, 很多人甚至連一把槍支都配不齊, 用的是大刀去迎戰敵人。 那時候由于八路軍彈藥嚴重不足,

所以分到一半士兵手上的子彈大概只有4、5發, 但是這些士兵往往會留下一發子彈不發, 這是為什么呢?

那時候士兵的彈匣里看起來是滿的, 但是里面裝的不是子彈, 而且把一些小的高粱桿塞進去去迷惑敵人。 根本不會像一些抗日神劇那樣, 打完了換一個彈夾繼續打, 那時候除了是神槍手會稍微給多點, 一般的士兵最多也不會超過10發子彈。 而鬼子就不同了, 他們有充足的彈藥, 通常他們會有幾個彈藥包, 每個彈藥包有30多發子彈。

在子彈打完后, 他們就會和鬼子拼刺刀, 這剩下不打的一發就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而不是為了怕被成為俘虜的時候, 選擇自殺用的, 這一發子彈會在他們和鬼子拼刺刀的時候,

用來打鬼子大腿的, 這樣鬼子難以站起來的時候, 就會讓八路軍取得更大勝利的希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