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谁占领河东地区谁就能称霸五代结束乱世?得到这群人支持

文|原廓、鄭逸釩

河東勢力:殘唐五代時, 河東節度使轄地包括太原府及其周邊軍州, 是當時最為兵強馬壯的藩鎮。 因此, 在時局動蕩時, 河東節度使的向背, 往往會影響位于開封的中央政權穩定。 中央和河東地方的角力, 貫穿整個五代時期。

在五代亂世里有這樣一個現象, 誰得到了河東沙陀軍事集團的支持, 誰就能成為中原的霸主, 甚至新的皇帝。 這一現象也被史學家們總結為“河東現象”。 從之后的歷史看來, 河東沙陀軍事集團確實有著這樣的能量與力度。 李存勖敗亡的根本原因是被河東沙陀軍事集團所拋棄,

除李存勖之外的其他河東節度使, 比如孟知祥(建立后蜀)、李從厚(即后唐皇帝位)、石敬瑭(建立后晉)、石重貴(繼后晉皇帝位)、劉知遠(建立后漢)、劉崇(即劉旻, 建立北漢), 往往也會成為五代時期的新皇帝。 這也使得五代亂世的后唐、后晉、后漢三朝, 被稱為“沙陀三朝”。


唐李克用立像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 唐末五代時的河東代北地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 其處于中原王朝的北部邊陲, 占據名城太原府, 控扼雁門關、石嶺關等重要關隘。

從地理位置來看, 河東鎮處于山西中北部、河北西北部以及內蒙古南部的交合地帶, 它作為中央王朝的北部屏障, 始終發揮著拱衛京師的重要作用, 并且為南北交通之兩條最主要干線,

具有易守難攻、防御屏障堅固等優點。 如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九《山西方輿紀要序》中云:

“山西之形勢最為完固。 關中而外, 吾必首及夫山西。 蓋語其東則太行為之屏障, 其西則大河為之襟帶, 于北則大漠、陰山為之外蔽, 而勾注、雁門為之內險, 于南則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 又南則孟津、逢關皆吾門戶也。 ……是故天下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也。 ”

其中, 名城太原府的地位極其重要。 太原府位于山西腹地的太原盆地北部, 是唐、后唐、后晉、后漢諸王朝的北都。 它依靠其四周險要的地勢又構成了一個小范圍內完整的防御體系。 正是依托太原府及其周邊完整的防御體系, 河東節度使在勢衰或者爭雄不利時才得以固守根本之地,

從而得以恢復實力, 東山再起。

從民風上來看, 河東鎮是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頻繁交往與沖突的主要區域之一, 先后有匈奴、鮮卑、羯、突厥、沙陀、契丹等少數民族入居該地。 長期戰爭環境的鍛煉, 使山西“人性勁悍, 習于戎馬”, “故自古言勇俠者, 皆推幽并”。 至北宋時期, 河東地區基本隸屬于河東路, 而該地尚武崇勇的風俗依然十分興盛。

從經濟上看, 唐太宗曾評論河東地區:“河東殷實, 京邑所資。 ”當地河流眾多, 灌溉條件很好, 所以農業發達。 石敬瑭就曾自恃“太原險固之地, 積粟甚多”。 據統計, 日后宋代時河東道良田畝產谷二石。 而且, 當地牧業興盛, “晉之名馬, 其強可恃”。 另外, 當地的冶鐵業也很著名, 詩歌有云“勁直渾似并州鐵”。

由此可見, 當時的河東確實“用武之地”, 擁有進占天下的雄厚資本。


沙陀騎兵圖。 沙陀, 又名處月、朱邪、朱耶, 原為唐時西突厥的一部。

而沙陀人對河東的經營可謂相當久遠了。 元和四年(809), 沙陀部族在朱邪執宜的帶領下進入并定居于代北地區。 唐憲宗元和五年至唐穆宗長慶元年(810—821年)之間, 唐廷所發起的針對鎮州、淮西及成德節鎮的幾次作戰中, 朱邪執宜都率沙陀部眾參與征討。 在此期間, 沙陀同六胡州的昭武九姓之胡人交往密切、相互融合, 為代北集團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朱邪執宜死后, 其子朱邪赤心(李國昌)繼承父位, 繼續效忠唐王朝。 自唐武宗會昌年間至唐懿宗咸通九年(841—868年), 朱邪赤心曾率部參與對回鶻、昭義軍節鎮的討伐及對吐蕃、回鶻和龐勛叛亂的鎮壓,

其后因功被賜名李國昌。

在這連番作戰中, 沙陀騎兵成為天下聞名的精銳。 而唐廷為了遏制沙陀部族的發展勢頭, 建立了十個羈縻府以分散化、邊緣化沙陀部族, 結果又為沙陀部族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自李克用出任河東節度使以后, 由于趕上了黃巢大起義這個天時, 終于依托著河東鎮開始崛起。 李存勖在覆滅后梁以后, 雖然遷都于洛陽, 但河東作為后唐龍興之地, 依然受到他的高度重視, 以太原城為后唐北都。 此后, 河東一直影響著五代各個時期的政局形勢。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