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入伏!“伏”是怎么来的呢

今天, 入伏!

深深感受到古人們的智慧,

朗朗乾坤, 果然

“三伏天, 是極熱的”!

熱到深處,

今年“三伏”還是加長版,

足足有40天呢!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時長40天哦)

太陽好像已收到了“高溫”指令, 中央氣象臺直接發布了“高溫聯播”——

今天起, 進入一年當中最熱的三伏天, 高溫范圍將擴大。 昨天, 我國還是大約210萬平方公里國土被高溫覆蓋, 而今天將達230萬平方公里, 約占四分之一國土;后天, 高溫范圍依然保持220萬平方公里。 高溫不但開疆拓土, 擴大影響范圍, 省會級城市中, 西安、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南昌、重慶本周高溫大滿貫, 一周七天高溫天天見。

高溫表現搶眼的城市中, 最厲害的是我大濟南啊!

不僅僅是“一周七天高溫天天見”, “下周高溫還要天天見”!

中央氣象臺“通知”全體濟南人, 按照8-15天預報, 下周濟南高溫繼續, 有可能打破最長連續高溫紀錄(原記錄為10天, 1955年7月19-28日, 2005年6月15-24日)。

頂著熾熱的大太陽, 每天揮汗如雨中, 你是否也好奇——三伏的“伏”, 到底說的是什么呀?是怎么來的?還有看似不按套路出牌的三伏天數, 又是怎么算出來的?

叮, 人見人愛的生活小百科又上線了!

“三伏”, “伏”說的是什么

入伏了

“三伏”, 據說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 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伏”, 簡單而言, 便是隱伏起來避暑的意思。

若要追溯其來龍去脈, 可要事關五行了。

“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

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 多出的“土”怎么辦?所以, 有了一年五季, 春、夏、長夏、秋、冬, “長夏”是為“土”。 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自然循環。 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 火克金, 金不敢出來, 怎么辦?就要潛伏一段時間, 所以, 有了“伏”一說, “伏”的本意就是“潛伏”, 對應五行之“土”。

從“伏”的來歷, 已經能穿越千年歷史感受到“伏天”是有多熱, 都說真金不怕火煉, 可這“金”遇到三伏天, 都要繞行, 先藏伏在地下, 待暑熱散去, 方敢出來呢。

關于“伏”, 可以簡單地理解說:“伏”就是天氣太熱了, 宜伏不宜動。 所以, 沒有暑假的我們, 是不是可以給個“三伏假”?


三伏很熱, 但卻有“三伏中最熱是中伏”的說法, 果真如此嗎?

三伏最熱在中伏, 科學嗎

入伏了

科學!

中伏為什么最熱?入伏之后, 副熱帶高壓加強, 在副高的控制下, 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 使天氣晴朗少云, 有利于陽光照射, 地面輻射增溫。 地表濕度變大, 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 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 地表層的熱量累積, 所以一天比一天熱。 進入中伏, 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 天氣就最熱。

除了熱, 三伏天另一大特點便是雨水多, 雷雨天說來就來, 很是任性。 雨水多, 空氣濕度大, 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 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中伏最熱, 是有科學依據的。

三伏是怎么算出來的

入伏了

這絕對是個神算子式的問題。

很多人都覺得, “伏天”很是調皮, 哪天入伏幾乎年年各異,

沒有定數, 還沒事就甩你個“加長版”, 三伏天的入伏時間和天數“三分天注定, 七分看心情”?

錯, “伏天”的計算, 是很嚴謹的, 有它自己遵循的規律。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 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 循環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從夏至開始, 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 三伏的計算關鍵要看“三庚日”, “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 “庚”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 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 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 需要查歷書計算, 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

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 初伏為10天, 中伏為10天或20天, 末伏為10天。 第3個庚日為初伏, 第4個庚日為中伏, 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

為什么中伏那么調皮?還要看庚日, 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 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 中伏為10天, 有5個庚日時, 中伏為20天。

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間恰好又有5個庚日, 分別是:6月27日庚寅日、7月7日庚子日、7月17日的庚戌日、7月27日的庚申日、8月6日庚午日, 然后8月7日立秋。 所以, 同去年一樣, 今年又是一個有40天的超長三伏天。 火辣辣的補充一句, 中伏20天的可能性較大, 會出現連續幾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況, 小伙伴們, 請為明年祈禱吧。

“三伏”天, 要注意養生吶

入伏了

三伏天的熱, 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免費集中供暖”, 健康專家建議我們, 這樣來養生,你會“熱”得更舒服。

1

食物清淡

“三伏天”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出汗,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持,飲食上,要清淡一些,可以喝點綠豆湯等,不適合吃太油膩的食物。另外,還可以吃苦瓜等苦味食物。

2

不要貪涼

喝冷飲吃冰凍食物,是很多人對付三伏天的絕招,殊不知,在大熱天吃冷食,會大量消耗身體中的陽氣,從而導致陰陽失調,反而更易傷身。

如果本身脾虛的患者,其身體有內熱,再食用冰冷食物,會加重其體虛的癥狀。假如激烈運動后,有些人會一口氣喝下冷飲,這樣容易因人體局部溫度突然降低,從而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行而造成中暑。

3

溫度適宜

夏季,人體會適時開合汗毛孔,將體內多余的濕熱排出體外。如果從高熱的環境下,突然進入空調屋內或長期待在空調房,本來正常排泄汗水的毛孔突然關閉,這樣很容易得“空調病”。

環境溫度在24℃~27℃是人體最適宜的,而且最好不要對著空調出風口直接吹風。

4

以靜制動

對于一些熱愛運動的朋友,三伏天最好選擇在每天的晨間6時-8時、傍晚17時-19時進行鍛煉,避開暑時不易中暑。此外,切勿在密不透風的室內進行運動,最好選擇在戶外運動,但每次不宜超過一個小時。高溫情況下,每運動20分鐘左右就應休息一次。如果恰逢連日的“桑拿天”,最好暫停運動,以免誘發疾病。此外,在陽光最強烈的11時-16時,沒有大事盡量減少外出。

貼心提醒:如何預防中暑

三伏天應盡量避免在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三點的高溫時間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戶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高溫防曬工作,及時補充水分,注意勞逸結合。外出可提前準備一些如清涼油、風油精、霍香正氣水等降溫藥品。

一旦發現中暑者,首先應將其迅速脫離高溫環境,移至通風好的陰涼處,讓其躺下休息,并向身體噴灑涼水降溫,或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頸部等處降溫,喂以含糖或電解質的飲料。病情危重或經適當處理無好轉者,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接受治療。

今天入伏,朋友們,在這個“泉城熱戀”的日子里,吃點兒什么好呢?不然,就餃子吧!

這樣來養生,你會“熱”得更舒服。

1

食物清淡

“三伏天”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出汗,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持,飲食上,要清淡一些,可以喝點綠豆湯等,不適合吃太油膩的食物。另外,還可以吃苦瓜等苦味食物。

2

不要貪涼

喝冷飲吃冰凍食物,是很多人對付三伏天的絕招,殊不知,在大熱天吃冷食,會大量消耗身體中的陽氣,從而導致陰陽失調,反而更易傷身。

如果本身脾虛的患者,其身體有內熱,再食用冰冷食物,會加重其體虛的癥狀。假如激烈運動后,有些人會一口氣喝下冷飲,這樣容易因人體局部溫度突然降低,從而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行而造成中暑。

3

溫度適宜

夏季,人體會適時開合汗毛孔,將體內多余的濕熱排出體外。如果從高熱的環境下,突然進入空調屋內或長期待在空調房,本來正常排泄汗水的毛孔突然關閉,這樣很容易得“空調病”。

環境溫度在24℃~27℃是人體最適宜的,而且最好不要對著空調出風口直接吹風。

4

以靜制動

對于一些熱愛運動的朋友,三伏天最好選擇在每天的晨間6時-8時、傍晚17時-19時進行鍛煉,避開暑時不易中暑。此外,切勿在密不透風的室內進行運動,最好選擇在戶外運動,但每次不宜超過一個小時。高溫情況下,每運動20分鐘左右就應休息一次。如果恰逢連日的“桑拿天”,最好暫停運動,以免誘發疾病。此外,在陽光最強烈的11時-16時,沒有大事盡量減少外出。

貼心提醒:如何預防中暑

三伏天應盡量避免在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三點的高溫時間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戶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高溫防曬工作,及時補充水分,注意勞逸結合。外出可提前準備一些如清涼油、風油精、霍香正氣水等降溫藥品。

一旦發現中暑者,首先應將其迅速脫離高溫環境,移至通風好的陰涼處,讓其躺下休息,并向身體噴灑涼水降溫,或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頸部等處降溫,喂以含糖或電解質的飲料。病情危重或經適當處理無好轉者,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接受治療。

今天入伏,朋友們,在這個“泉城熱戀”的日子里,吃點兒什么好呢?不然,就餃子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