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德军真是因为严寒而输给了苏联?不尽如此,另有三大原因

1943年2月, 一連持續了7個多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 德國遭遇了開戰以來最為嚴重的失敗, 蘇德戰場形勢至此發生轉折, 德軍未能再在蘇聯前進半步。 一如200年前的拿破侖一樣, 西伯利亞的嚴寒給德軍帶來了極大不利, 極大地干擾了“巴巴羅薩”計劃的實施。 但是除去天氣原因, 還有3個原因也注定了德國占領不了蘇聯。 (作者:嘯鋒, 聲明:“兵說”獨家稿件, 抄襲洗稿必究)

首先是盟友不給力。 二戰中, 德、意、日并稱為軸心國“三大巨頭”, 但是意大利和日本在進攻蘇聯這件事上, 沒有對德國作出多少支援, 相反還幫了倒忙。

首先是意大利, 在德國進攻蘇聯之前, 意大利竟打起了北非和希臘的主意, 意欲在這兩塊“魚腩”身上, 復制德國的神話。 但結果卻是自己被打得只能向德國求援, 而這不僅將德國過早的拖入多線作戰, 而且遲滯了德國“巴巴羅薩”計劃的實施, 這對于意欲避開嚴寒天氣的德軍來說是致命的。

而日本與德國分處蘇聯東西兩側, 本可以在德國進攻蘇聯時, 在遠東同步展開進攻行動, 對蘇聯形成兩面夾擊之勢。 即使不打, 對蘇聯也是一個極大的牽制。 但也許是諾門檻一戰把日本嚇破了膽, 日本居然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后, 便調轉槍口向南發展而去。 而這極大地緩解了蘇聯的戰略劣勢, 使得斯大林能夠大膽將遠東地區的幾十萬軍隊迅速投入到蘇德戰場,

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

其次是蘇聯實在是太大了。 蘇聯廣袤的國土不僅給蘇聯提供了巨大的戰略縱深, 而且確保了蘇聯始終能夠得到充足的石油、糧食、礦產等戰略資源。 而反觀德國, 則是越深入蘇聯腹地, 其補給線越長, 尤其是隨著冬季的來臨, 補給上的難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德軍的最大投送能力, 兵敗蘇聯只是早晚之事。

最后一個原因則是美國的因素。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 遠離二戰主戰場的美國還是個開心的軍火商, 無論戰爭哪一方, 它都有小錢錢賺。 但是珍珠港事件后, 美國便開始在歐洲、北非、太平洋3個戰場全面介入二戰。 而對蘇聯這個未來的頭號勁敵,

美國也極為慷慨提供了援助, 其中僅飛機就超過1萬5千架, 汽車則超過了42.7萬輛。 正如朱可夫所說:“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不可能組建我們的后備部隊, 也不可能把戰爭繼續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