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F-3成美军3种五代机杂烩?其实最该学歼20“休克疗法”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7月12日報道, 美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稱已經回應日本防衛省最近對該公司提出的信息咨詢要求(RFI), 并表示將對取代F-2戰斗機的日本下一代戰斗機提供技術支持。 日本計劃在2030年前裝備取代F-2的F-3戰斗機, 然而距離這一最后期限只有12年, F-3戰機幾乎還沒有影子。

這是日本自2016年以來第三次向海外軍火巨頭發出信息咨詢要求(RFI), 第一次是發給五代機“大戶”——美國洛馬公司, 第二次是發給波音和英國宇航(BAE)系統公司。 洛馬公司稱可以向日本提供F-22和F-35這兩種五代機的相關技術。 這也就是近期日本媒體稱日本F-3戰機是F-22+F-35“組合體”的由來。

如果要是加上這次諾格公司的“承諾”, 崇拜日本的人幾乎可以說日本下一代F-3戰機是美國F-22+F-35+YF-23三大五代機的組合。

當然理想很豐滿, 現實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首先說信息咨詢要求(RFI)這個在軍事合作上是怎么回事。 實際略微熟知外貿業務的人, 都知道RFI是一個用來取得產品, 服務, 或供應商一般資訊的請求文件, 并不能成為對供應商或采購的約束。 這類文件的優點是靈活快捷, 缺點就是沒有目標, 大面積撒網。

這次日本三次就F-3戰機向不同軍工企業提出RFI請求, 可以看出在殲-20誕生并服役后, 日本官方確實已經沒了主意。 首先是證明日本本國不具備獨立研制五代機的能力。 這是日本不得不承認的顯示。

例如日本防衛省的信息咨詢要求(RFI), 并沒有發給日本的三菱重工等企業, 是因為日本企業只具有許可證生產組裝和相關部件研發能力, 但不具備五代機的整體研發能力。

其次, 日本盡管向美英等航空巨頭求助, 但最后還是希望通過引進先進技術, 實現F-3戰機的國產化。 但是這種引進技術或者許可證生產基礎上的五代機國產化, 造價極為昂貴, 性價比很低, 反過來又導致日本國產戰斗機研發力量的萎縮。 日本這次F-3戰機的生產量可能只有90架左右, 未來是否進一步削減產量以節省成本, 還不得而知。

這次日本F-3戰機的難產以及日本航空工業的困境, 在國際航空界證明了一件事:通過引進技術或者許可證生產來實現軍用航空國產化,

此路不同。 除了日本以外, 印度、韓國、土耳其等國也在這條路上奮力前進。 日本相比印韓土三國, 科研實力、經濟實力都強上一大截。 雖然日本有戰敗國不能開發進攻性武器的限制, 但相比三國在引進美國發達航空技術上, 優先級還是高得多。 然而結果卻是日本F-2成為“高仿F-16”, F-3戰機遙遙無期被中國殲-20反超。

因此如果日本國產軍用航空都是磕磕絆絆, 那么印度等國還要覬覦國產航空, 的確很不現實。 像韓國、土耳其這樣的小國, 根本沒必要開發四不像的五代機, 還不如把錢省下來多買進口五代機性能更全面。 而像印度這樣地區大國, 如果想鐵了心打造國產五代機, 那就必須實施類似中國的航空工業“休克療法”。

事實上, 中國在20世紀的前60年, 基本連日本航空的邊都摸不到。 在1918年國產中島一型飛機裝備日本陸軍的時候, 當時民國的航空工業正在琢磨怎么用竹子造飛機。 在日本三菱、川崎、中島、立川等飛機制造商大發展的時候, 中國航空工業基本上為零。 解放軍空軍成立, 來自舊日本軍隊的航空人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 開始大規模建造殲-5、殲-6戰機, 而日本三菱公司也很快在美國的授權下生產出了F-86。

然而轉折點卻在中蘇交惡的上世紀60年代。 中國采用激進的“休克療法”, 切斷了所有外界的軍事技術援助, 轉而緩慢而堅定的打造國產航空工業。 在日本引進美國F-15J笑傲亞洲的時候, 中國國產最先進戰機僅僅是殲-8II而已。

1985年日本提出F-1后繼機計劃, 直到2000年才開始裝備F-2戰機。 而中國的殲-10在2003年開始裝備, 中日主力戰機差距一下子縮短到3年。

而緊接著2007年中國五代機殲-20立項, 2017年服役。 按照日本F-3戰機2030年服役來計算, 中國主力戰機反而領先日本13年以上。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中國航空工業在上世紀60年代果斷實施“休克療法”, 全面建立國產航空工業體系, 進而利用殲-10、殲-11等項目積累經驗鍛煉隊伍, 從而奠定了五代機的反超基礎。 相反, 像日本印度這樣, 一邊是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援, 一邊是國內發展受限的航空工業, 最后的結果, 只能是國產戰機遙遙無期, 被航空大國越拋越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