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43年前苏联在赫尔辛基掉入致命陷阱,今日美俄峰会普京全胜!

這次美俄峰會在美國媒體看來, 是普京全勝而特朗普慘敗。 特朗普拒絕指摘俄羅斯涉嫌干預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 更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站在同一陣線, 稱美國愚昧令美俄交惡。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猛烈批評特朗普, 有民主黨員更直斥特朗普快要成為“賣國賊”。 不過相比今天普京的勝利, 43年前同樣在赫爾辛基舉行的美蘇峰會, 蘇聯躊躇滿志想要超越美國, 沒想到卻掉入了美國的陷阱。

上世紀70年代中期, 勃列日涅夫上臺10年后, 蘇聯的軍事實力有了迅速發展, 蘇美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 到1975年蘇聯的鋼、生鐵、石油、煤、水泥、化肥和棉織品等工業品產量已超過美國,

居世界第一位。 軍事上, 蘇不僅常規力量對美居明顯優勢, 戰略導彈亦已達2402枚, 超過美國(1710枚)40%, 彈頭達2500個, 相當于美(8500個)的32%(但彈頭總投擲重量兩國相當), 而且正在開始研制、部署分導多彈頭導彈, 并加緊研制新型核潛艇和遠程轟炸機。

與此同時, 美國經濟相對下降, 通貨膨脹、美元危機使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領袖地位嚴重削弱。 在這種形勢下, 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在《和平與社會主義問題》月刊(1975年第3期)上撰文稱, 現在“世界力量對比變得有利于社會主義, 不利于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現在不擁有軍事優勢”。 因此, 蘇共中央政治局侯補委員、中央書記波諾馬廖夫在1975年6月4日講話稱,

當前是蘇聯“發動穩固的、不可逆轉的歷史性進攻的時代”。

尤其是兩個超級大國為了防止對方打破戰略武器“平衡”, 取得單方面軍事優勢而進行的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談判仍未取得突破, 希望利用歐安會首腦會議之機, 通過兩國最高領導人的會晤給以新的推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 1975年7月30日和8月2日勃列日涅夫和福特先后在美、蘇駐芬蘭使館舉行了兩次共達5個半小時的“小型最高級會議”。 葛羅米柯和基辛格參加了會晤。

福特說, 這兩次會談“4/5的時間用于討論限制戰略武器會談問題”, 并“在一些實質性問題上達成了協議”, 但在“一些很重要的”和“具有決定性的”方面仍未談妥。 此外, 還討論了中東局勢和雙邊關系間題。

這次會晤從成果上, 對于雙方并沒有明顯的影響。 事實上會晤后, 由于安哥拉問題, 蘇美關系反倒發生了倒退。 福特譴責蘇干涉安哥拉已“超越它的勢力范圍”。 當時西方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蘇聯搞的“緩和”是只對蘇有利的“單行道”。

但實際上, 當時赫爾辛基峰會蘇聯雖然強勢崛起、咄咄逼人, 但實際卻簽署了一個對自己致命的文件——《赫爾辛基協議》。 1975年8月1日,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了關于國際安全與歐洲合作的會議, 包括美國、蘇聯共37個國家簽署了這項協議。 赫爾辛基協議的內容可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類是和平解決爭端和建立互相信任措施;第二類是經濟合作;第三類是強調人權;第四類是改善東西方關系。

盡管當時蘇聯國內媒體宣傳簽署《赫爾辛基協議》是勃列日涅夫的重要外交成就, 但實際上其中的人權條款為蘇聯和東歐的民主運動提供了道德與法律上的支持, 其內容包括允許簽約國組建人權監督小組, 成為相異政見運動和非暴力抗議團體興起的突破口。

人權和自由問題是這份協議中的關鍵部分, 使西方國家得以保護前蘇聯集團內部不同政見組織。 很多人認為, 《赫爾辛基協議》是“二戰”后簽署的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條約, 保守派人士甚至認為該協議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后來美國官員也承認《赫爾辛基協議》在前蘇聯劇變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赫爾辛基協議》的指導下, 西方對蘇聯開始了大規模和平演變的過程,

并最終取得成功。

43年后, 蘇聯已經不復存在, 繼承蘇聯的俄羅斯經濟實力也大幅縮水。 但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卻沒有甘于成為西方的附庸, 而是有聲有色地在西方的圍堵之下展開對攻。 特別是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戰, 俄羅斯甚至被認為影響了“美國總統大選”的最終結果。 43年前和福特會面的勃列日涅夫69歲, 比今天65歲的普京總統還要大4歲, 但是在應對美國及西方圍堵和挑戰的政治手腕上, 普京比當初的勃列日涅夫高出不知道多少。 那么問題來了, 現在72歲的特朗普, 才能趕得上當初62歲的福特總統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